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訓義:有關璽印的一組數字
他就生活在省會石家莊,今年69歲。這位曾經畢業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擔任中國工程建設焊接協會副理事長的理工類人才,卻對中國古代璽印有著深入的研究,他收藏了自春秋至元代的古代璽印500余件,尤其那300余件戰國古璽印和印陶,充分展示了河北大地春秋戰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時代,在藝術和工藝上都達到了至今也難以逾越的高度。講程訓義的璽印,實難將大大小小500件實物的歷史、出處、審美等因素勾描清楚,僅由一串數字來表述,就足以令觀者震撼:戰國朱文氏名小璽(戰國前男士名前用氏而不用姓)154件;戰國餓朱文吉語(或單字)璽83件;戰國及秦漢有邊框白文璽50件;戰國及秦有邊框界格白文璽18件;漢白文印65件;秦漢雙面穿帶印和子母套印26件;戰國及秦漢肖形印18件;隋——元印章28件;戰國、漢、唐印陶40余件。璽印紐式幾乎包含了當今所見的大多款式。那數方戰國小璽經歷了2000余年的歲月沖刷,至今完整如新,閃閃發亮,令人嘆為觀止。
李小晟:做一件事關傳承的事
李小晟走過仕途,開過公司,所經營公司在保定私營企業中首屈一指。正是這位事業如日中天的40歲男人,卻于去年辭去總裁位置在家專心搞起了收藏。用他的話來講,他現在真正想做的事情是完成一種文化的積淀,盡一己之力,將這種文化積淀很好傳承下去。李小晟所藏藏品,隨便拿出哪一件,都會讓人欣羨不已。單看書畫藏品,清鄒一桂花卉圖,張大千、謝稚柳、溥儒、唐云等的合作扇面、黃胄的雙驢圖、黃賓虹的山水、啟功的竹石圖等等,當然,他的陶器藏品在全省首屈一指,他還有不少精良的雜項收藏。“這些藏品跨越了時空至今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我們可以做的是保護他們,不讓他們再受到絲毫的損壞。同時我們要研究他們,更多地挖掘他們的審美一藝術價值,我們要把實物完整地保留給后代,也要把我們的研究成果留給后人做參考,我們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水平,體現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我們是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將其推進,后人也會在我們的研究基礎之上得到更好地發展。”
如今,李小晟正打算出版他的研究成果,“一件藏品放在家里,只有我們一家人可以看到,而書籍卻可以到更多家庭中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和認識我們的文化瑰寶。”深入接觸李小晟后,我們終于理解了他為什么要辭去總裁顯赫的位置,原來他認為自己現在所做的工作,是一件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吳磬軍:生命瓦當兩交融
在河北易縣縣城東南5公里處,曾經是春秋戰國時期燕國的都城之一燕下都,燕下都的瓦當以其豐富多樣的紋飾,博大深厚的內涵和精美的制作工藝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它與秦瓦當、齊瓦當一起成為收藏家們關注的春秋戰國時期的三大瓦當。保定藏家吳磬軍先生從1985年開始,經過近20年的努力,收藏了500多塊兒燕下都的瓦當。而吳磬軍先生的家,仿佛就是一個燕瓦當的展廳。每天下班后,吳先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上一眼自己收藏的瓦當,對他來說,看見瓦當,就像看見自己的孩子一樣。
“我收藏燕下都瓦當已近20個年頭,數量達500多面。我出生在燕文化的發祥地,通過對燕下都瓦當這個雄渾、飽滿、勁健、獰厲的紋飾(的研究),可以窺見‘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的風骨,但目前,燕下都的瓦當相對于齊魯瓦當、秦瓦當,也就是說燕文化相對于齊魯文化和秦文化的研究來說,非常落后,我感覺到我自己有義務,也有責任,通過對燕下都瓦當的研究,進一步發掘燕文化的內涵和歷史價值。”
提起自己癡迷瓦當,吳先生說,在瓦當里面已經有了自己的生命,而他的生命里也充滿了瓦當,吳磬軍先生說,他的最大心愿就是想用畢生的精力,把燕下都瓦當的藝術和歷史價值充分挖掘出來,為燕文化的研究作出貢獻,并在這個過程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004年6月,吳磬軍與河北大學劉德彪教授合作的《燕下都瓦當研究》一書出版,該書材料詳實,體例嚴謹,創見頗多,填補了燕瓦當乃至燕文化研究的一個空白。吳磬軍說:“收藏是一種暫時的保管行為,等對其中的奧秘研究透了以后,要把自己的藏品全部獻給國家。”已過天命之年的吳磬軍并沒有停止收藏和研究的腳步,不遠的將來,他還會有更多的成果面世。
牛雙躍:一個為收藏而生的人
在河北乃至全國收藏圈,牛雙躍可是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所藏的晉察冀邊區票、婚書在全國名列前茅,他的白毛女專題收藏、社會各界名人名片及手跡、計劃經濟時期各種糧、油、布、雜票證等也可圈可點。他的“華夏名人名片珍藏館”,是河北省第一家綜合性家庭博物館。“只要屬于收藏范疇的東西,尤其是紙品類收藏,我都感興趣,就連每次去飯店用餐,我都要注意桌上的紙巾包裝和筷子包裝,不放過任何可以搜集到的東西,我現在有河北歷代地方紙幣、錢貼、私票;各時期的訂婚證、結婚證和離婚證;清代、民國名帖,當代名人簽名名片、特殊材質的名片、賀卡、拜帖等30000余枚。河北省地方紙幣共計5000余種,大明寶鈔、大清寶鈔、戶部官票、直隸省鈔、熱河、察哈爾、晉察冀邊區、冀南、長城等銀行流通券、兌換券均已集成規模,且不乏孤品、珍罕品。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為收藏而生的人。”
數以十萬計的藏品和牛雙躍生活在一起,他的家也沒有繁亂的感覺,這和他天生的做事嚴謹不無關系。他定做了若干個冊子,將藏品一枚枚小心翼翼地夾在里面,然后貼上標簽,書寫簡短的說明,他的每一組書柜都整齊排滿了這種冊子,冊子的裝訂處都清楚地標有藏品歸類名稱,所以查找起來十分方便,單是這一項細致的工作,就花費了牛雙躍好幾年的時間。難怪河北著名收藏家張森、李小晟看了牛雙躍的珍藏館后,都由衷慨嘆:牛哥才是真正的收藏家。
樊明昊:7歲開始迷上車模
一個年齡只有20歲的大男孩,算起來快有13年的車模收藏歷史了,和其他藏界前輩比,樊明昊目前還在大學就讀。他說他的業余愛好就是研究車模,以后延伸到研究車,他手中已經擁有幾十輛像奔馳1號、福特T型老爺車、溥儀的龍車、斯圖貝克金鷹等名貴車模。
“我選擇車模關鍵一點看它有沒有升值空間。所以我將目光鎖定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品牌。這些車模制作精良,比例嚴格按照真實車型縮制,且各種零件的靈活性完好,車模的比例一般在1∶25至1∶45之間,而且發行量和存世量比較少。只有那些限量定制的‘車模’或作為紀念品贈送的數量極少的模型車,才是非常值得投資的對象,也是今后升值潛力巨大的車模。”
這個大男孩認為除以上因素外,還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判斷來選擇車模,不可盲目。比如有的人只收藏某個自己喜愛的品牌,而有的人只收藏國產車車模。“這些做法都沒有什么不對,只要車模制作精良,比例嚴格按照真實車型縮制,且各種零件的靈活性完好就行。這就要求收藏者不僅要對車模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還要對生產車模的廠商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