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萬州區迎來又一個超過40攝氏度的高溫天氣。上午8時,像往常一樣,萬州區消防支隊特勤中隊排長車濤一大早便帶著3名戰士載著5噸“生命之水”朝50多公里以外的分水鎮黃泥凼村駛去。
那里,有7000多人,正焦急地等待著救命水。
9點30分,當送水車駛到距青杠收費站9公里處時,車輛出現故障。想著7000雙眼睛的期盼,車濤心急如焚,便趕緊下車查看。正當他支起引擎蓋準備檢修時,一輛黑色小轎車飛馳而來,將他撞飛,重重地落在地上,鮮血直流,人事不省。
在場的萬州區人武部領導和隨行的戰友立即撥打120。上午10時33分,車濤被火速送往最近的萬州區骨科醫院進行搶救。
在搶救過程中,車濤死死抓住醫生的手不放,試圖說什么。隨同送水的義務兵唐亞軍一下看懂了排長的心事,大聲說:“排長,你放心吧,支隊已另外派人把水送到了!”那雙緊抓住醫生的手才如釋重負般松開了。
當天12點42分,因特重型腦顱損傷并傷及腦干,車濤年輕的心停止了跳動。
車濤犧牲后,市委書記汪洋、市長王鴻舉迅速作出批示,贊揚他是“重慶眾志成城、抗擊百年干旱中涌現出來的又一個英雄”。
“這么好的小伙子,怎么就走了呢?”萬州區太白街道永寧村二組78歲的萬啟秀含著淚水,不愿相信這個事實,“是他把兩桶救命水提到我家的。”
組長袁地福回憶,8月17日早上,車濤和戰士開著消防車給村民們送來4噸水。萬婆婆家由于兒子身患殘疾,如何將兩桶水抬回家成為難題。細心的車濤發現后,立即主動要求幫老人挑水。水送到老人家中,車濤和戰友全身衣服被汗水浸濕。但兩人沒坐下休息一會,又再次走上送水路。
自6月以來,車濤和戰友先后給萬州災區送水30多次,送水200多噸。
車濤家住山東臨淄農村,年長2歲的姐姐早已出嫁,母親去年病逝。得知兒子犧牲后,立即趕赴重慶的父親車金玉回憶說:“我們父子倆最后一次通電話時,他也是在給災民送水途中。”8月中旬,車金玉得知重慶遭遇特大旱災后,撥通了兒子的手機。“當時沒說幾句話,他只說重慶干旱,他正在給災民送水的路上,他還在電話里告訴我他沒事,讓我放心……”
提到兒子,52歲的車父黑黝黝的臉上泛起了驕傲的神情,但瞬間又陷入了悲痛之中:因為兒子在重慶當兵,他每天通過電視關注重慶的天氣預報,沒料到第一次來重慶,竟是為了見兒子最后一面。
1999年,車濤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山東本地一所大學,但從小就想當一名軍人的他毅然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穿上一身橄欖綠來到重慶,成了一名不拿手槍拿“水槍”的消防戰士。剛開始,車濤曾經想不通,打電話給父親訴苦。但在執行了幾次緊急滅火任務之后,車濤明白了拿“水槍”的兵也是在保衛人民的道理后,他又給父親打電話匯報:“不管手里拿的是什么槍,我都會在這里好好當兵。”
兒子沒說假話。
萬州區消防支隊隊長王林剛說,車濤在2000年3月被分配到南坪消防15中隊時,身體較瘦弱,為了盡快進入一線,他以超強的毅力頑強訓練,腿上留下了4道深深的傷疤,手上滿是血泡和繭子。憑著頑強的毅力,車濤很快在中隊脫穎而出,成了業務標兵。2001年8月,他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武警指揮學院深造,成為我市的“消防狀元”,2004年,畢業分配到萬州支隊特勤中隊任排長。
“每次救火,他都沖在最前面,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留給戰友。”萬州區消防支隊特勤中隊隊長王克介紹說,入伍6年多來,車濤先后榮立三等功一次,獲嘉獎五次,被市消防總隊、支隊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團干部”、“先進個人”。僅最近兩年,車濤就先后參加了滅火戰斗和搶險救援200余次,營救遇險群眾48人,挽救國家和群眾財產上百萬元。
9月6日,市委常委會決定追授車濤為“優秀共產黨員”,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衛士”稱號,并號召全市各級各部門干部群眾向車濤同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