油畫雕塑專場共計推出120余件拍品,最受矚目的作品之一是曾梵志尺幅巨大的《我們系列·自畫像》,自畫像裁取人臉的局部,放大到整個畫面,布滿規律但充滿速度感和激情的螺旋形筆觸,標志了曾梵志告別長達七年的“面具系列”創作后的新轉變和突破。
劉野的《戰艦的肖像》,尺寸比例極為特別,60×360cm的細長形模式構圖,專為表現戰艦而特意訂制,是劉野以戰艦為主體的唯一一件作品,他對戰艦的癡迷源于童年時看前蘇聯電影《列寧在十月》,阿芙樂爾巡洋艦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新生代畫家領軍人物劉小東和喻紅夫婦,著意刻畫日常生活中庸常、平淡甚至有些許無聊的場景,在一種淡淡的荒誕與幽默中,隱藏著對當下精神狀態的困惑和無奈。劉小東的《車》曾參加2000年在美國和北京的個展,是其重要代表性作品。《沒辦法之九》和睡眠系列的《母與子》用筆輕松率性,描繪了他的女兒和家人。
周春芽的兩件人體作品,一件是1992年周春芽的《與人體連在一起的石頭》,另一件是1998年的《紅人》。對于周春芽常見山石系列作品里的單一石頭形態而言,前者顯得十分少見;《紅人》里血脈賁張的紅色人體交織,體現了人最本質真實的狀態。
王懷慶的《對話有聲》作于1992年,古典家具的簡潔洗練與抽象的設計元素和諧共存,是王懷慶確立風格的代表作。
今年是秦宣夫誕辰一百周年,誠軒推出兩件拍品以紀念這位早期杰出的油畫家和教育家:40年代的《重慶雪》風景,顯示了秦宣夫對融合西方抽象的表現手法和中國寫意精神所做出的嘗試,對陰霾天氣的摹寫,更像是一種心理體驗的外化,具有獨特的個人色彩;另一幅作于50年代的《美人蕉》,曾參加江蘇省1954年美術展覽會,用色濃烈,嬌美動人。顏文梁的《漁舟唱晚》乃晚年較大一幅作品,以熱烈的情感描繪了心目中的伊甸園,表達了一個老人對人生美好的想象和向往。《井岡山大井》是周碧初少見的大尺寸作品,以繁復多變的筆觸,繽紛躍動的色點,將“點彩派”的技巧有機地融入到個人風格中。此外在前輩畫家中,吳冠中、余本、胡善余、朱膺、林達川也都有精彩作品參拍。
當代部分將仍以周思聰為領首,今年是她逝世十周年,作品中既有上世紀七十年代晚期、八十年代早期的寫實風畫作,也有開始變形探索的少數民族人物,還有最抽象心跡化的彩荷墨荷。其他南北名家也都有各自不同風格畫作參拍,將當代中國畫豐富多元的現狀展現無遺。
中國傳統文化于明清兩代達到巔峰,而作為傳統文化重要載體之一的瓷器工藝品,自古以來即受收藏家的珍愛。是次誠軒瓷器工藝品專場拍品共兩百余件。清乾隆仿龍泉釉暗花夔龍寶相花紋洗,為景德鎮御窯廠仿龍泉窯青釉品種,器底環形刮釉墊燒方式亦和明初龍泉官窯相似,為《清檔》中所稱的“龍泉釉”器物。清乾隆青花螭龍福慶有余紋螭耳鹿頭尊,為小尺寸器物,紋飾對比鮮明,寓意福慶有余,青花發色沉穩,為乾隆朝青花之精品佳作。另件乾隆青花戲珠龍紋扁瓶,瓶身兩面分繪二龍戲珠紋,瓶身中央凸起的乳丁上繪有火珠,立體感極為強烈,全器青花發色純正,胎釉細膩。乾隆白地軋道紅彩戲珠龍紋蓋碗一對,屬乾隆朝官窯紅彩器的精細之作,外壁于白彩上軋道裝飾洶涌的海水波濤紋,其上飾以礬紅彩云龍戲珠圖案,紅白二色對比鮮明,具有強烈的視覺反差。此外,康熙五彩花鳥圖詩文筆筒、康熙五彩加金荷塘花蝶圖小缸等具有鮮明文人氣質瓷器,從另一方面展示了中國文化儒雅性格。

本場明清工藝品匯集漆、竹、牙、角、金銅器佳作,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漆器源于中國,明清兩朝佳作不斷,成為后世典范。明永樂剔紅牡丹紋蓋盒,髤漆百道,雕刻刀法圓潤,層次豐富,開一代之風。清乾隆剔紅太平廣記書函式文具套匣,選取宋版《太平廣記》之善本形式制作,為乾隆朝新創形制。乾隆銅鎏金錘胎嵌寶石番蓮紋香爐、燭臺一套,其造型、風格同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藏品相同,裝飾細密,富麗華貴。 此外錢幣郵票也多有精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