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讓他們在愛情的路上迷了方向,是誰給他們埋下了錯位情感的禍根,那一份無言的尷尬何時才能從他們心里抹去……
鏡頭一:“每當我看到她,總有抑制不住的沖動”,“她沖我笑了一下,我整天都非常高興,難道她也喜歡我嗎?”看到這一段日記中的文字,你也許會以為是一個男生的日記,記述初戀的感覺,其實,這是一個高中三年級的女生的日記。當女孩的媽媽偶然看到這段文字時,一種難以言表的復雜心情油然而生,一段往事也浮現眼前……
那是女孩剛讀初一時,常向班上一優秀的男生請教學習上的一些問題,被老師不由分說地斷定他們是在談戀愛,讓他們請來了家長。女孩的媽媽,還有老師,你一言我一語地向受驚的女孩,不停地訴說著早戀所產生的多大的危害,并且讓女孩寫了一份又一份深刻的檢討。從此,再也不見女孩與男孩接觸,老師放心了,家長也心安了,卻殊不知,女孩的心中早已豎起了一道對異性恐懼的屏障……
鏡頭二:十歲那年,離婚了的父親帶著我走進了另一個女人家,說:這就是你以后的新家,她是你的繼母。繼母是一個讓人無法想象,極其隨便的女人,或許在她眼中我還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所以,她常常當著我的面換內褲,甚至是月經來了的時候,她也從不避諱。那一幕幕令人骯臟的舉動,不僅常令我感到嘔吐,甚至深深地印在了我腦海中,我開始疏遠她,甚至產生怨恨的心理。
讀書后,這種怨恨發展到只要看到女生,我就有一股惡心感。慢慢,對女生的厭惡相反讓我對男生產生了興趣……
專家解讀:
鏡頭一的故事,家長或老師對于早戀問題經常是一概的封殺,灌輸早戀會對孩子產生多么壞的影響,這很容易導致孩子對異性產生恐懼心理。而孩子同樣是有這種天然的愛的需要,既有愛別人的需要,也有被愛的需要,時間長了,這份無法釋放的愛就會很自然地偏向到同性,覺得和同性在一起安全,又不會受到家長、老師的批評。在這種青春期對性別的界定能力還不是很強的情況下就會產生性別偏移,導致青春期同性戀情況的出現。
鏡頭二的故事,很明顯是繼母的行為深深影響了正在成長中的孩子,不好的行為方式給孩子的心里投下了陰影,隨后的發展就像上面女孩的故事一樣,一種情感找不到寄托時,就會轉嫁到同性身上。
針對這兩種情況,專家會采取什么樣的方式來治療他們呢?
專家支招:
專家的建議是使用厭惡療法。準備幾組不同性別的彩色明星照,并將女性照片和男性照片分別浸泡在香水和氨水中。當浸有氨水的男性照片在欣賞時,刺鼻的氨水氣味便會讓人形成厭惡刺激;當把浸有不同香型香水的女性照片讓人欣賞時,便會聞到芬芳的氣味。如此反復刺激,并指導根據不同的氣味加以想象,以努力喚醒和培養對女性的興趣。同樣,對女孩則是相反使用照片。
針對女孩的情況,專家特別建議:作為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感情,不要以家長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孩子自身的成長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溝通疏導才是解決孩子成長中的問題的最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