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豫北安陽這塊古老而又神圣的大地上,曾有過武丁的仁政之風,婦好的賢明之德,岳飛的“精忠報國”。古風淳樸,新風溫馨。關愛與扶助并舉,發展與和諧同步。撫今思昔,變化萬千,激情歲月,仁愛依舊……
中共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批示:
林曉同志不顧年事已高,熱心人口計生工作,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為我省人口計生事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這份調研報告寫得很好,很有針對性,也很有指導性。安陽人口計生工作的經驗值得推廣。
滑縣王莊鎮枝枝葉葉總關情
在河南安陽市滑縣王莊鎮柴村,一座新蓋的三間平房門口,貼著一副這樣的對聯:“計劃生育政策好 俺局幫扶暖人心”橫批是“感念黨恩”。這就是村民柴玉合的新房子。
我們剛進院門的時候,柴玉合的傻媳婦兒正慌里慌張地往屋里頭跑,看見來了這么多人,她趕緊找一把梳子站在門口梳頭發,柴玉合樂呵呵地說:“還知道打扮了!”
柴玉合有個剛上五年級的兒子,聰明而且上進,因為家里缺乏勞力,柴玉合身體也不是太好,愛人的情況又離不開他,一個三口之家過得頗為窘迫。在新房建成之前,柴玉合家的土房里除了房梁上吊著的竹籃子,幾乎沒有一件完整的東西,房頂露著大窟窿,一到下雨天,連泥帶水往屋里漏。在滑縣的第二期安居工程中,柴玉合成了柴村的重點幫扶對象,縣、鎮政府為他解決了1萬元的扶貧資金,村計生協協會會員自愿出勞力,為柴玉合建起了三間新房,86歲高齡的河南省計劃生育協會會長林曉同志赴安陽進行實地調研時,親見了柴玉合即將完工的新房子。
當然,柴玉合的根本問題不在房子,生計解決不了,生活還是問題。為了幫助柴玉合一家脫離貧困,縣計生協出資1500元,給柴玉合家里買了四只波爾山羊。現在,有兩只已經懷上了崽兒,柴玉合像照料孩子一樣照料著它們,心里對明年的生活充滿了期望。
當然,滑縣農村的貧困戶不只柴玉合一家,但是在縣計生協的幫助下,滑縣最大限度地把幫扶資金用到刀刃上。
在林曉同志寫的《關于安陽各級計生協參與新農村建設的調研報告》中,他總結道:“去年滑縣縣、鄉政府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為首批36戶計生貧困戶每戶解決舊房改造安居資金1萬元以上,縣直36個局委出資為每戶解決幫扶資金1500元,幫助他們建造了寬敞明亮的大瓦房。安居幫扶戶所在鄉、村計生協會員自發組織起來,搬磚掂瓦,義務幫助困難戶建房,鄉、村計生協根據每戶實際情況,幫助每戶制定幫扶計劃,尋找致富項目,聯系小額貸款?!?/p>
為了讓外出育齡人群在外出務工時生活更順心,王莊鎮流動人口計生協為務工人員提供列車時刻表和外出務工服務指南,指南上印有外地計生協會會長的姓名、電話,以方便聯系。
為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后顧之憂,鎮計生協組織各村計生協成立幫扶小組,為一些外出人員家庭困難戶搞好幫扶,讓他們在外務工“安心”。柳圈村翟同亮想外出掙錢,但家里需要有人照顧,出不去。鎮計生協知道情況后,就和村計生協商定,派人輪流照顧他的妻子,地里的農活也固定人幫扶,并為他聯系了外出務工的單位,翟同亮見人就說:“鎮、村計生協想得真周到,我外出掙錢就沒有后顧之憂了!”
“溫馨化服務,親情化幫助”,讓王莊鎮2000多外出務工人員感到了“家”的溫馨。
內黃梁莊鎮生生息息民為本
內黃縣是國家計生協會工作先進單位,該縣堅持以人為本,把計劃生育工作融入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之中,解決了人民群眾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其中梁莊鎮實施整合鎮、村現有資源,幫助計劃生育家庭率先發展生產,就是一個典范。
進入梁莊鎮,一派繁忙景象立即映入眼簾。近年來,梁莊鎮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少了,在家創業的人越來越多了。在梁莊鎮李關寨街道兩邊,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板材加工場,不少育齡婦女坐在馬路兩邊,忙碌著自己的活計。“自己家的錢都掙不完了,干啥要出去呢?”梁莊鎮李關寨的李親興說。李親興今年25歲了,有一個男孩,今年4月份,本來生活很困窘的他在鎮計生協的低息貸款項目幫扶下,建起了一個高規格的木材加工廠,生產的板材遠銷到日本和韓國?,F在,光為李親興跑運輸的農戶就有六家,加工廠的工人也有一二十個,就像李親興說的,李關寨的村民們不出家門也都奔了小康。
“每個村有每個村的具體情況,李關寨木材加工業做得好,是因為有群眾基礎,但是其他村就不一定適合了,要整合各村現有資源,針對不同地區經濟基礎不同的特點來幫助計劃生育家庭率先發展生產,這才能展現協會工作的魅力。”梁莊鎮副鎮長、計劃生育協會秘書長申偉說道。
牡丹街村是個像它的名字一樣美麗和富饒的小村莊,一畦畦蔬菜、一排排果樹,尤其是農田里的塑料大棚,很是招人眼。李建省是村里的計生戶,去年在計生資金的幫扶下,建起了兩個塑料大棚,專門種植油桃。每年三、四月份,反季節油桃上市的時候,可以賣到每市斤3~4元的高價,給李建省帶來每年1萬元的純利潤。
牡丹街村有一個相當出名的果蔬交易市場,每到果蔬交易的旺季,來自西安、鄭州、開封的果蔬批發商都會匯集到這里,每天的果蔬批出量能達到3萬斤。村委主任徐國省說,在村里的塑料大棚種植戶中,計生戶占了1/3。
在制定計生家庭的優先優惠政策上,該鎮對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的以存折形式發放了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對60歲以上部分計生家庭老人發放了獎勵扶助金。鎮直部門開設綠色通道,為計劃生育家庭提供各種幫扶。在建設新農村、優化產業結構時,及時為計生家庭提供技術、信息、項目服務。涉農部門利用政策、項目、資金等資源,采取項目優先、政策傾斜、科技扶持、小額貸款等措施,幫助計生家庭增加收入。
在村資源整合中,由鎮、村計劃生育協會牽頭成立的以牡丹街村溫室蔬菜大棚為龍頭的梁莊鎮蔬菜協會、以北李莊村養殖小區為基礎的養殖協會、以李關寨、白莊村木材加工為主要生產基地的木材加工協會,發揮自己的群眾優勢,在梁莊鎮形成了當地發展經濟的“三大支柱”產業。協會負責人不僅抓生產、搞輔導,連產品銷售都時刻惦記著。
湯陰任固鎮事事處處皆溫馨
湯陰乃岳飛故里,忠義之鄉,有著濃厚的忠義文化底蘊。如今的湯陰縣在開展計劃生育幸福家庭行動工作中,建立了“心靈之約,扶貧助學”基金對貧困計生戶子女進行教育資助,還廣泛開展“多策并舉搞幫扶,少生快富筑和諧”活動。任固鎮就是一面鮮艷的旗幟。
“作為走出家鄉取得成功的人士,您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家鄉,可惜的是,雖然任固鎮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經有了顯著的變化,但是受地理位置及傳統觀念的影響,我鎮群眾的整體文化素質偏低,思想相對守舊……”這是任固鎮“心靈之約,扶貧助學”基金會發給所有在外的任固鎮老鄉的一封信,信中請求他們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出一份力,言辭懇切,雖然質樸卻飽含著深情。
任固鎮地處偏遠,民風淳樸卻也相對落后,很多當地農民對教育沒有清醒的認識,因為窮,很多孩子就輟學了。湯陰縣計生委主任王建芳說,任固鎮黨委副書記蔡光偉小時候也是個飽嘗農村疾苦的孩子,對農村教育有著深刻的認識。
“心靈之約,扶貧助學”基金會是在鎮政府和鎮計生協牽頭下于2005年成立的,成立之初鎮政府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撥付了3萬元啟動資金。鎮人口和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成員、計生協會員紛紛慷慨帶頭捐款,黨委書記趙慶虎、鎮長高云峰、分管副書記蔡光偉各捐款1000元,老計生工作者付克保雖然月工資不高,也主動捐出1000元錢。
基金會向該鎮在外工作人員寄信后,大家對此事十分支持,積極性很高,目前,基金會已收到該鎮在外人士捐款7萬多元。從2006年起,基金會每年從任固鎮計劃生育家庭戶考上高中的平價學生中選出10名貧困學生予以資助,每生每年資助1000元,資助3年,幫助他們完成至關重要的高中學業;對考取重點大學的計劃生育家庭戶子女,一次性資助1000元,使其順利完成高等教育。受資助的學生,參加工作后憑自己的實力和心意,再向基金會注入資金,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的長效機制。
在任固鎮后故城村,我們見到了“心靈之約”助學對象秦小歡,靦腆的小女孩提起助學活動,淚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她的中考分數是476分,過了重點高中分數線,但是,父親長年生病在家,還有一個小弟弟需要照顧,母親只能在村里工地上給人打小工,家里一貧如洗。要不是有了“心靈之約”,她今年就要輟學了。
“我一定要好好學,爭取能早日大學畢業,早日幫助更多的孩子實現自己上學的夢想。”希望的種子就在這個少女的心里和身后,播種生長了。
該鎮蔡故城村計生協會理事任江偉是鎮、縣、市少生快富標兵。初中畢業后,他當過小工、做過生意,2002年投資生豬養殖,2005年7月又投資500萬元擴大養殖規模,成立永旺養殖公司,帶領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
任江偉富而不忘國策,只要一個孩子,是任固鎮計劃生育家庭的楷模。2006年,任固鎮以任江偉的企業為龍頭,發揮他的技術和服務優勢,實施了計劃生育家庭“513”少生快富工程,即2006年帶動500戶、2007年帶動1000戶、2008年帶動3000戶計劃生育家庭致富奔小康。鎮政府對幫扶對象免費進行技術技能培訓、提供致富信息、賒購種苗、小額貼息貸款,開通項目審批綠色通道等一系列優惠措施,從政策、資金上對計劃生育家庭傾斜,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使他們早日走上富裕幸福之路。
對十分貧困的計劃生育家庭,任固鎮計生協會組織100名理事與100戶貧困計生家庭,結成幫扶對子,以解決群眾生活中的難題。為解決計劃生育家庭因病返貧、看不起病的難題,任固鎮積極對計劃生育家庭提供幫助,計劃生育家庭成員本人在合作醫療參保時,鎮政府解決50%的參保費……
金秋的陽光一瀉殷墟大地,滿目的金碧輝煌。當年的帝王之氣與今天和諧氛圍融化在一起,蒸騰飛揚,映得乾坤朗朗。書記之情,會長之情,安陽各級政府之情,各級計生協之情化成春風細雨,育開千萬朵幸福之花,爭芳吐艷,那是小康社會的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