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災肆虐巴渝大地,3100萬巴渝兒女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奪取了抗旱救災的勝利,譜寫了一曲撼日月、感人心的壯歌。然而,在慶祝勝利之余,也有許多值得認真反思的教訓。
在特大旱災中,渝北區大灣鎮上千居民,守著儲量300萬立方米的團丘水庫找水喝,投資100萬元新修的水廠成了擺設!原來,水庫的水已經被肥水養魚嚴重污染,主要指標嚴重超標,其罪魁禍首,就是每年由水庫承包人投放的100多噸化肥和雞糞。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副指揮長朱憲生說,水利設施建設完善的地方,村民基本上沒有出現飲水問題,而水利設施差的地方則相當困難。
事實證明:天災固然可怕,但更怕的是人禍。
大旱臨頭,匆忙掘井、遍地找水,雖反映出我們緊急抗旱的力度,卻更凸顯了我們以往防災意識的淡薄、水利設施的脆弱;說明我們并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一旦遇上特大旱災,種種“不適應”自然暴露無遺。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為此,我們應該迅速弄清各地到底有多少水庫年久失修,有多少地方水源奇缺需要掘井找水,有多少水庫正在肥水養魚……
災難,既是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也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醒。我們不僅要善于戰勝災難,更要善于吸取教訓。在災難面前,我們不但要變得堅強起來,更要變得聰明起來,盡快償還歷史欠賬,做到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