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寫人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點進行描寫,表現出人物鮮明的個性;要著力刻畫人物的動作特點,這也是刻畫人物思想、品質和精神的一種方法;要抓住人物的典型語言,精練地表現人物的性格。只有如此,筆下的人物才會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使其栩栩如生地呈現在讀者面前。那么,怎樣從這三個方面來刻畫人物呢?
一、人物的外貌描寫。人物的外貌描寫指的是人物外部特征的描寫。它包括對人物的面容、表情、身材、體態、服裝、打扮等的描寫。成功的外貌描寫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文章的中心思想。
有的同學不知道描寫人物外貌的作用,描寫外貌時往往犯“千人一面”的毛病。也有的同學,只要文章中出現一個人物,就把這個人的外貌描寫一番,而且是從頭寫到腳,費了很多的筆墨,結果卻與文章中情節的發展、人物的思想感情沒有內在的聯系。應該怎樣描寫人物的外貌呢?請看下面的例段:
那一天,媽媽帶我去火車站接爺爺。爺爺由爸爸陪著走出車廂。他頭上裹著白毛巾,身上披著羊皮襖,腰里別著煙袋,黑紅色的臉配著銀白色的胡子,活像童話里的仙翁。
這個例段對人物的外貌描寫得十分生動、逼真,這是因為作者抓住了爺爺特有的裝束:“頭上裹著白毛巾”“身上披著羊皮襖”“腰里別著煙袋”和特有的面容:“黑紅色的臉”“銀白色的胡子”,做了具體的描寫,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淳樸、健壯、可親可敬的農村老漢的形象。由此可見,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來描寫,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人物的行動描寫。這是刻畫人物最基本的方法。人物的性格、思想感情,往往是通過人物的行動表現出來的。因此,描寫人物的行動要注意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請看這樣一段描寫:
回到座位上,老爺爺從身旁的布兜子里掏出一個紅紅的蘋果,擺弄著、端詳著,送到嘴邊幾次又都拿了回來。他這是真有點舍不得吃啊。
在這段具體描寫中,作者通過“掏”“擺弄”“端詳”“送”“拿”等動作的描寫,準確而生動地表現了老爺爺想吃又舍不得吃的克勤克儉的性格特征。
描寫人物的行動,還必須注意要符合人物的年齡、性格、身份以及當時的環境等。
三、人物的語言描寫。要寫好人物,不僅要有精彩的外貌、行動描寫,還要有生動真實的語言描寫。“言為心聲”,人物的語言最能表現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點。如下是《向日葵笑了》中的一段:
———她看見我來了,就說:“來呀!小明!只剩這兩棵了,咱們一塊把它支好,再去支咱們的。”我實在忍不住了,就大聲嚷起來:“你不知道咱們和一班挑戰了嗎?為什么不先搶救咱們自己的?”王芳望了望我,溫和地說:“你不知道嗎?一班同學住得遠,他們來一趟不容易。再說,他們的向日葵長得比我們的好,應該先搶救!”“那咱們的就應該壞,就應該讓它爛掉?”我追問她……
這一段描寫語言,具體地表現了王芳同學熱愛集體,先人后己的好品質。這便是人物語言描寫的作用。
由此可見,語言描寫也是刻畫人物的一種手段。通過語言可以表現人物的身份、興趣愛好、各個方面的能力以及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總之,寫人的文章最重要的是能夠在字里行間表現出人物的特點,給讀者留下清晰、深刻的印象,這樣的文章才算得上是成功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