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可以像《畢業生》中達斯汀·霍夫曼那般離奇與迷離,可以像《美國派》一樣瘋狂和墮落,抑或者像《歐洲性游記》一樣奢華與香艷,像《鄰家女孩》一樣浪漫和意外……美國電影里,畢業總和“性”糾纏不清。可能在美國人的印象里,畢業和初夜—樣都是一個人的成年禮。
2006年的7月和往年并沒有什么不同。校園里的梧桐樹郁郁搖曳著,守望著理想的翅膀一起飛翔。畢業生們又開始打理行裝,去遠方,去尋找夢想。

畢業是一次離別,離別校園,離別稚嫩,離別白發先生,離別長裙女孩,離別上鋪兄弟……離別是畢業永遠的主題,驪歌是畢業永久的伴奏。
因為離別,年輕的畢業生們感傷、焦慮、不安,他們把自己僅存的書生意氣全部撒在自己大學里最后的那段時光。因為經過了畢業,他們便走入廠“成年”的世界。從此他們必須成長,再不能任性,再不能兒女情長。
一代代人的畢業書寫了一所所大學的歷史,也記錄了一個時代的變遷。支援邊疆、上山下鄉、畢業分配、統招委培、雙向選擇……所有和畢業相關的“關鍵詞”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痕跡。
于是,不同的年代里,有人在畢業的時候宣告自己青春的死亡;有人打起背包酷酷地去了西藏;有人把彈了四年的吉它與讀了四年的泰戈爾一起付之一炬;也有人揮別了青澀的愛情,開始自己獨自的流浪……畢業是青春激情的最后釋放,是恣意妄為的最后時光。
畢業是一個人的成年禮,踏入社會的年輕人遠離了校園里的多愁善感,從此憑添了生存的惆悵。或許畢業不僅僅是一次成年禮,更是一次成年“秀”,給每個人舞臺,讓每個充滿激情的年輕人肆意涂鴉,涂寫下年輕的記憶,也涂寫下未來的期許,讓畢業那段時光成為人生中最難忘的記憶。
還記得嗎?畢業的散伙飯上,最靦腆的男孩喝多了酒,漲紅著臉向美麗的女孩表白;可愛的女生悄悄地拿起麥克風,低聲吟唱起《同桌的你》;還有那美麗的MISS QUEEN,和年輕的學生一起拍手,一起歌唱……
畢業期做過什么,畢業期“秀”過什么,隨《鳳凰生活》一起回憶,口述一段青春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