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是德國的首都,以及經濟和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之一。它位于德國東部,是歐洲中心,也是聯接東西歐洲的樞紐。柏林街道寬闊,高樓林立,綠化程度很高。從東邊著名的菩提樹大街東段,經過勃蘭登堡門,到西邊著名的6月17日大街西端,形成一條筆直的大道,暢通無阻。這象征著德國的統一。如今,勃蘭登堡門已被德國人稱為“統一門”。
柏林是德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居住人口中來自于世界上180多個國家。他們使柏林的生活豐富多彩、生動活潑。對想往寧靜的人來說,柏林同樣是理想之地。柏林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積是森林和公園,有長約200公里的水運航道。勃蘭登堡州地廣人稀的自然景觀環抱著柏林。那里有森林、田野、無數的水塘、河流及運河。驅車從柏林到波羅的海也只需要兩個半小時。
幾十萬人的生命留在了這里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攻占了納粹德國的最后堡壘柏林,結束了盟軍在歐洲戰場的最后一仗。希特勒也在這一天從歷史上消失了。
1945年4月15日凌晨5時,蘇軍打響了攻克柏林的戰役。
在140多盞大功率探照燈的照射下,蘇軍的上萬門火炮、迫擊炮開始了猛烈的轟擊,接著轟炸機在德軍陣地上傾瀉下如暴雨一般的航空炸彈,沿奧德河與尼斯河一線,驚天動地的爆炸仿佛要將大地撕裂,彈片裹在灼人的烈焰中沖天而起。在蘇軍整整30分鐘的炮火壓制中,德軍陣地未發射一發炮彈。
整整一個白天,蘇軍發射了120多萬發炮彈,勢不可擋的炮火打擊令德軍的防線在幾乎沒有抵抗的情況下被摧毀了。緊接著,蘇軍集中了最強大的兵力攻克了被稱為“柏林之鎖”的澤洛高地。一旦越過澤洛高地,就是便于坦克軍群進攻的開闊平原了。及至4月18日,蘇軍全線突破了德軍的奧德河、尼斯河防線,并以250萬人、4萬多門火炮、6000多輛坦克、7000多架飛機之巨大兵力,對柏林形成了圍攻之勢。
1945年4月30日21時50分,蘇軍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里亞下士在德國首都柏林國會大廈的圓形拱頂上升起了蘇聯國旗。
蘇軍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從莫斯科一直打到柏林,無數士兵犧牲在這綿延上千公里的戰場上,蘇軍官兵知道柏林戰役將是歐洲戰場的最后一仗,他們沒有一個人愿意在勝利即將來臨的時候陣亡。但是,在1945年4月,250萬攻打柏林的蘇軍官兵無不舍生忘死。在攻克柏林的戰役中,蘇軍共消滅德軍70個步兵師、23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俘虜德軍48萬人,幾乎每三個德軍中就有一個人被蘇軍俘虜。戰后,艾森豪威爾說,他之所以將柏林讓給蘇軍,是因為他知道柏林一役將使盟軍付出10萬士兵的生命。事實是:從攻克柏林的戰役打響,到德國宣布投降,在僅僅持續了18天的戰斗中,蘇軍死傷達30多萬人,平均每8個蘇軍官兵中就有一個人倒在攻克柏林的道路上。
柏林墻的倒塌
1989年5月,在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宣布放棄執政黨地位,實行多黨制,波蘭統一工人黨與團結工會達成實行議會民主的協議,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大選作準備的時候,匈牙利開始拆除通往奧地利邊界上的鐵絲網,打開了民主德國居民經匈入奧逃往聯邦德國的缺口。
至10月初,已有幾萬名民德公民逃往聯邦德國。在居民大批出走的沖擊下,10月7日民主德國40周年國慶日前后,東柏林、萊比錫等許多城市爆發了游行示威活動,要求民主德國當局發揚民主,進行改革,放寬對出國旅行和新聞媒介的限制。
為了平息事態,穩定局勢,德國統一社會黨頻繁召開會議,討論對策,但意見嚴重分歧。在10月18日,德黨召開十一屆九中全會,從1971年以來一直擔任民主德國最高領導人的昂納克以健康為由辭去黨和國家一切領導職務,埃貢·克倫茨當選為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24日又接任民德國務委員會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
克倫茨上臺立即表示要推行改革,要實行“自由選舉”,然而克倫茨的一個驚人之舉乃是11月9日突然下令鑿開了“柏林墻”,宣布開放東西柏林、東西德的分界線,于是,民主德國居民頃刻像潮水一般迅猛地涌向西柏林和聯邦德國各地。
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電視觀眾目睹了在柏林上演的偉大一幕,長久以來作為東西方對抗最有力標志的柏林墻最終被推倒了,有1%的東德公民涌入西德與他們自1961年因關閉邊境而被迫分離的朋友和親戚們再度團聚。
“天下第一樂團”——柏林愛樂樂團
在世界古典音樂樂壇上,柏林愛樂樂團一直享有崇高的聲譽,被毫無置疑地認為是“天下第一團”,能與之相提并論的只有維也納、阿姆斯特丹、克利夫蘭等四五個樂團。眾多指揮大師帶領柏林愛樂橫跨了三個世紀,不斷創造出新的輝煌,最終將柏林愛樂締造成為全世界頂級交響樂團的第一品牌。
柏林愛樂樂團在世界音樂屆一直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樂團每年的音樂會都超過120場。在德國人的心目中,柏林愛樂樂團是一座不可動搖的文化豐碑。每到歷史的轉折關頭,柏林愛樂樂團的旋律總要響起在人們的耳邊。
柏林愛樂樂團誕生于1882年春天,其前身是一個名叫本雅明·比爾澤的音樂經理人創辦的中型樂隊。關于這個樂隊的緣起留下的文字記載不多,只知道當時主要是演奏一些為大眾所喜聞樂見的娛樂性樂曲,樂團的演員們也沒有固定收入。1882年,在該樂隊赴波蘭華沙演出前夕,比爾澤不僅為樂隊隊員開出的報酬很低,而且僅僅預定了火車四等車廂的座位。樂師們長期以來郁積的憤怒終于爆發了,決定脫離比爾澤而自尋出路,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更為重要的是,伴隨著這個樂團的誕生,柏林愛樂的最重要的原則隨之誕生,并延續到今天,這就是民主原則。例如,首席指揮是樂團團員經秘密投票挑選的,新補充的團員也是樂團秘密投票決定的。樂團理事會里有團員的代表,與團長等共同決定經營事項。應該說,正是民主原則保證了樂團延續了上百年的第一流水平。
許多人以為,像柏林愛樂這樣一流的交響樂團是高不可攀、難以接近的,其實不然。雖然它的音樂確實是“陽春白雪”,但是,該樂團始終把面向大眾、向大眾傳播古典音樂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
此外,在文化藝術方面享譽世界的還有柏林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主要獎項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今年將舉行第五十六屆。
德國的世界杯、柏林的世界杯
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是除了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外世界體壇的一大盛事。繼1976年德國擔任世界杯東道主以后,30年后德國再次獲此殊榮。從2006年6月9日至7月9日,來自全世界的32支參賽球隊將齊集德國,在12個世界杯舉辦城市角逐足球界的最高榮譽。世界杯共有6場比賽將在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其中包括7月9日的總決賽。
作為德國世界杯最重要的體育場,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建成于1934至1936年間,竣工同年第十一屆夏季奧運會在此舉行。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是由建筑師維納爾·馬赫設計建成的開放式露天體育場,能容納10萬觀眾。橢圓形的看臺有一處出口直接通往馬拉松大門,一直延伸至五月廣場,被視為該體育場的一大建筑特色。
為了迎接1936年夏季奧運會,131公頃的柏林奧運體育場上又新建了游泳館、賽馬場、曲棍球場和一個露天舞臺--即今日的“森林舞臺”。同時,人們對帝國體育場北部的\"德國體育論壇\"也進行了擴建。1926至1928年間這里曾是德國體操學院的所在地,1952至1994年間曾是英國盟軍的總駐地。1966年起柏林奧運區被列入歷史文物保護名單。二戰后,奧林匹克體育場得到了重建。1974年為了迎接界杯足球賽,奧林匹克體育場得到了徹底的改建,上層環形看臺的2.6萬個觀眾席上方增設了頂棚。
如今,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是舉行體育比賽、音樂會以及大型活動的場所,同時,這里也是德甲足球隊柏林赫塔隊和美式足球隊柏林迅雷隊的主場訓練基地。2000年7月到2004年7月間,體育場得到了全面的整體現代化改造,成為了歐洲最大、最現代化的多功能體育場之一。改建后的體育場前方新增了一根高達18米的信息燈柱,向觀眾展示了昔日帝國體育場所經歷的歷史風云。此外,體育場區內還新設了27塊信息展示牌。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還和德國歷史博物館進行合作,計劃在2006年世界杯足球賽開賽前在鐘樓處設立一個信息中心。在未來的幾年里,整個奧林匹克體育場將規劃改建為一個\"柏林奧林匹克公園\",用于舉辦專業體育比賽、大眾體育活動以及其他文化娛樂活動。2004年,柏林赫塔足球俱樂部的業余隊和青年隊體育場在此落成,該體育場也將在世界杯期間作為參賽隊伍的訓練場地投入使用。
其實,不僅是足球,在許多體育運動項目中,柏林運動員的水平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柏林奧林匹克運動協會是德國最大、最有成就的競技運動組織之一,為運動員提供了理想的訓練條件。霍恩施豪森體育論壇是德國運動選手的一個訓練基地,700名國家運動健將定期在這里進行17項奧林匹克項目的訓練。
柏林有164支運動隊名列德甲和德乙聯賽榜。柏林Alba籃球俱樂部、EHC柏林冰熊冰球俱樂部、柏林訊雷美式足球隊、身列德甲足球聯賽之列的柏林赫塔足球俱樂部等都是柏林的明星俱樂部。柏林共有2000個運動協會,擁有大約55萬會員。足球在德國是一項深受喜愛的運動項目:僅僅在首都柏林就有320多個足球協會,擁有大約9.6萬會員,其中許多是在柏林生活的外國市民發起建立的協會。
柏林每年都要慶祝許多體育盛事,包括德國足協杯決賽、六天行程自行車賽以及柏林國際田徑運動節(ISTAF)等。始于1974年的柏林馬拉松賽是所有長跑愛好者的盛大節日。未來幾年內柏林的體育盛事仍將接續不斷,2007年的世界手球和國際現代五項全能錦標賽、2008年的世界速度滑冰全能冠軍賽以及2009年的世界田徑運動會將使柏林成為一個國際體育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