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5日下午3時43分,綦江氣象局許偉在測溫儀上測得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數字——44.5℃!這不但是重慶地區有史以來的最高氣溫紀錄,也是1949年以后全國的最高氣溫紀錄#65377;
今年夏天注定要載入重慶史冊:20次高溫橙色預警,26次高溫紅色預警,驕陽似火,田土龜裂,草木枯萎,全市三分之二溪河斷流,近2000萬畝農作物受旱,2100多萬人口受災,因旱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超過80億元……從20年一遇,到50年一遇,到60年一遇,到100年一遇!不斷升級的旱災,使重慶驟然成為舉國關注的高溫焦點:這個即將迎來10周歲的直轄市,能否經受住這場百年大旱的考驗?
9月中旬,當接連幾場秋雨終于逼退旱魔時,人們驚奇地發現,在本應一片蕭瑟的秋天,過早枯黃的草木,有的竟然發出新芽,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春天般的景象;雖然遭受了百年大旱的煎熬,但重慶不但沒有“中暑”,反而呈現出社會秩序井然#65380;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的喜人局面;雖然承受了整整一個夏季的高溫烘烤,不少人的皮膚被鍍上一層今年重慶最時尚的顏色——“太陽色”,但重慶人的精神和斗志卻從來沒有如此旺盛#65380;昂揚!
百年大旱,是一場考驗#65377;
考驗的結果,是一個奇跡#65377;奇跡的背后,是市委#65380;市政府領導全市人民抗擊自然災害的強大的執政能力#65377;
百年大旱 考驗我們管理危機的能力
百年大旱,注定是一場百年罕見的危機#65377;危機當前,市委#65380;市政府臨危不亂,科學決策,指揮若定,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開創了危機管理的樣本#65377;
未雨綢繆,科學判斷形勢#65377;
“最近一段時期,我每天都會看到各地報送的自然災害報表,心情非常沉重#65377;”7月1日,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紀念日,市委書記汪洋出現在江津農村#65377;此前,江津剛剛遭受一場洪災,60多間房屋倒塌#65377;深入災害現場考察后,汪洋敏銳地預感到今年重慶的夏天將是不平凡的#65377;他說:“災害年年有,從時間上來講,今年的各種災害才剛剛開頭,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教訓,把搶險救災工作做好#65377;”雖然察看的是水災,但汪洋當時就預感到今年有可能發生旱災#65377;7月22日,他在合川調研時作出科學判斷:“今年7月份以來,我市大部分地區降雨僅11~93毫米,降雨量較往年同期減少30%~90%……通常來講,一個區域每年的降雨量是一個常數#65377;6月份以來,華南#65380;中南地區出現了大面積#65380;長時間的強降雨過程,根據經驗判斷,重慶地區再有那么大的降雨量是比較困難的,很可能還會出現比較嚴重的旱情,所以得做好抗大旱的準備#65377;”
按照這一要求,市委#65380;市政府召開了一系列會議,發出了一個又一個通知,有關部門迅速行動起來,一場抗擊大旱的戰斗準備,在全市緊鑼密鼓地展開#65377;
科學決策,緊急啟動防汛抗旱專項應急預案#65377;
8月9日,一條新聞引起舉國關注:重慶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特大干旱紅色預警,緊急啟動防汛抗旱專項應急預案——市委#65380;市政府作出這一決策,是需要智慧和勇氣的,因為這不僅是重慶首次,也是全國首次#65377;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65377;7月1日,汪洋在江津視察水災時就強調說:“有沒有搶險救災的預案,結果是大不一樣的#65377;有預案,有條不紊;沒有預案,手忙腳亂#65377;有了預案,在災害面前,各部門#65380;各單位就能明確自己的責任,就能夠確保我們工作正常開展#65377;”
事實正是如此#65377;
應急預案啟動以后,抗旱救災成為全市的頭等大事,一個個指令從抗旱救災指揮中心發出,一個個職能部門迅速根據預案執行#65377;
市領導身先士卒#65377;8月15日,全市再次召開抗旱救災工作會議,汪洋代表市委#65380;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級黨委#65380;政府務必經受住特大旱災的考驗,確保群眾生活用水,確保大牲畜用水,確保不發生重大森林火災,確保不出現生產第一線的工人#65380;農民因為高溫而死亡,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65377;8月16日和17日兩天之內,汪洋對抗旱救災工作作出7則批示,內容涉及電力#65380;蔬菜供應#65380;森林防火#65380;災民口糧等方方面面#65377;在批示中,他要求市經委和電力系統的干部職工“進一步改善供電狀況,使生活和抗旱用電更有保障”;希望市商委“穩定和平抑葉類菜價格,為市委#65380;市政府分憂,為群眾把好事辦好”……哪里有重大險情,哪里就有市領導的身影#65377;自從應急預案啟動以來,汪洋#65380;王鴻舉#65380;劉志忠#65380;邢元敏等市領導紛紛深入前線,靠前指揮,確保全市抗旱救災工作有條不紊地按照預案進行#65377;
各個部門通力合作#65377;市委辦公廳#65380;市政府辦公廳在綜合協調抗旱救災工作的同時,派出督查組,對抗旱救災進行督促檢查;市紀委#65380;市監察局發出《嚴明紀律確保抗旱救災工作順利進行的通知》,要求嚴格政治紀律;市委組織部發出《關于在抗旱救災工作中充分發揮各級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通知》,要求各級黨組織帶領廣大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抗擊特大旱災;市委宣傳部動員和組織市屬各新聞單位,積極營造抗旱救災的輿論氛圍;市救災辦堅持每天24小時值班,切實履行統籌協調職能;市公安消防迅速進入戰備狀態,隨時出警;市農委#65380;科委#65380;商委#65380;水利局#65380;氣象局#65380;財政局#65380;民政局#65380;衛生局等各個職能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全力以赴抗旱救災;市總工會#65380;婦聯#65380;團市委#65380;工商聯等組織也紛紛行動起來……抗旱救災,成為今夏重慶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65377;
信息透明,變政府抗旱為全民抗旱#65377;
盡管遭受的是罕見災害,但市委#65380;市政府嚴格要求:絕不允許瞞報#65380;誤報#65380;緩報災情,在第一時間將受災情況上報中央,通報媒體,讓全市人民了解旱情,了解黨和政府抗旱的決心和行動#65377;
及時真實地上報災情,使我市的抗旱救災工作得到了黨中央#65380;國務院的高度重視#65377;胡錦濤總書記#65380;溫家寶總理多次打電話或作出批示,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抗災救災工作#65377;中央政治局委員#65380;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在京主持召開會議,專門聽取重慶市委#65380;市政府關于抗旱救災工作的匯報,對抗旱減災提出明確要求#65377;財政部#65380;水利部#65380;國家電力公司等部委和四川#65380;浙江#65380;廣東等省市,對重慶的抗旱救災工作進行了大力支持#65377;
及時真實地公開信息,使我市的抗旱救災工作贏得了全國乃至境外眾多媒體的高度評價#65377;在全市,“抗旱救災”成了所有媒體宣傳報道的“主題詞”#65377;在全國,從中央媒體到各地媒體,“重慶”#65380;“抗旱”成了最熱門的“關鍵詞”#65377;8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登的通訊《巴渝抗旱歌》是這樣結尾的:“3000萬巴渝兒女沒有被災難擊倒,他們正在譜寫一曲抗天災的壯歌!”中央電視臺除了在“新聞聯播”等新聞節目中及時報道我市的抗旱救災工作外,還非同尋常地推出了《抗旱》#65380;《金家坡紀事》等新聞專題節目#65377;在各類網站上,眾多網民紛紛留下支持和贊揚重慶全力抗旱救災的言論#65377;香港《大公報》#65380;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境外媒體,也對我市的抗旱壯舉進行了大量報道#65377;
及時真實地公開信息,使我市的抗旱救災工作贏得了人民群眾的高度信任和全力支持#65377;盡管高溫干旱對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但由于廣大群眾能夠及時了解黨和政府的行動,沒有喪失信心,沒有怨天尤人,對黨和政府始終抱著一種感謝#65380;理解的心情#65377;
災害年年有,結果不一樣#65377;據市委黨史研究室考證,明朝旱災,重慶“死者無數”,清朝順治年間大旱出現人吃人慘劇,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重慶旱災嚴重,“饑民爭吃人尸肉”……今年的特大干旱,創下了重慶自1891年有氣象資料以來的若干歷史之最,但不僅沒有餓死一人#65380;渴死一人,而且社會秩序井然,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真是天壤之別!
百年大旱考驗我們執政為民的能力
“GDP遠不及人命重要,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65377;”汪洋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時說的這句話,既是對我市抗擊百年大旱指導思想的高度概括,又是對“立黨為公#65380;執政為民”的生動詮釋#65377;在抗旱工作中,市委#65380;市政府提出按照“先保人#65380;后保畜#65380;再保苗”的原則,實現“抗旱保飲水,抗旱防火災,抗旱防疫病,抗旱奪豐收”的目標#65377;以人為本#65380;關懷民生,成為抗旱救災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保供電#65380;飲水#65380;防火,則是最突出的著力點——“因為這都是關乎到人的生命的問題”#65377;
不輕易對市民拉閘限電!市委#65380;市政府為兌現這個莊嚴承諾所付出的艱辛努力,是普通人難以感同身受的#65377;
8月15日20時18分,重慶電力調度中心#65377;“用電負荷已達極限,趕快通知南岸工業大戶,立即停產錯峰……”調度員緊張地盯著負荷曲線,目不轉睛#65377;“現在,我們每天都要和市經委#65380;三電辦協商解決電力短缺的控制措施,分解錯峰避峰指標,限制大工業用電,確保讓電于民#65377;”市電力公司調度中心馬主任和營銷部杜主任在對媒體記者說這番話時,眼里布滿了血絲#65377;在那些“火熱”的日子里,重慶電網隨時面臨著崩潰的危機!
關鍵時刻,市領導來到供電一線#65377;8月16日中午,市長王鴻舉親自向四川省省長張中偉和國家電網公司領導通話請求支援#65377;國家電網公司迅速協調三峽電和四川#65380;河南#65380;湖北#65380;江西等電力緊急入渝#65377;
8月17日,重慶電網最大電力缺口達156萬千瓦#65377;市委常委#65380;常務副市長黃奇帆趕赴電力生產第一線,話說得斬釘截鐵:“寧可工業生產停下來,損失GDP和稅收,也要保證人民生活用電和抗旱救災用電!”
“各供電局對全部工業企業實施停產錯峰……無論如何都必須保證居民用電#65380;保證抗旱用電!”市電力公司副總經理孫渝江下令執行市委#65380;市政府的緊急指令后,主城區多家大型企業立即停產,讓電于民#65377;
全市燈飾工程關閉,機關辦公大樓每天從19時至次日7時停止供電……隨著一個個指令的嚴格執行,確保居民用電#65380;抗旱救災用電和重點企事業單位用電的電力“三保”得到了不折不扣的執行#65377;盡管今夏電力供應空前緊張,但市民并沒有遭受停電之苦#65377;
“現在是民以水為天!要把保證群眾生活用水放在第一位#65377;”抗旱救災工作伊始,汪洋就提出一項嚴要求,“不能因特大干旱渴死人,不能因爭水打死人!”
在重慶40個區縣(自治縣#65380;市)中,綦江是惟一一個因干旱城區居民供水全面告急的縣#65377;
自7月11日以來,綦江沒有下一滴雨#65377;連續干旱,讓剛上任的縣委書記李啟松鎖緊了眉頭#65377;
進入8月以來,縣城水源通惠河水流量銳減,8月9日以后,水量嚴重不足,縣城15萬人飲水告急!
這期間,各種傳聞鋪天蓋地#65377;“通惠河快干了!”“水廠要停工了!”“縣城要停水了!”市民們坐立不安,紛紛搶購塑料水桶,水桶價格由每只27元上漲到53元,很快,縣城水桶一搶而空#65377;
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縣委#65380;縣政府一聲令下,水務局將4座水庫的水輸入通惠河,同時組織人員在上游筑填沙袋,抬高取水口水位,確保縣城居民用水#65377;縣長李光金公開表態:“要停水,先停縣政府的水!”
綦江縣城缺水的情況,牽動著市委#65380;市政府的神經#65377;
8月19日,汪洋和市委常委#65380;副市長陳光國率領相關部門負責人風塵撲撲趕到綦江,要求縣委#65380;縣政府想方設法確保群眾用上安全衛生的水#65377;
環繞綦江縣城的是一條長達231.3公里的長江一級支流綦河,由于遭受污染,綦江人早在10多年前就不再喝綦河水了#65377;在分析會上,縣衛生局提出只要進行嚴格消毒,綦河水可以飲用#65377;縣領導當場拍板:只要檢測達標,就抽綦河水“解渴”#65377;
綦河預備取水點及其上下游的水樣,被迅速送往縣#65380;市疾控中心檢測,結果表明經過水廠消毒處理后,符合水源水衛生標準#65377;
立即啟用綦河水!水務局接到通知后,僅用3天時間,就鋪好了管道#65377;8月25日,兩根管道將綦河水源源不斷地送進通惠河#65377;當晚,綦江縣電視臺播出這條新聞后,縣城居民一片歡呼#65377;
燃眉之急雖然解決了,市委#65380;市政府還是放心不下,市長王鴻舉帶領有關部門的負責人,趕到臨時取水點現場考察#65377;“水質怎么樣?是不是每天24小時取水?”王鴻舉邊查看水廠抽水記錄,邊詢問現場工作人員#65377;得知工作人員輪流值班確保取水點24小時運轉時,王鴻舉囑咐他們:“你們很辛苦,但一定要保證取水點萬無一失#65377;”
在這場大旱中,缺水最嚴重的是農村#65377;送水,成了今夏重慶最讓人感動的風景#65377;
8月17日,綦江縣石角鎮干部邱國其在入戶調查時,聽人說千秋村三組的唐秀嬌這幾天神情不對,可能要出事#65377;他趕緊直奔唐秀嬌家,進屋一看,水缸里沒有一滴水#65377;
唐秀嬌臥床不起,嘴里直說:“這日子沒法過了,我還是吃農藥死了算了#65377;”她的兒子在一邊說,他們母子倆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水,沒找到水,心灰意冷的媽媽產生了輕生的念頭#65377;
邱國其一方面做唐秀嬌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打電話將這一緊急情況報告給葉含貴鎮長,葉鎮長馬上答復:“立即為她解決飲水問題,絕不能讓一戶困難戶發生意外#65377;”很快,村黨總支落實專人為她家送水#65377;
這樣的故事,今年夏天在全市每一個缺水的鄉鎮和村落都在上演#65377;
潼南縣五桂鎮共1.3萬人,有1.2萬人缺水,其中4000多人生活在高山上#65377;由于不通公路,鎮黨委書記龍碧海當機立斷,由鎮政府征用25匹馬,組成“馬幫”,為高山居民送水#65377;7月21日,周玉德驅馬馱了120公斤重的四桶水,由于背負太重,在經過一片石板路時,馬失前蹄,滾下山坡……周玉德的馬,成了一個特殊的抗旱英雄#65377;
天干物燥,防火#65380;救火,成為今夏最讓市委#65380;市政府領導憂心的大事#65377;
8月30日,一場山火在渝北#65380;北碚交界的白云山上燃起后,一股火頭順著山勢在渝北區境內蔓延,另一股火頭則翻過山嶺,分兩路竄向北碚區三圣鎮和復興鎮#65377;
火光就是命令!兩區領導分別以最快速度趕赴火場,建立現場指揮部,組織撲火#65377;
山風陣陣,風助火勢,40個小時后,大火先后突破4條隔離帶#65377;在白云山和青峰山,有一條輸氣管線,如果被山火燒到,后果不堪設想#65377;
8月31日晚11時許,汪洋來到北碚區三圣鎮茅庵村森林火災第一線#65377;現場地形復雜#65380;植被干燥,撲救工作十分困難#65377;見此情景,憂心如焚的他當即與武警總部取得聯系,請求給予緊急支援#65377;
兵貴神速#65377;9月1日下午,從四川省火速馳援我市的2000名武警官兵趕到現場,參與過大興安嶺#65380;玉龍雪山森林火災滅火指揮的武警總部副參謀長孫鳳山少將也率領滅火專家從北京趕到現場#65377;9月2日下午5點半左右,肆虐近80小時的火魔在3000軍民的鋼鐵意志面前終于低下了頭#65377;
除了保供電#65380;飲水#65380;防火外,為了讓群眾安然度過這個特殊的夏天,市委#65380;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特殊政策:老人免費乘坐空調公交車,在普通公交車上放冰塊降溫,單位放高溫假,補助低保家庭,超市蔬菜零利潤銷售,公園開放延時,中小學推遲開學……有心人統計,僅在8月份的21天里,就有8項抗旱惠民政策出臺#65377;
除了解決群眾的眼前困難,市委#65380;市政府還未雨綢繆,著眼解決群眾災后的生產#65380;生活問題#65377;
“嗚……”8月18日下午5時55分,首列赴新疆摘棉務工專列一聲長鳴,緩緩離開菜園壩火車站,駛往烏魯木齊#65377;“鄉親們,一路平安!”站臺上,專程前往送行的汪洋#65380;王鴻舉#65380;陳光國等市領導與1700名進疆摘棉農民工揮手告別#65377;10萬重慶農民工赴新疆摘棉花找現錢補損失,成為各地媒體報道的熱門新聞#65377;
患難見真情#65377;一項項以人為本的政策,一個個關懷民生的故事,讓今年的夏天,成為最讓人感動的季節#65377;
百年大旱考驗我們凝聚人心的能力
“干旱,可以用心滋潤#65377;”一位小學生寫下的這句話,讓無數重慶人在這個炎熱的夏天感到內心涼爽#65377;“巴渝千里,萬眾一心#65377;”市委#65380;市政府在《致全市人民的感謝信》中的這句話,讓全體重慶人在秋風秋雨中感到由衷溫暖#65377;秋天是收獲的時節#65377;盤點這場驚心動魄的戰斗,最大的收獲不止是實現了“五個確保”,抗旱凝聚了人心,是最值得珍惜的財富#65377;
今年夏天,重慶最缺的是水,最豐富的也是“水”,除了汗水,還有淚水——那一個個感動人心的故事,構成了今夏抗旱最優美的旋律#65377;
市委#65380;市政府的動員,產生了強大的號召力#65377;
8月19日,市委#65380;市政府發出《為抗旱防火戰高溫告全市人民書》;10天后,市委發出《致全市共產黨員的公開信》;9月11日,市委#65380;市政府發出《致全市人民的感謝信》#65377;從動員書到感謝信,構成一首完美的抗旱交響曲#65377;在《告全市人民書》中,市委#65380;市政府殷切希望社會各界“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每一個市民都要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伸出無私援助的雙手,親幫親,鄰助鄰,強扶弱,富濟貧,幫助那些比自己更為困難的人,幫助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號召全市人民“共同攜起手來,使高溫酷暑下的山城始終充滿著濃濃的人間真情,使旱情似火的巴渝大地始終洋溢著無私的同胞大愛”#65377;《告全市人民書》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65377;
領導的言行,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65377;
災難當前,群眾最盼望的就是“主心骨”#65377;今年夏天,所有市委#65380;市政府領導,所有區縣(自治縣#65380;市)書記#65380;區縣(市)長,絕大多數部門“一把手”,除了外出開會#65380;學習等外,都忙碌在抗旱救災第一線#65377;經常奔波在抗災第一線的汪洋在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采訪時說,領導下基層“是一種號召,告訴干部要下基層”#65377;8月16日,王鴻舉在沒有安裝空調的124路公交車上,與30多位市民一起體驗高溫下乘車的辛苦#65377;除了親赴第一線指揮#65380;鼓勁外,市領導帶頭捐款,奉獻愛心#65377;上行下效,領導們的言行,是無聲的動員令#65377;
各級基層黨組織和眾多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鋒作用,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65377;群眾普遍反映,在最困難的地方,在最困難的時刻,第一個沖上前的,肯定是共產黨員,第一個倒下的,也肯定是共產黨員#65377;陳文朝#65380;何偉#65380;車濤,這些犧牲在抗旱第一線的優秀共產黨員,是今年夏天最可愛的重慶人,他們用自己最寶貴的生命,感動著#65380;凝聚著千千萬萬顆重慶人的心#65377;
社會各界齊心協力,產生了強大的感染力#65377;
8月23日晚,在“自強不息#65380;人人重慶”抗旱賑災義演晚會上,10萬元#65380;5萬元#65380;1萬元#65380;1000元#65380;100元#65380;50元,幾元……現場共募得愛心捐款高達1.2億元!
在解放碑賑災義演現場,臨江門街道的低保戶方海波淚流滿面地要求捐獻政府發給他的25元高溫補助費#65377;現場工作人員勸他別捐,但他還是執意將25元錢投進了捐款箱#65377;他說,他平時靠撿礦泉水瓶和每月195元的低保費生活,還要供女兒上學,但看到災區人民這么困難,他一定要表達自己的一份愛心#65377;
一位名叫陸昌茂的中年婦女的捐款故事,也特別讓人感動#65377;36歲的陸昌茂來自綦江縣偏遠農村,在南岸區一家公司做保潔員#65377;今年6月,15歲的兒子不幸被查出患有心內膜炎,隨后引發敗血癥#65377;公司領導和同事們為她家捐款1.5萬余元#65377;8月16日,兒子年輕的生命消逝了,陸大姐和丈夫決定把剩下的5140元愛心捐款轉捐給災區人民#65377;“你們還欠著6萬多元的債,這錢還是留著還債吧!”好心人勸他們#65377;“我們的孩子已經死了,現在好多人都受災了,他們更需要用錢!”陸大姐和丈夫捐款后,只留下了這句樸實的話#65377;
一筆筆帶著體溫的捐款,伴隨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和一顆顆愛心,源源不斷地匯入災區,流進災民的心坎#65377;
捐出的是金錢,奉獻的是真情,凝聚的是人心——這是我們在抗旱救災中收獲的最寶貴的財富#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