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江蘇省首次自主命題至今,已有3套高考試卷面世。教師認真研讀3年的高考生物試題,追尋高考命題的軌跡,捕捉高考命題的規律,洞察高考命題的信息,定能科學預測命題的趨勢,加強復習的針對性,提高復習備考的效率。
1 三年高考生物試題的基本特征
1.1各章知識點在三年試卷中的分值比較
各章知識在3年試卷中的分值比較見表1。

1.2 立足基礎,哭出主干知識
3年的生物學高考試題都遵循考試大綱的要求,既側重基礎,又考查能力。考查要求明確,考查內容系統,不管是知識類還是能力類題目,其涉及的知識幾乎都是課本上的。試題呈現的內容,全部是生物教學中的最基本要求,是學習生物學所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點。
如2005年32題選擇題中有19題可在教材上找到答案;2004年非選擇題第35、36、37、38題,所考查的知識無不與教材直接相關;2006年識記水平的考查雖有所下降,但全卷仍有16題在教材中能直接找到痕跡。從表1中也可看出,命題者在兼顧了知識覆蓋面的同時,突出了對主干知識的考查,新陳代謝、遺傳和變異、細胞、生命活動的調節和免疫等重點內容重點考。
1.3 圖表新穎,能力要求高
每年都有新穎的題目推出,這是歷次高考試題的共性。絕大部分試題都有原創的成分,非選擇題表現更明顯。題目新穎是保證能力考查的基本前提。每份試卷中圖表題都較多,且逐年增加。非選擇題幾乎達到無圖不成題的程度,圖表種類齊全、形式多樣,較好地考查了學生認識圖表,解讀圖表信息,特別是數據信息的能力。許多試題都是源于平時練習,甚至源于以前高考題,但都進行了改組,粗看似曾相識,細看卻不同。
如2004年第36題在模擬試卷中也曾見過,但該題巧妙地將內環境圖與內分泌腺圖融合,情境新穎,巧奪天工。2006年圖表曲線題是考卷的最大亮點:結構模式圖(如第28題和34題結構圖、第3l題發育結構圖、第39題發酵結構圖)、流程圖(如第35題單克隆抗體制備圖、第37題湖泊生態系統示意圖)、生理過程示意圖(如第36題人體物質代謝過程圖)、坐標曲線圖(如第42題A題)、二維柱形圖(如第37題)、實驗裝置圖(如第19題土壤中小動物收集裝置圖)、遺傳系譜圖(如第29題)、實驗結果統計表(如第21題施有機肥對腐生動物的影響統計表、第40題黑白瓶溶氧變化記錄表)等。
1.4關注熱點,聯系生活實際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試題以社會熱點、生活現象為背景進行命題,既能體現時代特點,又能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實際問題的能力。
2004年考查了脂肪肝、癌變等人類健康問題;2005年干細胞、糖尿病、水果保鮮、濕地等滲透于全卷;2006年對自身免疫、水花生外來物種入侵、太湖水層生物分析,這些既突出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命題思路,又體現了地方特色。
1.5 實驗考查,強調了能力導向
實驗題是每次高考中必到成員。2004年既有課本常規實驗(物質的鑒定),又有新情境下的探究題(酸雨的形成);2005年課本實驗的延伸拓展(顯微鏡的使用、物質鑒定、酶的特性);2006年與實驗相關試題有8道共占32分,歷年少有,除了涉及教材實驗變換(頂端優勢驗證、物質分離與鑒定)、經典生命科學研究史(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外,還考查了學生進行正確的實驗材料選擇、簡單實驗方案的評價、實驗現象及實驗結果的解釋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體現了與新課程的接軌和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標。
2 2007年高考生物命題的趨勢預測
2.1 主干知識的重點考查仍將維持
盡管近3年高考試題考查的知識覆蓋面較廣,但試卷的分值沒有平均分配到各個章節,而是主要分布在細胞、新陳代謝與調節、遺傳和變異、生物與環境等重點章節中,這些章節的分值與平時教學的課時分配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因此,有關細胞、代謝、遺傳和生態學方面的知識仍將是2007年高考命題重點考查內容。
2.2命題情境將會更加貼近生產生活實際
利用教材以外貼近學生生活、聯系生產實際和最新科學發展成就的內容作為命題情境已得到越來越多的體現,使得試題內容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增加試題趣味性的同時,較好地考查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精神,促進中學生物學教學中的STS教育的實施。選修教材涉及生物科學的進展,有較強的時代性、創新性和實用性,而這與新課程標準相吻合,因此選修教材的內容應予重視。
2.3 圖表題的比重仍會有所提高
圖表能夠形象地表達生物學現象和生命活動的過程,在考查識圖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等方面,有著比文字檢測更好的效果。因此圖表題的數量和分值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2.4 實驗能力的考查力度還會加大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實驗數量的成倍增加,充分體現了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既有課本實驗,又有實驗設計,還有研究性學習,能全面地考查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科學素養。

3 2007年高考生物復習策略
3.1吃透教材,夯實基礎
雖然高考命題不斷強化“以能力立意”,但并不意味只考能力不考知識,知識是能力的載體,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首先要以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基礎,3年的高考基礎知識題都約有120分,這就要求學生對照考試大綱,認真看書,各個知識點必須逐一復習,在知識點的記憶上下工夫,可設計出課本要點知識填空,結論性語言掃描、相似概念列表辨析等多種題型進行練習,扎扎實實打好基礎,想通悟透教材內容,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同時以主干知識為重點,集中對相關知識和典型習題進行總結和復習,突出對要點知識的鞏固、推敲和挖掘,加強對要點知識來龍去脈的研究。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時要以主干知識為中心,布好點、牽準線,連成網,形成牢固的網絡化知識框架體系。只有基礎知識扎實,基本理論明晰,基本技能熟練,以不變應萬變,才能提高關聯知識的開放性,從而實現知識的躍遷,提高學科綜合能力,在高考決戰中立于不敗之地。
3.2優化方法,提高科學素養
高考試題情境新穎,杜絕陳題,不落窠臼,能力立意高,大搞題海戰術是徒勞無益的。復習方法應從實際出發,注重實效。
3.2.1 貫穿新課改理念,建立知識模型
在新課改中明確提出生物模型的建立是生物學數理思維的一種體現,復習中教師教師應對此給予充分的重視,例如相似結構物質的辨析,可采用集合模型,如圖1。
3.2.2重視圖表曲線,提升解題能力
縱觀近幾年高考試題,利用圖像為背景出題,占分比例較大。以圖表材料為載體,利用所學知識對圖表信息進行分析作答,從而考查考生識圖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及分析表達能力。這類題條件隱蔽,靈活多變具有較好的區分度。
建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利用書本插圖與教材文字對照閱讀,把內容加以形象化,具體化、條理化,使學生努力在大腦中建立生物知識表,當他們考試中遇到這類題目時,相關的圖馬上呈現在腦子中幫助回憶和表達,遇到填圖題更易填注,養成有圖必用的好習慣。
其次,教師平時要加大學生對圖像題的訓練,可以從2方面人手:一要讀懂圖、理解圖,找出圖中的隱含條件,明確圖像和問題之間的聯系,獲取回答問題所需的知識;二要充分利用圖像所給的條件,結合教材中的知識或總結出的規律,進行知識遷移、綜合分析,實現圖像和問題的轉換。
3.2.3訓練開放性試題,提高文字表達能力
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普通高中新課標的進一步實施,基礎性、靈活性和開放性為選題、組題和命題的一個重要方向。教師要使學生注意在表達開放性試題時要特別注意答案的科學性、準確性,正確使用生物學專業術語,全面考慮,答全要點,行文要簡潔流暢。
而要有效地提高文字表達能力,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教師應時時處處創設語言表達訓練與提高的條件,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開口講、動手寫,將多種能力培養與文字表達有機結合起來。
3.3注重實驗,強化多種能力
3年來盡管考試大綱要求的實驗范圍從24個減為17個,但能力要求卻逐年提高,實驗的考查已成為高考試卷的出彩點,已是不爭事實。實驗可以考查考生多方面的綜合能力,是高考考查能力的重要途徑。
復習時,教師一是要把考試大綱中規定的實驗逐個復習,做到:
①熟悉各實驗的實驗原理、目的、材料用具;
②掌握實驗過程(方法步驟)和實驗現象;
③能夠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并得出實驗結論。
二是強化有關高考趨勢方面實驗題的訓練,如實驗設計題、實驗評價題、結果預測討論題等。實驗設計題一定要考慮對照、等量和單一變量3大原則。實驗結果預測題有2種:探究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探究性實驗是指事前不知結果,結論討論時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組合一定要答全,回答的基本格式是“如果(若)……,則……”。驗證性實驗是指已知實驗結果,討論時就是要驗證的結論,不能分幾種情況討論。學生只有領悟實驗基本過程,掌握那些萬變不離其宗的方法原理,高考時當再次遇到新情景題,就不會削足適履的應付了。
3.4關注科技社會熱點,學以致用
聯系生產生活,學以致用是教學的最高追求。注重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查已成為命題趨勢。在掌握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要使學生特別關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與教材內容的結合,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與大棚蔬菜生產、鹽漬食物防腐、植物激素的應用、肥胖、糖尿病、禽流感、骨髓移植等,嘗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中發展能力,決勝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