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急于求成,倉促下筆。“讀”是“感”的前提和基礎。寫讀后感不能一味求快,必須首先讀懂原文,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思想內涵要了如指掌。然后再對感觸最深的部分進行有針對性的精讀,邊讀邊感悟,不斷加深體會,為寫讀后感做好準備。
二忌生拉硬扯,讀感脫節。讀后感與原文的聯系,不是表現在個別語句或語段上,而是表現在思想內涵上。所寫的感想不能脫離原文、牽強附會,應該讓引用的原文內容和自己的議論、抒情融為一體,力求“讀”“感”合一。
三忌不作取舍,面面俱到。我們讀完一篇文章后,通常會有很多感受,但如果都寫,往往寫不到位,無法突出重點。面對眾多感受,我們不能貪多求全,要在認真比較后,選擇最有話想說、最有話可說的一兩點感受來寫。
四忌矯揉造作,華而不實。不可把讀后感單純地看成表決心、發誓言、喊口號,因為空洞無物、虛情假意的讀后感根本無法打動讀者。我們只有聯系當前的社會實際,聯系自己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表達真情實感,既說感受,又擺事實,才能使人覺得真實可信、貼切自然。
五忌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優秀的讀后感不是簡單地照搬原文的觀點,也不是機械地重復大眾化的觀點。要想使自己的讀后感令人耳目一新,我們就要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從原文中引申出充滿個性的看法、見解。
六忌比例失調,主次不分。“感”是讀后感的主體,應作為重點來寫。另外,適當引用原文內容也是必要的,但要做到少而精;如果引用原文過多過濫,就會沖淡“感”的內容,使讀后感變成了“讀后抄”。
七忌蜻蜓點水,淺嘗輒止。“感”若浮于表面,就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無論什么感受,都要寫得深入、透徹,力戒浮光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