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寫下一些溫暖的文字來懷念那個與電影有關的純真年代。我還記得那個時候家鄉的電影院,在我們小學的旁邊,有點古典風格的大門,但因為年代太久,潔白的墻已經開始發黃,發黑,斑駁著歲月的痕跡。守門的是一個姓張的爺爺,他通常穿著藍色的工作服,戴一頂黑色帽子,話語不多。遇到節日什么的,那個電影院就變成一個舞臺。領導在上面講過話,六一節我們在上面跳過舞,姐姐在上面演過話劇。電影一般一周放映三次,到時張爺爺會寫一張紅色的大海報,他的毛筆字很漂亮,剛勁中透著一種柔和,我很喜歡。
姐姐是個電影迷。我一直相信她對表演有某種天賦。她經常帶我到電影院。我們去看《媽媽再愛我一次》,她哭成了淚人。當時我還小,不太懂,但是那些在黑暗中默默流淚的臉給我的印象卻是那么深刻。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那銀白色屏幕的魅力,電影那直指人心的力量。后來漸漸長大了,也跟姐姐一樣喜歡上電影,喜歡流動在膠片上的故事,并且開始收集那些明星的照片,貼畫,專門弄在一個本子上,這樣可以到同學中炫耀一下。看到他們羨慕的眼神我便拽的不行,洋洋自得,好像自己有別人沒有的寶藏一樣。
很多明星貼畫都是從表哥那里搶的。他喜歡周潤發,喜歡他的黑色風衣,雙槍,嘴邊叼的牙簽還有放電的眼神。那次和他一起看了一部電影。電影很血腥,子彈亂飛,鮮血四濺,很多鏡頭我都捂住了眼睛。到電影的最后,那個男人死了。我看見表哥哭得一塌糊涂,他說,小馬死了,多么好的人啊!做人也要像小馬一樣講義氣重情誼。他說話的時候眼睛很明亮,透著一種堅定的光。后來我才知道那部電影叫做《英雄本色》。后來當我在大學里重新觀看的時候,想起表哥明亮的眼睛。恍如隔世。
姐夫追姐姐的時候,除了去公園就是去電影院。剛開始的時候姐姐害羞,總是會拉上我。我也很樂意,因為姐夫會買一大堆好吃的零食給我,而我也能看到好看的電影,里面有英俊的男主角和漂亮的女主角。我坐在他們中間,兀自地吃零食,陶醉在電影的情節里,沒有想到自己是一只又大又亮的電燈泡。那個年代,文化娛樂生活很少,絕大多數的戀人都會選擇電影院作為談戀愛的最佳場所。電影院黑色空間里白色銀幕上的愛情和銀幕下的愛情相映成趣。電影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奢侈,而是垂手可得的幸福。
那時看的電影多半是國產的,還有一部分香港的故事片,幾乎沒有大片的概念。初中的時候,錄像廳開始出現,很多男生有了新的娛樂場所,在那里他們進一步接受了港片的熏陶,黑幫的、動作的、愛情的。而錄像廳的出現嚴重沖擊了電影院的生意。那海報欄里的紅色海報紙已經沒有顏色,橫七豎八的一層一層粘在一起,殘破不堪。然而張爺爺一直在那里不肯離開。他每天把電影院打掃得干干凈凈的,各種東西都擺放整齊。我曾經和他聊天,他說,這個地方他會待一輩子,因為他喜歡電影,喜歡人們在電影院里看電影。他給我看他的電影剪報,上面有演員,新聞,還有他放過的電影記錄。我有些傷感,這個電影院曾是多么熱鬧,充滿了我、姐姐,還有其他人的笑聲,現在卻如此冷清。也許會像張爺爺說,總有一天電影院會重新活過來的。
時間還在繼續。高中的時候,姐夫買了影碟機,他說要把電影院搬回家。這樣我們一家人周末的時候就看影碟,看什么由我們一起決定。對電影的選擇變得更加私人化,自由化。但是姐姐說,始終不如在電影院里看的感覺。因為高考的關系,我很少去關注與電影有關的一切。
如果你問我,大學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電影院和電影。在大學里每天都有電影看,花很少的門票錢就可以看一部精品的電影,我開始真正大規模的和電影零距離接觸。女生們喜歡看諸如《亂世佳人》《簡愛》《羅馬假日》《魂斷藍橋》《窈窕淑女》這些由經典小說改編的片子,男生們喜歡看好萊塢大片,像《星球大戰》《異形》《生化危機》等。原版外國電影和暢銷大片輪流放映。每次吃完晚飯就要早早去占位,那時一個大教室黑壓壓的都是人,甚至連窗臺上坐的都是,一雙雙期待的眼神在黑匣子里面格外明亮。我真的懷念那樣單純的眼神,在黑暗中簡單地等待電影的開場,之后它會帶你進入一個充滿無限神奇和想象的空間。
大四寒假回家時候發現家鄉的電影院已經修葺一善,墻壁刷白了,重新換了個氣派的大門,嶄新的海報上用紅色的大字寫著:二十號開業。我發現筆跡是那么熟悉,原來是張爺爺寫的。電影院由他的孫子承包了。他臉上的皺紋很多了,笑起來溝壑縱橫的,但是很純真很開心。我知道那是他發自內心的笑,真的如他說的,電影院起死回生了。
電影院開業那天我們全家一起去了。放的電影是《天下無賊》。雖然片子已經在學校里看過,但是我依然選擇從頭看到尾。我想做個見證,電影院會越來越好的,而國產電影也是如此。在忽明忽暗中,聽著人們在電影院里的笑聲,哭聲,還有吃零食的聲音,恍惚中我仿佛回到小時侯,那時開始電影便在我的生命里占據了一個角落。忽然發現姐姐的眼里有淚光在閃,她說,真的很想念那時的自己,那樣喜歡電影,還有在電影院里的戀愛,然而這些仿佛已經很久了。我再看看姐姐的小孩,她也到了追星的年齡,整天纏著我給她收集明星的照片,一如當年的我。
電影就是以這樣一種微小而深刻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將來。記得小學的時候,大家都要講自己的理想,別的同學都講要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什么的,而我的理想卻很簡單。我說,我要開個電影院,讓人們進來看電影,得到快樂。
電影是一種詩意的生活,我們快樂,悲傷,跟著別人的腳步來追尋生活的意義,明白自己的使命和價值,于是,以更加熱情的姿態去擁抱生活,然后,一直微笑下去。
[責編/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