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彌安
現居廣州。
時尚媒體撰稿人、特約記者攝影女青年
有心無志。偶為媒體服務。
作一個簡單的排列組合,可以把女人分為如下4種:愛孩子而不愛寵物的,愛孩子及寵物的,愛寵物而不愛孩子的,孩子寵物都不愛的。竊以為,這樣的分法是本質上的。
說起生或養這件麻煩事,人們素來喜歡把孩子與寵物比較,比如:孩子是會說話的寵物。或者:反正都要費時費力費財,養寵物還不如養小孩,等等,好像寵物與孩子存在著互換的可能性。可是,其實兩者的差別正如天與地。因為,孩子入侵的是女人的自我,他無情地解散它;而寵物,則溫柔地鞏固著這自我。
自我這東西,天然地攜帶著一層硬殼,一再要求著確認與重視。凡人俱如是。不過,對一個女人來說,婚姻,尤其是生育,將是消解這層外殼的有效溶劑。孩子是很霸道的,他絕不客氣地占有注意力。不管原來的自我感如何強悍,也會被他輕易地掠奪……此過程自然而然地發生,像榨甘蔗一樣,甜而單調。但對男人來說,一般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男人更多的隸屬于所謂事業,而女人的天性里便有朝著家庭系統敞開的一面。一個孩子的存在,足以讓一個女人的自我界線立即散亂,或漸至無形。因此,對于許多現代智性女郎來說,難以容忍的并不是生孩子所帶來的負擔,而是自我的消散。這實在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有例為證:
英國的研究人員做了一項為時五年的調查,檢測夫婦在生育前后的智商水平。在孩子出世后6個月的檢測結果與前結果相比顯示,所有被測夫婦的智商都呈現很大幅度的下降,尤其是他們客觀思考的能力下降得最嚴重一正所謂是可忍孰不可忍呢。
但人是要跟這個世界,特別是,要跟這個世界的生命有所聯系,才會得到滿足。因此,那些極端重視自身存在的女性,她們寧愿養寵物:一只狗,一只貓或一只粉紅豬……抱著它,撫摸溫暖的絨毛,感覺著似是而非的愛意。一只狗沒有像一個孩子那樣獨立的、令人害怕的眼神。它依偎著女人,使自憐的更自憐,傲慢的更傲慢,而孤單的,更孤單。
既愛孩子亦愛寵物,跟愛孩子而討厭寵物,還是有些分別。前者對世界有滿心的善意,雖然這良善很可能過于女性化,缺少理性與知性,而并不值得嘉許,但幸福不是為了嘉許。如果沒有遭遇命運之神特別的嚴厲,這種女人通常能夠得到較多的幸福,因為她們不會自尋煩惱,不會介意被婚姻與孩子緊緊拴在社會角色里,她們最適合享受家庭生活的甜香。她們從不要酷。
而一個討厭寵物的人,對世界多少總有些戒心,并愿意發表更多的意見。
萬一,既不想要孩子,也不喜歡寵物,這恐怕是代表一種比較難以接近的女性類型。也許她們智商很高,但在性情上,卻很可能缺少作為一個女人必要的柔軟。這種柔軟不僅僅是為男人準備的,更是為自己。《周易》說,君子應厚德以載物,其實女人更具備包容的天賦,因為她們包容著男人魂飛天外的狂想與不可一世的鋒芒,這世界才沒有陷入更大的混亂;也因為她們的包容,才能夠使自己在一個即使混亂不堪的世界里也能享受到細碎的快樂與安適。如果,完全丟了這種柔軟,那么一個女人需要遇到什么命運才能得到幸福呢?尤其是,她所認可的幸福,將不是愛孩子也愛寵物,或愛孩子不愛寵物,或不愛孩子但愛寵物等3類女人所認可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