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循環經濟,涉及的問題很多。從產業上講,涉及工業、農業、服務業等諸多領域;從落實、實施的角度看,各級政府、企業,當然也包括我們這些普通的消費者都將負有不同層面的責任與義務。比如,作為消費者,我們應采取什么樣的生活消費模式,就是其中的一個問題。
相當長一個時期,在中國以及其他一些國家,鼓勵、刺激消費幾乎成了政府的一大任務,甚至有人提出了“消費就是愛國”的口號。當然,從經濟學的角度講,這的確有其道理所在,但是否又會將人們帶入誤區呢?俗話說,過猶不及,物極必反。瘋狂消費,往往會造成極大的浪費,關鍵是對資源的浪費。寅吃卯糧后,還能給子孫后代留下些什么?!
近兩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熱得燙人。且不說內資、外資一起往里擠,單是看看我們周圍的同事、朋友,就能感到房地產市場的火爆程度。許多人都在買房,而且是一百多平方米甚至幾百平方米的大房子,以至于我們這些住幾十平方米的人都覺得沒有資格跟別人談房子。房地產商當然是賺得盆滿缽盈,很多人的生活水平看上去也是步步高升,然而,農民失去了土地,地球上的綠色也越來越少。如果再說到那些奢侈性消費,更是讓人瞠目。
從世界范圍看,不同國家,國情不同,生活消費模式也不盡相同,政府的相關政策也會隨之而不同。但合理使用資源、節約能源,則是各國政府近些年來所共同大力倡導和支持的。
我們的近鄰日本,人多地少,礦產等資源明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日本人的資源憂患意識一直很強,大家追求相對簡約的生活消費模式,反對浪費。以往房為例,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日本,人均住宅使用面積大約只有30平方米。從節能方面看,日本的節能技術水平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當然,這與政府的鼓勵政策密不可分,政府會對生產、使用節能產品的企業和家庭給予補貼、稅收減免和一些優惠措施。日本有近一半的社區實行垃圾收費服務,這就促使人們拒絕購買包裝過度的產品,大大減少了垃圾排放量。
而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美國人少地大,自然資源豐富。在實現工業化、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的進程中,工業生產和生活消費是建立在廉價的、充足的能源供應基礎上的,人們追求高度舒適、奢侈型的消費模式,這種趨勢一直延續到上世紀80年代初。同樣是住房,美國的人均住宅使用面積就有60平方米,是日本的兩倍,而且,美國的資源浪費現象也很嚴重。但上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政府開始意識到節約能源的重要性,特別是近幾年石油等資源性產品價格的飛漲,促使美國政府加大節能的力度,如加大財政投入、出臺激勵政策等。
所以說,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與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密不可分。作為媒體,也應該宣傳、倡導健康的、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生活消費模式,切不可將一些浪費型的生活消費模式冠以時尚的字眼來誘導、誤導人們。當然,做任何事情,大方向確定后,各環節的相互配合、支持就很重要了。這個問題解決不好,往往會影響事情的最終結果。比方說,由于節能技術和產品的成本比較高,市場上的節能家電比一般家電的價格高出不少,這就會影響用戶對購置節能產品的積極性。所以,借鑒別國的經驗,政府應盡快出臺對節能型產品的經濟補貼和減免稅政策,讓節能產品的價格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