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現代企業管理中,我們經常會提到“團隊”這個詞,它不僅可以代表工作小組,也可以指大型企業單位。事實上,我們也可以找出許多和它意義相近的詞,如“組織”、“集體”等等。可是,為什么只有它能得到人們的普遍青睞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從這個詞的詞義人手:“團”可以理解為緊密聯合的,團結的;“隊”則指一群人。“團隊”顧名思義,便可解釋為緊密團結在一起的一群人。因此,我們可以說,這個詞不僅表現出了單位狀況——是一群人而非一個人,并且,它還點出了支撐一個集體或企業最重要的力量——凝聚力,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團結。所以,筆者認為,正是由于這個詞的深意非常符合企業領導者的期望,它才能如此受歡迎。由此,我們也可以說,領導者們事實上在意的是組織團結。那么,從哪些方面來建立比較緊密的組織關系呢?在增強企業凝聚力方面有沒有比較簡單、奏效的方法呢?下面,我將一一闡述。
思想統一是組織團結的保證
組建團隊,必然有一個目的,就像人活著要有個希望一樣。目的高度一致,團隊也必將高度緊密,凝聚力非凡,戰斗力旺盛,即使遇到經營危機,團隊其他成員也能夠和你一同去承擔;目的小一致,團隊則會出現時而團結,時而分裂,效益好時一團和氣,效益差了就“樹倒猢猻散”的狀況;如果團隊成員目的不同,那可叫“各懷鬼胎”了,團隊不僅不會有什么光明的前途,最終能否各取所需也是個問題!所以組建團隊的目的很重要,團隊成員加入團隊的個人目的也很重要。往往常青樹型企業的高層團隊成員的事業理想總是高度一致的,因此他們的團隊凝聚力也是一流的,進而才能做出一流的事業。
綜上所述,團隊的理想和個人的目的是團隊團結的基本因素。那么,如何來確定團隊的目標和理想,從而增強團隊凝聚力,提高團隊工作效率呢?這就要從企業文化說起了。
關于企業文化的具體建設,我無需多說,因為企業文化是有差異性的,是根據公司的特點量身定做的,很多的學者和企劃公司都在做這樣的工作。我只說說建立企業文化的必要性。
對于企業文化的概念,理論界有許多的提法,但大意都是相似的,即,企業文化就是企業成員(特別是高層)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對個人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久而久之使企業成員之間形成默契,成員個人對企業形成心理歸屬感和依賴感,進而增強企業凝聚力,提高企業成員的工作效率。正如人的思想層面會影響到其物質生活層面一樣,企業文化的建立也必將深刻影響企業的發展前途。因此,企業文化建設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非常必要的。
統一了企業成員的思想,就奠定了企業內部團結和諧的基石,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將企業價值觀具化到領導人身上,這一點對中小企業來說尤其重要。企業領導人是企業的主心骨,在中小企業,領導者和普通員工總是有機會接觸的,因而,領導者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影響員工的心態:領導者注重辦公環境的干凈整潔,員工自然不會每天臟兮兮的;相反,領導者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往往讓員工覺得企業沒有前途。所以,如果你希望你的團隊是朝氣蓬勃的,那作為領導者的你首先就該是開朗活潑的,私下甚至是童心未泯的;如果你希望你的團隊是嚴謹認真的,那么你就不能做事馬虎。要樹立自己獨特的企業文化,就要先從領導者自身素質入手,用能力使員工信服,用公平使員工信任,用制度使員工敬畏,用才華使員工敬仰。
用人是關鍵
企業是由人組成的,人的思想實際上就是企業的思想,人的精神也就是企業的精神,所以,歸根結底,企業的核心是人,人的事情做不好,企業就做不好。許多大企業的敗落,正是由于沒有處理好企業內部的人事關系而引發的,借《紅樓夢》里賈探春的一句話說“這樣大族人家,若從外頭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這是古人曾說的‘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涂地!”。太平天國的沒落也是一個明證:若不是太平天國開國王將們的互相猜忌和自相殘殺,清政府最后是不可能輕易取勝的。由此可見,企業內部的人事關系管理也是企業成員團結一心的重要因素。

信賴老員工
現代企業的職員跳槽現象相當常見,在一家普通的民營企業,工作五年以上的員工。都可以被稱為元老了。這種現象的發生一方面是很多民營企業壽命不長所致,更多的則應歸咎為企業員工沒有歸屬感。說白了,大部分員工認為,“給多少錢干多少活,哪給的錢多就去哪”是天經地義的,這也是國內大部分企業內部凝聚力不強的具體體現。在這種社會狀況下,能夠在一個企業工作五年以上的老員工對企業來說,就顯得更加珍貴了。而且,這部分員工往往能與企業“分擔風雨”,這部分員工越多,這個企業的企業文化就越濃厚,企業凝聚力也就越強。所以,企業領導者也應該更多地讓這部分老員工與你一同“分享陽光”!
據有關報道稱,大部分全球知名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都是在企業內部提拔的,比如麥當勞、聯邦快遞等,都十分重視內部人才的培養。筆者認為這不外乎四個因素:首先,一個能在制度嚴明、聲明遠播的大公司長時間留任的員工,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有比較強的工作能力;其次,老員工畢竟在企業內呆了很長一段時間,對企業各方面都比較了解,因此在提出意見建議時能快速切中要害;第三,既然能夠在一個企業長時間工作,那么肯定對企業有一定的感情甚至熱愛之情,所以,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通常比“引進人才”要高得多;第四,老員工的為人和能力也是企業領導所熟悉的,用起來也會順手得多。
綜上,信賴老員工,善待老員工是增強企業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把企業看作是大家的
很多民營企業的老板總是把企業當成自己的私人物品,把企業員工當成自己的仆役。這種做法無疑會使自己處于孤立無援的地位,更談不上企業的凝聚力了。的確,老板是企業的法人,是企業資產的所有者,對在職員工有著管理權,但是,如果你強調公司是“你的”,而不是人家的,那么,在你需要下屬無償加班時,他會想,公司是你老板的,義不是我的,憑什么為你無償勞動;在你剛要將重任交給你培養多年的下屬時,沒準人家早就有心開辦自己的公司了。“老板把公司僅僅作為自己的私產,心理上很容易走火入魔,不把員工當人看。媒體上經常有這樣的報道,某老板對工人搜身,某老板令工人下脆……可以想象,這樣的老板一定是把員工和財物混為一談了,以為自己是工廠的主人,同時就是工人的主人了。最后的結果當然不妙,即使不被曝光,不被查處,這樣的公司,也沒有一家能做到頂尖的。”所以,要做到企業團結,領導者的心胸也要寬廣一些,把企業看成是大家的,事實上也是如此,主人翁意識能夠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讓你的員工和你一同享受企業成長的必備和利益吧!
用制度來做擋箭牌
每個企業都會有一些無奈的事情。有時這些事情可能會讓領導者處于非常尷尬的境地。比如,一位優秀的員工希望企業能給他加薪,而事實上,他雖然工作成績比較好,但資歷較淺,你并不想答應他。怎么說才能既簡單明了,又不會打擊他的積極性呢?制度無疑是一個不錯的擋箭牌。對領導者來說,這種答案不僅讓員工無話可說,而且也為自己省了不少的精力和口舌。
結束語:
“十六大”提出建設“和諧社會”,對國家的發展來說意義深遠。事實上,治理國家和管理企業所要面對的問題都是相似的,解決之道也是相通的。筆者認為,和諧團結的問題對于企業領導者而言,首先要注重兩點:即領導者的為人之道和用人之道。能夠做好這兩點,相信企業內部成員的凝聚力一定能大幅提高。
參考資料:《中國式商道》,作者:古古,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