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西方有效市場假說(EMH)認為:金融產品的市場價格已經包含了所有的信息,證券的市場價格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它的真實價值是衡量證券市場效率的重要標志。上市公司會計盈余和其股價的相關性可以直接用來衡量股票市場的成熟度,國外許多學者的實證研究都證實了西方股票市場是成熟的股票市場,如Ball和Brown(1968)、Foster(1975)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盈余變動的符號與股價變動的符號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Beaver、Clarke和Wright(1979)發現盈余的變動百分比與股價的變動百分比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進一步論證了會計盈余數據的披露能夠向市場提供新信息從而導致股票價格變化。與美國等成熟資本市場相比,成立于1990年的中國資本市場還不完善,我國的投資者還遠遠沒有達到成熟資本市場投資者的理性程度,那么針對我國上市公司提供的會計盈余與股票價格的相關性如何,國內學者進行了一系列的實證研究和探索。郭鵬飛、楊朝軍(2003)以1999—2001年度為樣本期間,對16個行業進行研究發現,我國股票市場中,不同行業上市公司的股價收益和風險均沒有顯著差異,股票價格行為沒有明顯的行業特征, 即股票投資收益與公司業績基本無關,說明投資者在股市增長過程中盲日跟進,并無關心企業的經營狀況,投機行為十分明顯。李禮、洪源(2005)選2001年~2003年上市公司的數據為樣本觀測值,對交通、服務等19個行業分別進行回歸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大部分上市公司業績與股票價格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他們認為以上結果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國股票市場上的投資者尚不成熟,沒有形成真正的價值投資理念,所以公司財務報表披露的業績指標并沒有得到投資者的足夠重視,從而導致公司經營業績沒有在股價中得到充分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