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墊江縣白家鄉合興村支部書記汪江波那天,他上午正到縣民政局爭取“五保家園”項目,與他一同坐車返回離縣城幾十公里的合興村已是下午1點多鐘#65377;采訪完畢,已是5點多鐘,他又急匆匆地趕往縣財政局,爭取項目資金#65377;像這樣的往返奔波,已持續20多天了#65377;在車上,他悄悄地把藥片放進嘴里#65377;一問得知,咽炎又發作了#65377;
這位矮小敦實#65380;看起來十分普通的農民“村官”,和新民鎮雙河口村支部書記董小平一起,如今成了墊江縣的新聞人物——6月14日,他們分別被縣委破格提拔為白家鄉黨委副書記#65380;新民鎮黨委副書記#65377;
兩位“鄉官”的“村官”之路
2001年7月,37歲的汪江波放棄年薪15萬元的重慶坪橋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回家鄉當村支部書記時,不少人都說他是個“傻兒”#65377;汪江波卻說:“我作為一名黨員,看到村里這個樣子,心里難受得很#65377;”
上任后,汪江波從發展見效快的田栽桑入手,調整產業結構,為此,他自掏腰包6000多元,買回11萬株桑苗;通過流轉土地,建起葡萄基地#65380;頭基地;辦起了仿漢白玉加工廠#65380;寶石加工廠#65380;榨菜加工廠#65380;草繩加工廠和塑料加工廠#65377;七八十個村民足不出村就當起“產業工人”,年人均收入6000元#65377;短短5年,合興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1050元增加到2005年的3620元,一躍成為重慶市規劃的100個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之一,村支部多次被墊江縣評為“五好支部”,今年“七一”,他個人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65377;
同汪江波相比,同時被破格提拔的董小平毫不遜色#65377;2001年當上雙河口村支部書記時,董小平帶頭約法三章:村干部不準對群眾吃拿卡要,不準與民爭利;遇困難要上,不準推諉拖延;辦事不搞暗箱操作,不亂花集體一分錢#65377;
村里歷年欠下的60萬元債務,一直像座大山一樣壓在村民頭上#65377;剛上任的董小平就下決心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65377;通過幾年艱辛努力,村里不但還清了60萬元債務,而且積累了40萬元公益事業經費,同時建起了村級活動室#65380;黨員電教點#65380;成人學校#65380;老年活動室和圖書室#65377;
“村官”變“鄉官”的沖擊波
“加強村級組織建設,關鍵在村支部書記#65377;”市委組織部派駐墊江縣委副處級組織員吳定飛說,“由于村干部待遇報酬低,工作積極性不高,工作崗位很難產生吸引力#65377;”為了提升“村官”的能力,墊江縣委出臺了《關于加強村級班子能力建設的意見》,從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入手,調動村干部的積極性#65377;
最有吸引力的,莫過于政治激勵#65377;縣委決定,要讓素質高#65380;能力強#65380;業績好的村干部在政治上有奔頭#65377;經過民主推薦,縣委組織部考察,縣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等一系列程序之后,汪江波和董小平兩名優秀“村官”被提拔為“鄉官”#65377;
直接提拔村干部任鄉鎮領導,墊江縣在重慶是第一個“吃螃蟹”的#65377;吳定飛坦言,此舉至少收到兩大成效:讓村干部有看頭#65380;有干頭#65380;有奔頭,大大激發了現有村干部的工作熱情;增強了村干部崗位的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質較高的農村能人,加入村干部行列#65377;
按照墊江縣的有關規定,兩名“鄉官”有5年的試用期,同時還要繼續當5年“村官”,在新農村建設的大舞臺上“領舞”#65377;雖然試用期較長,但兩位“鄉官”還是任勞任怨#65377;
“我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能當上鎮黨委副書記,這是組織對農村基層干部的一種肯定#65377;”正在雙河新村建設現場奔忙的雙河口村支部書記董小平說,“這更讓自己感到了肩負的責任,今后我一定要在新農村建設中有所作為#65377;”
“以前合興村是一副爛攤子,現在的變化,多虧有一個好的當家人#65377;”提起汪江波升官,今年78歲#65380;有著48年黨齡的合興村老黨員劉德渠連聲說好#65377;對于升官后的打算,汪江波說:“感到擔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我想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讓鄉親們盡快發家致富#65377;到‘十一五’末,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2萬元#65377;”
一石激起千層浪,“村官”成“鄉官”,在墊江縣引起強烈反響#65377;在汪江波和董小平兩名優秀“村官”的影響下,墊江縣的在職村干部基本形成了你追我趕的良好局面#65377;汪江波所在的白家鄉,有12名致富能人加入后備村干部隊伍#65377;白家榨菜廠業主劉倫權擔任靜峰村村主任助理后,不但義務承擔了靜峰村4.24公里的公路維修任務,還組織群眾建起了120多畝的蔬菜種植基地#65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