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的出現為書業帶來了新的商機,同時也帶來一定的沖擊。傳統出版人士一直擔當的角色是出版項目的組織者,要組織作者、編輯、印刷、發行、存貨等事宜,而電子書出版卻可以省掉很多中間環節。
出版電子書的技術工具愈來愈方便易用,只要有一臺計算機就可自行制作。現在,雖然國內很多出版社都在出版電子書,但電子書還沒有形成書業出版主流,還多是紙制圖書的輔助產品。
盡管互聯網上有成千上萬、各種各樣的電子書,但這些電子書很多都不是書業人士制作的。如今,任何一個作者都可能成為獨立的電子書出版人;未來,缺乏電子出版競爭力的出版人可能被迅速淘汰。
隨著人們閱讀習慣的逐漸改變,電子書將越來越被更多的讀者所接受。電子書時代正悄悄走近我們。
本文較為全面地收集了世界主要電子出版強國近幾年的電子書發展的相關數據,結合我國近五年電子書的發展情況, 對比分析了國內電子書產業的規模,指出了我國電子書發展的優勢與特色,試圖為我國電子書產業的合理定位與今后發展提供有益的參考。
全球的電子書產業,經過2000、2001年寒流之后,又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我國電子書的出版數量也隨之快速增長,截至2005年4月,我國電子書出版總量不僅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而且掌握了一大批自主核心技術,在數字版權保護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展。由于世界各國的電子書產業發展時間較短,迫于技術、版權保護等原因,眾多出版商仍處在嘗試階段,對電子書的發展還抱有觀望態度。
全球背景下中國電子書的五年跨越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開放電子書論壇的產業分析模式,評價網絡出版主要看兩個指標:市場規模和電子書品種,其中市場規模是衡量一個新興產業成熟度的核心指標。
1.市場規模:
美國是世界上發展最早、規模最大的電子書市場(見表1),新興的網絡出版強國——韓國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力爭在2007年超過美國的電子書市場規模。表2簡單對比了美國、韓國2002~2005年電子書市場規模,數據采集于美國出版商協會(AAP)和韓國出版文化協會的統計數據。


中國書生數字公司總經理姜海峰估計,目前我國教育行業和企業兩大方向的電子書市場大概在6億到10億元人民幣之間(約合7300萬到1.2億美元),相對1.79億美元的美國電子書市場,我國電子書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2005年,我國電子書銷售850萬冊,比2004年增長6%,連續五年出現快速增長。根據開放電子書論壇2006年4月18日公布的數據,2005年美國電子書的銷售數量為169萬冊。
我國電子書銷售量增長速度十分驚人,2002年我國電子書的銷售量不到美國的1/11,而2003年的電子書銷售量就達到310萬冊,是美國同期銷售的2.3倍。如果說2003年我國電子書銷售的增長,客觀上還有“非典”等因素使人們更傾向于在線購買電子書,那么2004年我國電子書銷售量是2003年的2.6倍,達到805萬冊,則反映了我國電子書消費群體的逐漸形成。
2004年,我國電子書出版收益超過20萬元的出版社有26家,超過50萬元的有15家,超過100萬元的有5家。全國約有100家出版社開始同步出版電子書,數字圖書館用戶超過1000家。從整體上看,我國電子書市場初具規模、電子書產值有較大突破,但相對傳統圖書銷售,電子書所占比例低,出版收益較小。
2.品種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調查統計,電子書的種類不能滿足網民的需求,已成為反映最強烈的問題。2004年我國電子書出版14萬種,比2003年增加159%。截至2005年4月,我國電子書出版14.8萬種,為全球第一。電子書出版種類的迅速增加,解決了我國網民對電子書的部分需求。表4、表5是中國、日本和美國電子書品種的相關數據。

從電子書種類上看,我國電子書的品種數遠遠超過了美國、日本等網絡出版強國。在新書出版市場,2004年我國電子書和紙質書新書比例為14:11(電子書新書14萬種,紙質新書11萬種)。以北京大學出版社為例,2004年出版紙質書658種,但出版電子書則達4598種。
我國電子書發展的優勢
我國電子書產業連續5年高速發展,產業鏈條基本形成,2005年品種超過20萬種,位居全球第一。近年來,相對國外電子書出版強國,我國電子書產業發展速度更快,這些都得益于電子書獨有的優勢。
1. 解決版權問題相對容易
由于我國很多出版社較早考慮到圖書的電子版權問題,大多數出版合同都有明確的電子版授權事項,因此我國在圖書電子版權問題上,并沒有遇到太大的問題。
掌握電子書自主核心技術是我國電子書產業良性循環的基礎。2001年我國自主開發電子書技術與國外水平相當,與外國的同類產品相比,我國的“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有自己的創新,尤其在數字版權保護的完整性方面,我國領先國外網絡出版強國。
在2005年5月第十五屆全國書市上,我國首次公布了電子書產業系統認證標準“NK-WOLF”。“NK-WOLF”安全認證,不但給電子書手持設備的制造商、電子內容運營商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相應的標準,同時還提出了一整套針對版權內容進行有效保護、手持電子裝置出版發行的解決方案。“NK-WOLF”安全認證的公布,標志著我國在電子書產業已逐步走向成熟,并已擁有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且保持國際領先地位。
雖然國外的“數字版權保護”技術與我國水平相當,但其電子版權不僅價格昂貴,而且獲取較為困難,相比之下,我國的版權問題則更容易解決。
2.文件格式相對統一
美國網絡出版業發達,電子書標準眾多,主流閱讀器有Softbook和Rocket格式、Microsoft Reader格式、OEB、HTML格式和PDF格式。爭奪標準主導權的競爭主要在微軟和Adobe之間展開。雖然眾多美國廠商組成了以促進網絡數字化、電子書出版標準化為目標的組織“開放電子書論壇”,且支持統一標準“開放電子書出版結構”,但由于各方利益的紛爭,美國電子書格式的標準化依然困難重重。
我國電子書的主要格式有北大方正推出的Apabi系統、華康公司的Dynadoc、超星公司的閱讀器Ssreader,書生公司、中國數圖公司等也有自己的格式。
從1987年淘汰鉛字開始,我國新聞出版行業有80%以上的文檔,都是用方正照排系統進行排版處理的,積累了大量方正的出版格式“S2文件”。在此基礎上,北大方正公司獨立開發了CEB格式。CEB格式容納了各種各樣的格式,包括S2、PDF、PostScript以及其他格式。
CEB格式在文檔轉換過程中采用了“高保真”技術,文件的質量、版面不受絲毫損害,無論是復雜的化學公式、數學公式,還是彩色的圖形、圖像等等,都可以不受損傷輕易地互相轉換,最大限度地保持原來的樣式。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該技術領先于任何網絡出版廠商。目前,CEB格式已經被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國家檔案局、新華社等單位接受,成為電子公文傳遞的標準格式。
國際上,CEB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主流的三種標準化格式之一,在制定行業標準中,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開放電子書論壇也明確表示,在制定行業標準中,不會把CEB排除在外。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技術水平,CEB格式可能成為我國電子書的統一標準。
3.政策支持更加有力
2003年,歐盟電子書剛剛走出世界范圍的寒流,就遇到一場新“降溫”。2003年7月,一項新的歐盟法令開始生效,這項法令要求所有互聯網企業對“在線銷售”繳納高額增值稅。該法令要求對部分互聯網交易收取15%到25%的稅收,這無疑對歐盟處于恢復階段的電子書市場是一個重大打擊。
目前,全世界的電子書處在起步階段,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非常成熟的商業模式,對市場風險能力的抗擊,遠不如軟件、圖書等成熟產業,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我國電子書產業屬于高新技術行業,國家給以一定政策扶持和稅收優惠,與產業發展相配套的法律法規建設也初步取得成效。
2005年5月30日,我國第一部網絡著作權行政管理規章《互聯網著作權行政保護辦法》正式實施,填補了我國在網絡信息傳播權行政保護方面規范的空白。
2006年7月1日,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發的《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正式開始施行,這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著作權中關于信息網絡傳播的不足。
傳統的閱讀習慣依然是電子書市場迅速擴大的最大障礙。出版社、電子書書商最主要的任務還是對電子書市場的培育、讀者閱讀習慣的轉變。
4.潛在市場巨大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06年2月15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中國網民總人數超過1.1億人,網站數量超過69萬個,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相關部門預測,到2008年,我國網民人數將超過1.5億,躍居世界第一位。
2002年初中國互聯網中心在對網上信息中哪些還不能滿足用戶需要的問答中,電子書以36.6%的投票率位列第一。我國巨大的網民人數、強勁的市場需求,將為我國電子書提供廣闊的市場。
電子書的未來
雖然我國在版權問題的解決、文件格式的統一、政策法規等方面擁有明顯的優勢,但這種優勢只是相對優勢,而不是絕對優勢。目前,盜版電子書雖然在轉變傳統閱讀習慣、培養電子書潛在市場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長遠來看,出版社、電子書商的利益得不到保護,將不利于我國電子書產業的健康成長。隨著電子書市場的逐漸成熟,以及電子書用戶群體的逐漸形成,加強版權保護,加強執法力度,也是我國電子書市場健康發展的必然趨勢。
電子書產業經過世界范圍的短期震蕩后,又恢復到了高速發展期,我國電子書出版數量也出現快速增長,電子書已成為出版變革不可逆轉的潮流。
2005年5月16日,北大方正公司副總裁周勁,宣讀了國內外眾多電子書產業專家學者聯合推出的《電子書產業發展預測報告》。報告內稱:到2008年,50%以上的網上書店將銷售電子書,80%以上的網民知曉,并可以從互聯網及時購買到正式出版的電子書;2010年,有90%的出版社都會出版電子書,手持電子閱讀器銷售額達到100萬臺;到了2018年,電子書零售點將在書店、機場、車站、信息亭等地普及,讀者可以隨處買到電子書。
我國電子書研發基本與美國同步,但網絡出版產業起步比美國要晚,某些技術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但我國的電子書市場已初具規模,數字出版產業鏈條基本形成,掌握自主版權保護的核心技術,電子書產業處在主動探索向著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技術水平、法律法規及市場成熟程度等方面遠落后于美國的情況下,僅用不到5年時間,我國電子書出版業便完成了從產業概念到產業規模的跨越。總體上說,我國電子書產業的發展與國外電子強國處于同一水平,在某些核心技術方面還領先于一些網絡出版強國。
我國巨大的網民人數為電子書產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市場,只要我們合理規劃、合理指導,中國電子書產業完全有可能超過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