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當年的破壞和平罪和反人類罪還沒有認真反省和認罪的前提下,在不斷為侵略戰爭歷史翻案的背景下,日本架空和突破“和平憲法”,積極擴充軍備,還要將自衛隊正名為軍隊,不能不引起當年深受日本侵略戰爭之害的亞洲各國人民的警覺。
日本年度《防衛白皮書》起始于1970年,內容包括闡述日本政府對周邊軍事形勢的認識,介紹日本當前的防衛政策,總結自衛隊一年來的活動情形等,被視為日本軍事走向的一個風向標。2006年度《防衛白皮書》于今年8月1日發布,其特點為兩“新”兩“舊”。

首次專論“日美軍事同盟”
今年的白皮書首次設置標題為“日美安保體制的強化”專章,詳細闡述了強化“日美軍事同盟”的重要性。
該白皮書指出:日美同盟“對于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和平與安定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今年6月29日日美首腦會談后發表的《新世紀的日美同盟》,標志著日美已經建立起“在全球范圍內合作的新型日美同盟關系”。前幾年的白皮書曾將日美軍事同盟的合作范圍由日美雙邊擴大到亞太地區,今年的白皮書則把日美軍事同盟進一步擴大為“日美全球同盟”。
強化“日美軍事同盟”的一個重要步驟是整編駐日美軍。日本政府今年5月份批準了駐日美軍二戰后最大規模的整編計劃,這一計劃在日本引起極大的爭議,其中最大的爭議點是駐日本沖繩的8000名美軍將離開沖繩改駐關島,可沖繩居民卻希望美軍離開的人數更多些,另外,駐日美軍整編的大部分費用由日本承擔,也引起日本民眾的非議。對此,該白皮書稱,駐日美軍整編的完成“對于進一步發揮(兩國)同盟關系的實際作用是必要的”,因此將“不論多大代價,我們都會協助落實美軍整編計劃”,并且決心在八年后完成。
借駐日美軍整編之機,日美將在情報、導彈防御和指揮系統等領域進行重新整合和部署。該白皮書強調了加強日美軍事協作的重要性,提出把日本自衛隊和駐日美軍打造成更加一體化的部隊。
首次建議“防衛廳升格”
日本政府內閣會議6月9日正式決定向國會提交議案,建議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據此,該白皮書強調,把防衛廳升格為由“防衛大臣”領導的“防衛省”,是為了“加強緊急事態應對體制”和“建立積極而主體性地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的體制”。具體地說,可以提高“防衛大臣”職權,除了能夠獨自提出內閣議案、“實施海上警備行動”等請求外,還能夠制訂自衛隊相關法令和提出獨自的預算要求,以便將來在政府預算分配中爭取更多的軍費。
該白皮書所謂“建立積極而主體性地參與國際維和行動的體制”,就是要把參與國際維和行動列入日本自衛隊的“基本任務”。目前日本駐伊拉克陸上自衛隊已全部回國,但駐扎在科威特的日本航空自衛隊運輸機部隊卻擴大了活動范圍,增加了運送美國軍事人員和物資的任務;日本還將繼續為阿富汗境內的反恐行動提供后勤支持。擴大自衛隊在海外的行動范圍,意味著自衛隊將改變“自衛”的身份,轉變為正式的軍隊。
“防衛廳升格”意味著日本將進一步強化軍事建設。日本在軍事實力遠遠超出其防衛需要的情況下,仍然連年以軍費排名世界第二的速度擴充軍備,仍然大力發展“技術化、超大型化和遠洋化”的先進武器裝備,這勢必打破東亞地區的戰略平衡,給東亞地區的安全穩定帶來負面影響。
依舊炮制“周邊威脅論”
該白皮書卷首寫道:“在亞洲太平洋地區,雖然發生直接侵略日本事態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是各國之間、各地區之間仍然殘存著對立的構圖。這個地區的很多國家正在以經濟增長為背景,進行著軍事力量的擴充。”近年來,日本政府在解決與亞洲鄰國間的領土、領海和資源糾紛時,放棄以往對等協商的原則,四面出擊,強爭權益,引起同俄、韓、朝、中等周邊國家的爭端。而該《防衛白皮書》反倒指稱“很多國家……進行著軍事力量的擴充”,對日本構成“威脅”。
像往年一樣,該白皮書依舊渲染“朝鮮威脅論”。針對朝鮮7月5日發射導彈一事,該白皮書宣稱,“朝鮮研發、部署和擴散彈道導彈,再加上核問題,已經成為不僅僅影響亞太地區,而且影響整個世界的不穩定因素,我們對此表示嚴重關注”,并且措辭強硬地表示,日本將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加以應對。
像往年一樣,該白皮書依舊渲染“中國軍事威脅”,聲稱“日本應該慎重判斷,中國軍隊現代化的目標是否已經超過了其防衛的必要范圍”。今年的白皮書有所不同的是:首次寫入所謂中國軍機在日本周邊頻繁收集情報的內容,宣稱“有必要進一步關注”;首次渲染中國國防經費將在2008年超過日本,稱中國“有必要提高國防政策和軍事力量的透明性”;首次畫出中國擁有的彈道導彈射程示意圖,顯示以北京為中心畫出同心圓的五種導彈的射程,指出“足以覆蓋日本國土,可攜帶核彈頭實施打擊,是對我國的主要威脅”。在以往的白皮書中,中國被描繪成“潛在威脅”,而在今年的白皮書中則明確指為“現實威脅”。正如《產經新聞》社論所指出:“今年《防衛白皮書》的一大特色,是暗示中國軍事力量的現代化正在成為日本和平與安全的現實威脅。”
該白皮書依舊關注日俄北方領土之爭,用了僅次于中國、朝鮮的篇幅來談論俄羅斯。對于日韓島嶼之爭,依舊堅稱竹島(韓國稱獨島)是“日本的固有領土”。
依舊凸顯“普通國家”戰略
小泉純一郎自2001年出任首相以來,承襲了由“政治大國”戰略、“國際國家”戰略演變而來的“普通國家”戰略的基本理念,將擺脫戰后體制,摘掉“戰敗國”帽子,追求政治、軍事大國地位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其內政外交重大舉措都是在“普通國家”戰略之下運作的。今年的白皮書不僅依然凸顯“普通國家”戰略中追求軍事大國地位的意愿,而且更加無所顧忌。
依托美國的力量,平息周邊國家對日本國家發展戰略轉型的外部壓力,謀求亞洲戰略優勢和本國利益最大化,是日本“普通國家”戰略的基石,所以日美同盟成為今年白皮書的重中之重。“防衛廳升格”的真實目的是將自衛隊完全軍隊化,為日本這個“準軍事大國”正名,為向海外派兵徹底松綁。日本渲染“朝鮮威脅論”、“中國威脅論”以及周邊環境的嚴峻,有著多重圖謀,其中包括:為進一步擴充軍備,遏制中國、朝鮮和俄羅斯等國尋找借口;為修改“和平憲法”中專守防衛、禁止自衛隊海外派遣和禁止行使集團自衛權等規定制造氛圍;為“先發制人”的打擊制造輿論。
引起周邊國家疑慮
這樣的《防衛白皮書》,必然引起曾經遭受日本侵略戰爭之害的周邊國家的疑慮。按照常理,軍備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其他國家不應該品頭論足,只要它符合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潮流。但是,日本是個例外,因為有“和平憲法”的約束,不保持戰爭力量即不能擁有武裝部隊,是“和平憲法”的基本點。“和平憲法”既是日本自己對于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罪責的反省并承擔國際制裁的承諾,也是日本國家洗心革面、重新回歸和平發展道路的莊嚴誓約,更是國際社會尤其是曾經遭受日本侵略戰爭之害的國家和人民清算日本戰爭責任、清除日本軍國主義土壤的強制性條款。這一條款的修改和取消,首先需要征得國際社會尤其是受害國政府及其民眾的認可。在對當年的破壞和平罪和反人類罪還沒有認真反省和認罪的前提下,在不斷為侵略戰爭歷史翻案的背景下,日本架空和突破“和平憲法”,積極擴充軍備,還要將自衛隊正名為軍隊,不能不引起當年深受日本侵略戰爭之害的亞洲各國人民的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