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收漁利:開發商標賺錢
孫友益
個正常的商標注冊只需要兩至三千元,但已申請成功又有創意的商標有時可以賣到20萬元,高的可達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商標“轉手”之間為何會出現這種懸殊差價?原來商標需要方直接購買商標不僅沒有風險,而且節省時間。
其實商標是一種無形資產,它除了包含企業、產品的價值外,也體現出創作者的智慧價值,自然人注冊商標是新《商標法》為與世界接軌的新規定,從而也為獨具慧眼、摸準了時代脈搏的高人提供了一個新的賺錢之道。因此商標作為一種知識產權,可以當作商品轉讓出售。
所以一條新的生財之道就是:自己掏錢注冊商標,然后轉手賣給需求者,從而大賺其中“差價”。只要你手中的商標“出色”,拋出去必有不俗的回報。湖南株洲的成曉輝無意中得知深圳有家公司將小說《花季雨季》成功注冊,并以高價轉讓的消息之后,他靈機一動:干嘛不去投資申請幾個商標,然后以轉讓形式來賺錢呢?這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啊!成曉輝花了2000多元,向國家工商總局申報注冊一個名叫“步步嬌”服裝類商標。很快,“步步嬌”商標獲得國家注冊證書。拿到注冊證書的成曉輝開始尋找商標的需求者。湘潭一位老板看中這個商標的潛在價值,于是找到成曉輝。“步步嬌”是元代散曲中的一首曲牌名,特別適宜做服裝商標。最后,雙方以3萬元的價格成交。2000多元注冊一個商標,轉手就賺了2萬多。利用商標賺到第一桶金,成曉輝信心大增,并陸續向國家工商總局申報注冊了“十八春”的服裝、飲料類商標以及“相見歡”酒類商標。
對于精明有遠見的商人來說,商標是打市場的拳頭。一位上海人看準湖南農產品市場豐富,但品牌意識不強的現狀,決定花大功夫“瘋狂”申請商標。他到商標事務所一次性注冊了10個商標開展市場營銷,然后大肆低價收購湖南的農副產品,進行簡單的包裝,再貼上自己的商標,廣銷上海、浙江一帶,大收漁利。
新《商標法》允許個人注冊商標,有創意的個人可以把注冊商標作為一種新的投資方式,將好名稱注冊后,在有效期內等待時機拋售。以前只有企業能夠申請商標,多數企業在商標創意上并不在行,往往造成商標與產品定位并不相吻合。現在放開個人市場,讓更多的既懂商標又懂設計的人參與進來,也打開了許多富有創意者的財路。
(編輯/饒虹)
倚老“賣”老:出租爺爺奶奶發家
李運英
靜在長沙一家外企工作。一天晚上,同事陶玲請求陳靜的父母幫她照看小孩。原來,陶玲剛與丈夫離婚,而她家請的小保姆說走就走了,2歲的女兒朵朵第二天將沒人管。陳靜一聽,為難了!沒想到媽媽說:“人老了,特別愿意和孩子呆在一塊兒,這比看電視、打麻將有意思多了!”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自從父母帶了朵朵后,陳靜明顯地感到父母精神狀態好多了,而朵朵在一個月內學到的東西比過去多了幾倍,陶姐工作也更加安心了。事后,陳靜想了很多:城市里的退休老人熟悉城市生活,有愛心、有耐心、有文化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傳統意義上的保姆所不能比的。從事這一行,說不定會有很大的收獲……于是,2004年6月,陳靜的“二伴一”(意思是兩個老人伴一個孩子或一個家庭)家政服務公司開業了,每簽約一份,提取中介費200元。當天,30多對爺爺奶奶就被一搶而空。
剛開始,爺爺奶奶大多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因為陳靜根本不敢去爭取那些高層次的老人。直到去年元月,公司迎來了一對唐姓老夫婦,男的退休前是大學教授,女的也是高級知識分子,他們的女兒遠嫁美國,退休后,夫婦感覺很孤獨,所以便來登記了。
登記當天,這第一對高學歷的老人就被一個單身爸爸請到了家中。這個家庭有一個10歲的小女孩,孩子的媽媽因車禍去世;父親忙于生意,根本無暇照顧女兒。憐惜使唐老師夫婦決定用自己的愛去幫助他們直面生活的打擊。漸漸地,笑容又回到了小女孩的臉上,她還開始用自己的零花錢資助一個失去母親的農村小孩讀書。女兒的愛心使父親也撥出了一大筆錢,專門去幫助那些失去母親的農村孩子,并由唐老師夫婦負責資金的使用與管理。此事經媒體報道后,“二伴一”家政服務公司更吸引了一大批高層次的爺爺奶奶,陳靜的出租生意自然也更上一層樓了。
欄目管理/李賢平編輯/曾麗清
E-mail:nclxp11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