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們在香港建立了一個辦事處,秘書都是35 歲左右,大都有十三四年的秘書經驗,每次接到她們發過來的傳真和整理過的檔案,大陸的同事都有一種感覺,她們太專業了!為什么?因為她們是職業秘書,是真正的秘書。
——香港禮來亞洲有限公司公共事務經理
新聞學上有一個重要理論叫“專業主義”,它是指新聞要具備“真實、全面、公正”等條件,新聞要以追求事實真相和真理為目標。世界著名的普利策新聞獎的評選標準正是遵循了這一原則。我個人以為,新聞專業主義關于新聞操作與報道的基本理論固然十分重要,但更為重要的價值在于它倡導了新聞從業者為追求專業而所必須具有的一種職業精神。
無獨有偶,2004 年12 月29 日,鳳凰衛視總裁劉長樂在其母校中國傳媒大學演講時,坦陳了鳳凰衛視不斷成功的秘密——專業主義激情與優秀的職業精神。正是依靠“用職業精神換取工作成就”這種矢志不渝的信念,鳳凰衛視才從強手如林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華語傳媒中的標志性媒體之一,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才會對鳳凰衛視的戰地玫瑰——閭丘露薇、陳曉楠等表示出最大的敬意,無論她們的立場觀點如何,但她們的傳媒信念,她們的職業精神,她們對職業那種責無旁貸的使命感,都令我們感動之后肅然起敬。
實際上,“專業主義”不僅僅在新聞行業,對于所有的職業都應該有這樣一種態度。職業精神不僅僅是在成功人士身上,也應該是我們每一位職業人所應該具備的職業化素養。
對于一個職業,我們常見的評價標準包括“擁有的權力”、“獲得的金錢”以及“具有的聲望”等等。比如,在很多人眼中,小學教師的地位一定沒有大學教師高;做秘書得到的回報一定沒有做總經理助理多;普通員工一定沒有管理人員更風光,清潔工一定比公務員更渺小……如此等等。
但對一個具有專業精神的人而言,上述的“評價定式”是不成立的。內心滿足與幸福的標準來自他對職業的認可與追求,他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這個職業和職業領域中來。一個人要是把他的精力高度集中于他所做的工作,是根本沒有功夫去考慮別人的評價的,而世人也終究會承認他的價值。
生活的經歷告訴我們,職業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知的。如果興趣、機會或能力決定了你更適合做一個小公司的普通員工,那么你完全可以做得非常專業,你的智慧和時間的投入可以為你積累巨大的經驗財富;你的日復一日的進步可以讓你洞悉這個領域的哪怕非常微小的問題;你對這些問題的了解、把握以及相應的解決之道,可能為你贏得的社會尊重,會遠遠超過一個平庸的大公司管理人員——這就是“專業主義”帶給我們的愉悅和成就。
曾經在深圳一所小學的優秀教師欄里看過一位前世界體操冠軍的像片。命運讓他最終成為了一名小學體育教師,這位因傷病而退役的世界冠軍,憑著自己的執著與堅毅,培養出了一大批國家隊、省隊的后起之秀,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延續著自己的努力。在不斷的選擇與追求中,我們能感到這位優秀體育教師內心的平靜和向上的力量。
中國的中小企業大多處于成長期,對于在職業生涯上剛進入專業期的年輕人來說,能與企業的生長期同步是一種幸運,但能否在這之中把握機會,將專業變成專長,將對上司負責的觀念修煉成對職業負責的精神,我們還有更長的路要走。
看看那些職場明星的成功因素,總是非此即彼,并非有什么新鮮東西,都是我們經常提及到的,很多人甚至這樣做過。可是,大多數人的職業生涯仍然是悄然沉淪,無法超越。
惟一的問題是:你有沒有將自己的工作做到專業化?你有沒有將專業化做到極致?你曾為你的職業追求而感動過嗎?
每個人追求專業化和職業化的方法不盡相同,各有千秋,但作為職場上拼搏的人來說,也許更應該領悟的是,殊途同歸背后的勤奮與努力,淚水與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