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型9mm警用轉輪手槍主要部件包括轉輪座部件、擊錘部件、蓋板部件、握把右護板部件、扳機部件。扳機簧座部件、握把左護板部件。推桿部件,轉輪支架部件,轉輪部件等。
本文日在介紹其新結構及新技術。
性能特征
單、聯動機構
轉輪手槍一般都可用單動和聯動兩種擊發方式實施發射。單動時主動件為擊錘,扳壓擊錘,帶動扳機回轉,實現轉輪轉動(供彈)及扣合擊錘的動作,發射時扣壓扳機;聯動動作的主動件為扳機,扣動扳機,帶動轉輪轉動,實現供彈并壓倒擊錘,打擊擊針。
單動和聯動是正傳動和逆傳動兩個互相矛盾的傳動過程。因此要在同一支槍上的一個結構中將兩個矛盾兼容,就涉及到參數優化的問題,此問題在加工裝配的過程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一般轉輪手槍的單動和聯動機構的裝配、調試通常需要由有經驗的操作人員方能完成,這也是轉輪手槍不容易實現批量生產的主要原因。
9mm警用轉輪手槍采用的單動和聯動機構解決了轉輪手槍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的這一矛盾,在制造裝配的過程中基本不需要修銼。
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合理匹配聯動角與單動角,確定擊錘,扳機等合理的扣合關系,保證在兩種狀態下,擊錘打擊擊針時轉輪能夠回轉到位并與槍管對正。對于扳機、擊錘、扳機簧座、轉輪限位塊等零件進行專門的設計,有效解決了單動和聯動機構的矛盾之處,使得機構動作流暢可靠,同時經試驗考核,零件強度好,壽命試驗結束后無零件裂紋及破損件出現。
保險機構
9mm警用轉輪手槍具有3種不同作用的保險裝置,以實現使用、保存、攜行安全可靠。
跌落保險9mm警用轉輪手槍設計有跌落保險機構。跌落保險靠扳機簧座帶動,當轉輪手槍遇到意外跌落時,只要扳機簧座沒有后移到位,武器始終處于保險狀態,也就是說只有當手槍跌落的慣性達到扣動扳機的程度,方可擊發槍彈,從而保證了使用的安全性。經試驗證明,當手槍從1.5m高度跌落時,慣性作用仍不能解脫保險。
還有一個問題是,傳統轉輪手槍的跌落保險機構采用的是單獨的一個零件,即所謂的散件,其主要靠扳機簧座和蓋板共同限位,在手槍不完全分解結合過程中,容易發生漏裝的情況。
為克服轉輪手槍在使用維護過程中所引起的跌落保險漏裝故障,設計中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將跌落保險預先裝在扳機簧座上,同扳機簧座一起形成一個部件,使用定位銷軸加以聯結、限位。
強制保險該保險機構屬轉輪手槍的獨創機構。轉輪手槍在使用過程中,尤其是在單動待發狀態下,安全隱患表現得更為突出。因為單動待發時扳機力比較小(一般約10~20N),此時若出現使用者操作不慎或其他因素的影響就可能引起“走火”;另外轉輪手槍從單動待發狀態轉換到釋放擊錘,解除待發狀態時,若操作不慎也可能
引起“走火”。為了避免操作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9mm警用轉輪手槍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增設強制保險機構。通過轉動保險扳把,利用內部墊塊厚度尺寸的不同,來實現射擊和保險兩種功能。在保險狀態,墊塊尺寸厚度較大的一面處于擊錘和打擊面之間,防止擊錘直接打擊到擊針,實現強制保險。使用者在攜行、保存槍支及解除單動待發狀態時可使用此保險,保證了使用的安全性。
不到位保險由于該轉輪手槍槍管和彈膛采用分離式結構形式,裝彈和退殼都需將轉輪轉出,因此要求在保證轉輪相對位置準確、轉動靈活的同時還要保證可靠擊發。針對這一問題,設計了不到位保險,其作用機理是在轉輪轉出進行退殼,裝彈及轉輪合膛不到位時,擊錘均被限制,無法回轉,從而實現不到位保險。只有轉輪合膛到正確位置即擊發位置時,此保險才能解除。該機構保證了發射的安全性。
轉輪撥彈機構
轉輪撥彈機構是轉輪手槍的專有機構。由于轉輪手槍一般都采用多彈膛的轉輪供彈,通常采用棘輪機構完成供彈動作。轉輪的中間位置固定聯結有棘輪齒,轉輪周邊均布彈膛,扣動扳機,扳機帶動棘爪上抬,棘爪撥動轉輪上的棘輪齒旋轉一個供彈角,從而完成供彈。
棘輪機構通常有兩種工作方式:其一,轉輪彈膛裝上彈后,彈底緣低于棘齒工作面,所以棘爪可以設計得較厚,這樣棘爪的剛度較好,但這樣做的缺點是棘齒工藝復雜,裝配調試發射機構時困難,另外,不完全分解結合、維護保養也不方便;其二,轉輪彈膛裝上彈后,彈底緣與棘齒工作面在同一平面上,棘爪直接與其原動件——扳機相聯結,棘爪與扳機形成單獨的組件。該方式的顯著優勢是結構緊湊,同時特別有利于發射機構的裝配調試,因為完成該裝配調試的過程中,轉輪手槍右側的蓋板是打開的,此時可清楚地看到發射機構的動作。采取這種方式,維護保養時的分解結合比較方便。其缺點是棘爪厚度較薄,剛度較差,另外棘齒加工要求較高。
9mm警用轉輪手槍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采用上述第二種工作原理,同時有效解決了棘爪剛度、棘齒加工工藝等難題,以利于轉輪手槍發射機構的裝配調試和日常維護保養。
擊針機構
轉輪手槍擊針機構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擊錘、擊針一體固定式,擊針通過軸聯結在擊錘上,擊發發射過程中,擊針隨擊錘一起回轉、釋放、打擊。其優點是機構簡單,零件數目少,缺點是安全隱患較大,當出現底火擊穿的意外時,擊針后竄,可能直接危及射手的安全。另一種是內置式擊針,擊針裝配在槍身內,只作水平運動。該機構擊針前后方向均有定位,加工裝配簡單,擊發可靠性好,當出現底火擊穿的意外時,擊針不會后竄危及射手安全,缺點是由于擊針采用端面定位,多次打擊后易產生拉伸斷裂。
9mm警用轉輪手槍采用的擊針機構為內置式,擊針前撞擊面有擊針墊圈,避免擊針與槍身的直接撞擊;擊針后端面定位靠擊針套實現。擊針套采用螺紋連接,后端凹入槍身,同時設有擊針套擋塊,防止擊針套松動后竄。擊針采用鈦合金(Tc4)材料制成,減小了其受打擊后向前沖擊的慣性,提高了拉伸機械性能,從而較好地解決了擊針壽命問題。
槍管聯接機構
槍管與槍身聯結通常采用過盈配合或螺紋旋接等方式。過盈配合方式結構簡單,但對裝配有較高的要求,通常需要有專用的工裝保證,而螺紋旋結方式難以保證槍管配合的同軸度。
根據使用的要求,轉輪手槍一般質量都比較輕,其中槍管的壁厚相對較薄,因此槍管的裝配方式將會直接影響全槍的性能。
為了解決轉輪手槍在制造過程中所突現的這一矛盾,9mm警用轉輪手槍槍管采用3種方式同槍身相聯結:一是螺紋部分,起到聯結和承受載荷的作用;二是光軸部分,確保定位和同軸度的要求,三是光軸端面臺階起到軸向定位的作用。此設計既能達到同軸度的要求,又能使此聯接機構具有足夠的強度。螺紋與槍管膛線的旋向相反,在射擊過程中槍管不會松動(只有越來越緊的相對運動趨勢),同時不需要在槍管上配連接銷,有效解決了薄壁管的加工、裝配問題,有利于實現批量生產。
余彈觀察機構
自動手槍的供彈方式多為彈匣供彈,且大多現代手槍都設置了余彈顯示器,一般采用的方式為透明彈匣方式或在供彈及進彈等相應位置設置控制機構。
而轉輪手槍采用多彈膛轉輪供彈,其裝彈方式為手動裝填,退殼方式為手動退殼,設置余彈顯”;器的難度比較大。國際上列裝的轉輪手槍都無此機構。為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及保持良好的人機工效,9mm警用轉輪手槍力攻難關,設置了余彈顯示機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在閉鎖擋片的相應位置設置余彈觀察孔。山于轉輪手槍的循環動作是在扣動扳機的過程中完成的,發射出去的彈頭不是與槍管正對的彈膛中的槍彈彈頭,而是共順時針方向的次一發彈的彈頭,因此在該位置及再次一發彈的底火所對應的位置預留觀察孔,可通過觀察底火的狀態來掌握余彈情況。這一設計拓展廠轉輪手槍的功能,提高廠使用的方便性。
技術創新
扳機力優化技術
轉輪手槍聯動動作的完成是用手扣扳機來實現的。扣動扳機要完成的動作包括:撥動轉輪轉動一個角度(即兩個彈膛之間的角度)完成供彈、壓倒擊錘、釋放擊錘打擊擊針實現擊發。而單動狀態時扳機力相對較小。
對一個射手來說,扳機力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其最終的作用效果。9mm警用轉輪手槍根據自身特點及動作要求,對扳機力進行了合理的優化設汁匹配。
影響扳機力的主要環節有:供彈(轉輪轉動靈活程度)、擊發(擊錘簧力的大小)、扳機復位(扳機簧力的大小)。其中,后兩個環節對扳機的影響作用期長,便于控制和調整。
在擊發環節方面,由于9mm警用轉輪子槍單動、聯動發射時,擊錘回轉的角度不同,因此要在保證聯動擊發可靠性的同時,還要保證單動發射時不要擊穿底火。采取的技術措施是:優化擊錘簧的參量;合理匹配聯動角與單動角,調整擊錘簧的作用位置(即擊錘簧桿的位置)。
在扳機復位環節方面,扳機復位是靠扳機簧的作用完成的。在扳機復位時,扳機簧座上面的斜面推動擊錘從發射后的位置回轉到待發位置,在此過程中扳機還要撥開轉輪限位塊,才能回到初始位置。
從此環節人手,解決扳機力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措施是:調整扳機推桿、扳機軸、扳機、轉輪限位塊的位置關系,增大扳機回位力臂;調整發射機構接觸時機及參數,使扳機在回位過程中依次克服擊錘和轉輪限位塊的阻力,避免阻力疊加。
內膛優化技術
9mm警用轉輪手槍發射普通彈和橡皮彈。在一種線膛發射兩種性質不同的槍彈,而且必須達到所要求的戰術使用指標,就產生了槍彈匹配兼容性的問題。試驗中低溫發射橡皮彈時曾出現橫彈現象,甚至出現橡皮被刮掉的現象。
為確保兩種彈的射擊精度,提高閉氣性能,改善射擊橡皮彈時所出現的問題,對槍管線膛、彈膛及兩種槍彈外徑的有關尺寸進行了優化設設。
經反復調試尺寸,最終取得了可行的結果,既解決了橡皮彈的橫彈問題,又使兩種彈的射擊精度都達到了戰術技術指標要求,有效地解決了槍彈匹配兼容性問題。
表面處理技術
9mm警用轉輪手槍的表面處理除采用常規的氧化等工藝外,對于槍管及其他零件的表面處理采用了軟氮化、QPQ等專項工藝,處理后的表面硬度高,耐磨性好,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工藝流程穩定可靠。
編輯/魏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