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狀況
近幾年,中部地區經濟獲得了快速地發展,中部六省生產總值增長率為12.53%,高于全國經濟增長水平。然而,中部地區經濟底子薄,基數小,相對于全國總體水平或平均水平,特別是相對于東部沿海地區,在經濟總量、 三次產業結構“三化”進程、固定資產投資額度、及收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明顯差距。中部地區在全國范圍內的地位呈不斷下降趨勢,2005年中部地區GDP總量為37046.51億元,對全國GDP的貢獻僅為20.32%。中部地區的經濟總量和總體發展水平遠遠低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中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的GDP差額與1990年相比擴大了6倍。在三次產業結構“三化”進程上慢于全國整體水平,中部地區作為全國的農產品和原材料生產基地,中部地區的農業比重過大,而未發揮本區域其他特色資源的優勢。存在著農村人口及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的速度較慢,工業化進度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等現象。經濟發展的層次相對較低,導致中部地區經濟呈現出增長較快、發展不快的現狀。2005年中部六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為16426.8億元,僅占全國總投資額的18.54%,低于GDP占比。中部六省人均固定資產投資均低于全國人均固定資產投資2000多元。中部地區長期以來投入不足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從居民收入看,整個中部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與全國平均水平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從各項指標可以看出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