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簡介:
非亞,原名謝建華,1965年4月生于廣西梧州,1987年湖南大學建筑系畢業。1991年和朋友一起編輯民刊《自行車》,2004年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個人詩集。曾獲得過一些詩歌獎。現居南寧。
自拍像(組詩)
消 耗
我的一個罐子里有一些核仁,另一個有美國
買回的白色開心果,巧克力
在冰箱另一個冷卻的袋子里,有一本稿紙
(很厚的)我寫完一些
又撕下了一些,一個儲藏煤氣的儀表
我妻子往里邊填充了一百五十元
每天,水龍頭的水都會開著
衣服變舊了,因為在洗衣機的歌唱中
時間發著沉悶的低鳴,上個月
我去了美國,我不在中國,因此
對于那段時間的中國,我的記憶是零,有一瓶墨水
在角落,慢慢下降,很久了
一些字淡去,一些徹底消散
有一個刻度計,在墻壁上
而我的刻度計是一個紅色液體
構成的管子,光線有時
在一個叫做天空的巨大容器里
爆發起來,將我的身影
投到地面,群山到處
都彌漫著我生命消耗時發出的那種
慘叫
自拍像
有一些已經被我刪掉
另一些仍存在我的電腦里
幾乎一律是夸張的頭部
每一個地方都出奇地大
出奇地粗魯
出奇地不合比例
皮膚上
所有細小的毛孔都張開著
從頭發到眼睛,到嘴,到下巴
一種無形的東西一直在我臉上
肆意地不停地
流動
有電燈的工廠
有一間工廠在郊區
其中一個車間
特別大也特別陳舊
有幾盞燈
懸掛著
強烈地把燈光
投到粉刷脫落的墻壁
我從長滿野草的小路過來
推開一扇門進去
一個人站到中間
地面隨即
留下一攤我萎縮成一團的影子
去長沙途中所見
鐵軌上
有時壓過一列很重的火車
有時靜靜地
僵硬地伸向遠處
碎石。枕木。鉚釘。一截生銹的鋼軌
發黃的一些草。散落各處的幾只塑料袋
一大片灰云。小雨。斜坡。透空的白色圍墻
和旁邊小路上一個低頭騎單車的人
在一扇火車的窗外
一起構成
這個小站茫然的下午
兒童節
兒童節他們給我發來一些玩笑的
短信
祝你節日快樂,事實上我家里倒有一個小孩
我呵護他,當他
爬到桌子上我就警告,當他爬到我的身上我就雙手摟住
他是一棵幼苗
一天我帶他上街,我拉住他的手我覺得
汽車很大,房子和樹
全部超過了他
有一天保姆在地板上陪他玩識字游戲
這是一頭獅子,而這個
是老虎和西瓜
我不認為他看到的完全和我的一樣
比如他
在不見媽媽的時候
大哭,而我思考的事情是
媽媽和妻子都平安
我希望他長大但又恐懼地
害怕一些事情
一個還未成型的氣球很大地在遠處
就好像一個四處漂浮的
未來
我注視他
過去摸他的臉
跟他說話
他是花朵而我是四角支起的
一個天空
閃光的夜
用一個茶杯,蓋住還未陳舊的空氣
夜晚炎熱,但仍有風
從樓房之間吹過來
大街上,一個疲憊的女工,準備
把門關上,另一個
用一個掃把和一盆臟水
沖洗地面,路轉角的小攤小販
在擺賣她的香蕉
和西瓜,私人旅館的門口
老板娘和一件寬松的
睡衣,一起站在燈光里,垃圾
堆在路邊,有兩個人
穿背心,站在一塊黑暗里
我,看了看閃光的大廈
伏身出現在云朵
之上
陽臺上的風景
很多次我都這樣
活動完四肢然后靜靜地站在陽臺的地板上
旁邊
是圍合起來的窗戶,鐵絲垂掛下來的衣服
一輛小單車,一些廢紙箱
疊起來的衣架,和一對啞鈴
通向陽臺的玻璃門之外
是一幅天空
它的下面
有一些樹,一塊因為房子拆掉而露出的空地
在我的注視中有時它逐漸明亮
或逐漸趨于黑暗
那天晚上
那天晚上從酒吧出來我們在江邊上走,有時
停下來
就點煙,站在那里,面對江水,默默地
抽上一會
黑夜中,不時有人,從我們的旁邊晃過
我們像兩個苦悶過度的青年,被江面的風
吹著
在高高的江堤上,一直看不透,淡黃
燈光下不停翻動的江水
木偶之詩
我今天沒干什么事,我今天
吃了兩只香蕉,在中午
吃了兩只,對情緒
有好處的香蕉
有時我,有許多
沮喪,下午,在辦公室
給兩個建筑師答辯
他們,一個觀點鮮明
另一個蜻蜓點水,我坐在
沙發,建議他們
如何如何
沒有改變我,我
像一節水銀
升到樓梯口
在眾多時間的圍繞中
天空退縮著
敲打鍵盤,不停地
發送短信,因為
這可以,減輕
我對一只猴子的思考
但可以嗎
紙杯的咖啡早巳喝光
苦丁茶涼了,桌子上的
植物在長
紙和筆
散落一地,我像一只木偶
仍然被日光燈,按在
椅子里
(選自《詩潮》2006年11-12月號)
詩觀:
我每次寫下的一首詩,是瞬間完成的,語言,材料,事物,發現,一起構成全部。沒有前后,不分彼此。在這過程中,我感到,發現能力構成了一個人詩人彼此之間的高低。或者說感覺能力,感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