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對移動商務產業鏈分析的基礎上,通過建立一個框架模型對移動商務的研究領域與最新進展進行了綜述性研究,力圖為后續研究者提供一個全景的概念。
關鍵詞:移動商務; 移動商務產業鏈; 移動通信; 研究框架
中圖法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3695(2006)10-0004-02
Review Study on Mobile Commerce
HUANG Wei1, WANG Runxiao1, SHI Nan2, WANG Dongbo1
(1.College of Mechanical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72, China; 2.Zhengzhou Branch, Henan Mobile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 Zhengzhou Henan 450013,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obile commerce value chain, the paper employs a five layers framework to review the newest study on the field of mobile commerce in order to provide a overview to other scholars which can facilitate their research.
Key words:Mcommerce; Mcommerce Value Chain; Mobile Communication; Research Framework
近年來,以Internet和World Wide Web為開發平臺的各種技術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于在Internet上進行信息傳遞和交換具有方便、快捷、廉價的優點,以及具有可以與企業現有信息系統集成應用的能力,在商業貿易中使用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企業競爭戰略的首選。也正是網絡、分布式計算、人工智能和數據庫等技術的完善以及各項法律法規的健全,使得基于Internet的電子商務的興起和推廣成為可能。
2002年,全球5 740萬移動用戶在移動商務領域共花費了23億美元,所有移動數據用戶中的 17%已經使用了移動商務。最近,在引進各種創新的移動商務服務平臺以后,移動商務業務飛速增長,尤其是在日本和韓國這一趨勢更為明顯。Datamonitor所做的一項研究已經證明,截至2005年,全球移動商務的收入已經達到了317億美元[3]。主要的橫向國際互聯網門戶網站,如雅虎和美國在線兩者已經實行了移動戰略;廣告業先鋒如Doubleclick這樣的公司正在將移動通信作為廣告渠道/空間進行測試;音樂界廠商認識到在移動國際互聯網設備上宣傳和推廣音樂的潛力,如將FM收音機接入與移動互聯網結合在一起可以下載音樂片段。幾乎所有的無線互連以及有線互連企業均會進入移動商務,只有進入該領域才能將無線終端用戶以及有線終端的網民兩個社會群體轉變為消費的群體,從而為企業的生產帶來實質利益。
毫無疑問的是,基于無線和移動應用的網絡及設備在不斷增加。廠商、電信運營商甚至個人越來越關注于無線商業活動。更為先進的移動通信技術正在使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由有線網絡轉移到無線網絡。移動商務(Mcommerce)作為電子商務的一個子集,是指通過手機、個人數字助理 (PDA)等移動通信設備與因特網有機結合所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的總稱。移動通信技術與其他技術的完美組合創造了移動電子商務,移動性與因特網的融合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選擇,超過傳統有線因特網電子商務的能力。因此一個以整合通信、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移動互聯新生態”正在世界范圍內迅速發展,并醞釀著新一輪的商務革新。
1 移動商務產業鏈
移動商務產業鏈主要由設備供應商、應用開發商、內容提供商、無線網絡運營商、其他服務提供商和用戶六種主體共同構成[11]。其中,設備供應商主要向運營商提供網絡運營設備,向開發商提供開發設備和工具,向用戶提供手持終端設備;應用開發商主要利用設備提供商提供的設備和開發工具,開發具體的應用并提供給內容提供商;內容提供商主要向網絡運營商提供面向應用的增值內容服務;無線網絡運營商主要負責網絡運營并與用戶進行交互;其他內容服務商則主要是提供一些認證、網關等增值服務。傳統有線電子商務在互聯網興起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應用服務商為核心的運作模式。與有線電子商務不同,在整個移動商務產業鏈中,無線網絡運營商處于主導地位,負責將產業鏈的各方進行業務集成,并推向用戶商用(圖1)。
2 對移動商務研究的熱點領域
移動商務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國內對這方面的系統研究還很少,國外開辟這方面的研究也是從2000年才開始的。2003年全年在相關的149種刊物上,關于該領域發表的論文只有75篇[6]。但由于移動商務蓬勃發展,市場巨大,從2003年開始,對移動商務感興趣的學者越來越多(圖2)。目前對移動商務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五個領域[1,5~7,16~19]。
(1)對移動商務的基礎理論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屬于移動商務的基礎性理論研究,處于相關研究的最底層,主要涉及:①對移動商務的概述性研究,主要包括對移動商務的總體研究、基本概念的界定等。②移動商務及應用未來發展方向的研究。③與消費者行為相關的研究,包括對移動商務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對移動商務新技術的消費者接受程度的研究、移動電子商務應用和服務的擴散傳播途徑的研究等。④對移動商務經濟學、移動商務商業戰略及商業模型的研究。⑤有關法律和道德的研究,主要涉及在移動商務環境下對個人隱私的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環境等。
(2)對無線網絡基礎設施研究
無線網絡基礎設施是發展移動商務的技術基礎支柱之一,它為移動商務的發展構建一個基礎的無線傳輸平臺。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①對無線和移動網絡的研究。無線網絡基礎設施作為移動商務的核心技術,其主要對諸如全球移動通信系統(GSM)、藍牙無線通信技術(BlueTooth)、無線局域網(WLAN)以及3G等無線網絡和網絡標準進行研究。②對網絡要求的研究。為了滿足移動商務的可靠性和效率性的要求,無線和移動網絡必須滿足一定的要求,這類研究主要包括對定位(Location)管理、多點傳送(Multicast)的支持、網絡可靠性(Dependability)、服務質量(QoS)以及網間漫游等的研究。
(3)對移動中間件的研究
移動中間件是指在無線網絡和移動設備操作系統之間連接移動商務應用的軟件層,它為移動商務豐富多樣的應用提供了可能。對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布于:①對Agent技術的研究。不同的Agent技術可用來支持不同的移動商務應用,如進行支付、賣方定位、產品搜索和協商機制等功能的實現。目前研究的熱點是軟件Agent技術和移動Agent技術。②對數據庫管理技術的研究。由于在移動環境下,查詢的處理、數據庫的定位、移動數據庫的數據恢復往往并不完全采用傳統的數據庫技術,因此已經有學者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③對安全技術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使用公鑰技術等安全技術為移動商務應用建立一個安全的無線網絡基礎,以保證商務活動的安全性。④對無線/移動通信組件的研究。主要是研究連接和管理移動通信的技術、方法、算法,以降低網絡擁塞,保證移動商務的順利進行。例如,Nettech公司的ExpressQ就可以通過諸如報頭壓縮、延遲確認等技術來進行網絡優化[2]。⑤對無線和移動協議的研究。該方面的研究主要致力于建立標準化的通信協議,如無線應用協議(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和iMode協議。標準化的協議為無線應用提供了一種在不同網絡、設備和應用中的互操作能力。通過WAP體系結構(圖3),無線協議在移動終端中充當客戶端,而在網關中充當中間服務器,將過濾和壓縮過的信息傳輸到移動終端上,保證應用在異構網絡間順利進行。
(4)無線用戶終端的研究
該領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即硬件和軟件。
移動手持設備。主要集中在對移動終端的研究,如智能手機和個人商務助理(PDA)。移動手持設備通常要在性能和便攜性方面進行權衡取舍,因此在保持小巧輕便的移動性前提下應盡量滿足以下特點:①能支持較長的使用時間;②能夠支持用戶通過鍵盤、手寫、語音等多種形式輸入信息;③能夠顯示豐富、可用的內容;④能夠對設備定位并進行跟蹤;⑤可接入多種網絡;⑥基本的安全功能,支持用戶、服務和應用授權;⑦支持應用和軟件的實時下載更新等。
移動用戶界面。該界面是指移動設備終端進行移動商務應用時所使用的操作系統和界面。由于小型移動手持設備有限的處理能力、內存和屏幕尺寸,通用的操作系統與應用軟件并不適用,必須為此開發專門的軟件。已經有Microsoft公司和3Com公司在進行移動操作系統的開發商用工作,但設計一個使用方便、界面良好的移動用戶終端界面仍是十分困難的[4]。
(5)移動商務應用和案例研究
移動商務具有優秀的網絡基礎設施和相關的技術支持基礎,但對移動商務應用模式的研究,即對如何使用移動商務這一領先技術開展更為普及易用的移動商務應用,以及對贏得市場價值具有更為深遠的意義。目前,已經開發和正在開發的應用主要分布在包括移動金融、移動廣告、移動庫存管理、商品的搜索和購買、主動服務管理(Proactive Service Management)、移動拍賣和反向拍賣、移動娛樂服務、在線游戲、移動辦公、移動遠程教育和無線數據中心等多個領域內(圖4)。
3 結論與展望
移動商務吸引了業界和學者的諸多眼球,當前無論是對移動商務的產業開發還是其學術研究均大大繁榮了起來。在技術領域,對移動商務無線網絡基礎設施的研究已經相對比較成熟,但對移動中間件和無線用戶終端的研究還比較薄弱。隨著移動商務的應用步伐加快,3G網絡在世界范圍內相繼商用,對移動商務的商務戰略、商業模型、
應用模式和消費者行為的研究等基礎性研究就顯得尤為必要。
參考文獻:
[1]B E Mennecke, T J Strader. Mobile Commerce: Technology, Theory, and Applications[M]. London: IDEA Group Publishing, 2003.
[2]http://www.nettechRf.com,2005[EB/OL].
[3]Datamonitor. Global mContent Markets: Paving the Way for Mobile Commerce[M]. New York: Datamonitor, 2000.
[4]R Comerford. Pocket Computers Ignite OS Battle[J]. IEEE Spectrum, 1998,35(5):43-48.
[5]U Varshney, R Vetter. Mobile Commerce: Framework, Applications and Networking Support[J]. 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 2002,7(3):185198.
[6]E W T Ngai, A Gunasekaran. A Review for Mobile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05.
[7]K V Andersen, A FogelgrenPedersen, U Varshney. Mobile Organizing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MOBIT)[J].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2003,6(2):211-228.
[8]S T Anwar. NTT DoCoMo and Mcommerce: A Case Study Inmarket Expansion and Global Strategy[J]. Thunderbir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02,44(1):139164.
[9]M Barbero. Preparing to Ride the Wireless Wave[J].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2001,22(5):1012.
[10]S J Barnes. The Mobile Commerce Value Chain: Analysis and Future Developmen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02,22(2):91108.
[11]S J Barnes. Developments in the Mcommerce Value Chain: Adding Value with Locationbased Services[J].Geography,2003,88(4):277.
[12]S J Barnes. Locationbased Services[J]. EService Journal, 2003,2(3):59-70.
[13]Y E Lee, I Benbasat. Interface Design for Mobile Commerce[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3,46(12):48-52.
[14]C Lee, A Helal, N Desai, et al. Konark: A System and Protocols for Device Independent, PeertoPeer Discovery and Delivery of Mobile Services[J]. IEEE Transacti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2003,33(6):682-696.
[15]M S YLee, P J McGoldrick, K AKeeling, et al. Using ZMET to Explore Barriers to the Adoption of 3G Mobilebanking Servic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2003,31(6):340-348.
[16]U Varshney. Multicast over Wireless Networks[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2,45(12):31-37.
[17]U Varshney. Location Management for Mobile Commerce Applications in Wireless Internet Environment[J]. ACM Transactions Internet Technology,2003,3(3):236-255.
[18]U Varshney. The Status and Future of 802.11based WLANs[J]. Computer,2003,36(6):102105.
[19]U Varshney. Wireless I: Mobile and Wireless Information Systems, Applications, Networks, and Research Problems[J]. Communications of AIS, 2003,(12):155167.
作者簡介:
黃偉(1975-),河南開封人,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網絡經濟與電子商務;王潤孝(1957-),陜西蒲城人,博導,主要研究方向為現代制造系統、CIMS與機電一體化技術、供應鏈與電子商務等;史楠(1979-),河南鄭州人;王東勃(1976-),陜西西安人,主要研究方向為供應鏈與電子商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內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