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場結束中國化妝品雜志胡迎春主編的約稿電話后,坐在萬米高空,透過舷窗,一片云光舒卷,藍天白云,心曠神怡,不覺耳根盡徹,眼界俱空。不知身在何地,心往何處。“真愛無敵”這4個字躍然而出,細細想來,大概有以下緣由:
一是偶然看到強生的新形象廣告,好一句\"因愛而生!觸動著每一個人心里最深處的柔軟的部分;
二是時尚刊物《VOGUE》中文版第4期的一句宣傳口號:“愛在四月,濃情之選”;
三是閱讀納愛斯老總莊啟傳的近期文章《真水無香》,由感而發;
四是最近關注的上海一個電視節目名稱為《喊出你的愛》。
的確,顧客的忠誠度來自于我們的不斷用心,快速滿足,全心關愛,打造至愛品牌。
陽光普照大地,無為無欲,但卻造就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機;有愛的人,說出話來雖讓人感到平淡如水,卻因愛在心中,反而令人感受到如沐春風。

這是一個日漸商業化的世界。我們無可逃避,也無須逃避。愛心的表達即使有營銷相伴也無損愛的圣潔,而營銷有愛將使我們的企業擁有更多的境界,并使企業與消費者的心緊緊聯結在一起。比如現在各大企業與富商追逐的公益營銷與慈善事業。
營銷有道,情誼無價。我很喜歡\"強生\"品牌的形象廣告,廣告中洋溢著各種各樣的人間關愛:老師對學生的愛、醫生對病人的愛、家人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普通人的面孔、簡單的畫面、真實的細節、干凈的吉他、孩童稚嫩的歌唱,整個廣告清新、簡潔,\"愛\"在每一個細節流露著,從而使得產品廣告與品牌廣告相互支撐,產品形象與品牌形象相輔相成。
夕陽易逝的嘆息、花開花落的煩惱、人生本是不快樂的! 因為擁有的時候,我們也許正在失去,而放棄的時候,我們也許又在重新獲得。對萬事萬物,我們其實都不可能有絕對的把握。如果刻意去追逐與擁有,就很難走出患得患失的誤區。生命給了我們無盡的悲哀,也給來我們永遠的答案。福由心生,力從愿出。修心得福,立愿得力。心中念念不忘的東西會在生活中慢慢成長擴大。利他才能利己,要讓事情發生改變,先讓自己發生變化,要讓結果變得更好,先讓自己變得更好!巔峰的激情創造巔峰的業績!
信息的透明化、注意力的破碎化以及新媒介產品同質化已經讓企業營銷在不斷驅動的新技術環境中筋疲力盡。從新技術到新媒體到新營銷,精確、互動手機互聯網媒體在傳播特性上的改變到底意味著機遇還是挑戰。
如何精準地發現目標和潛在客戶,如何融入他們的生活并且影響他們,一定是要付諸于愛心的潤物細無聲。
競爭的加劇與行業的成熟也催生了細分市場的成長,兒童用品、男用產品、潔面產品、彩妝等領域均有明顯的變化,可謂“紅海更紅,藍海更藍”。
市場主導品牌沒有必要通過價格戰和惡性競爭來淘汰競爭者,從心態上要抹平棱角,不詆毀對手,而應從尋找新的市場契機和時機上角力,通過做透細分市場和提高附加服務的方法來進行和諧競爭,通過調整策略引導對手良性競爭,從而實現收益最大化,共同開拓市場。
你不會發現任何一個國際品牌,不包含一種偉大的人類情感。
不管你是否承認,和消費者談戀愛,一直是品牌塑造者最重要的工作。如果消費者不喜歡,一切都是白搭,不管你的產品多么的優秀,你的技術多么的先進或者你的價格多么的低廉。營銷4P不是塑造品牌的必修課,在體驗經濟時代,在個性化消費時代,消費者唯一關注的是情感認同。
品牌因何而誕生?為了與消費者交流。品牌作為企業產品或者服務的象征,承擔的是溝通與交流的使命,它的目的在于獲取認同、喜好、消費和忠誠。品牌塑造的方法千變萬化,但目的只有一條,建立起消費者的情感認同。
如果可口可樂把消費者的情感拋到一邊,只是宣傳自己的產品有多么好,它能成功嗎?肯定不行,產品和技術只能稱雄一時,而情感則亙古不變,歷久彌新。
用明確的喜歡和愛等字眼確實是傾訴情感的最佳方式,情感訴求是尋求認同、塑造品牌的最高境界,眾多世界知名品牌都精于此道,可惜的是,很多本土品牌卻一直難以入門,總在產品、技術、功能、成分等方面下功夫,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對消費者的關愛。其實我們可以利用我們中國東方文化的獨特性與歷史性,實施品牌引力工程,給品牌注入文化元素,創新傳播途徑與手段,全面提高品牌的新和力、凝聚力與感召力,它使消費者和品牌之間有更多的\"聯絡點\"或\"接觸點\",它使品牌與消費者形成無障礙的互動溝通。
當營銷從“消費者驅動”向“驅動消費者”轉變時,市場研究就要從“消費者調查”轉向“消費者洞察”,產品研發就要從“消費者未滿足的需求”轉向“消費者未意識到的需求”,從研究消費者的“產品需求”轉向研究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需求”。營銷不僅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過程,更應該是引領消費者觀念的過程。
品牌不是屬于企業的,是屬于消費者的,它只有存在于消費者的心中才有價值。因此,我們所有的品牌歸根結底就是要贏得消費者的心。筆者曾在一次論壇上有個“心經濟”的提法,就是要全面地關心消費者。
真水無香,真愛無敵。品牌與消費者間的心心相印,是一種情感的維系,文化的綿延,我們惟一可以做的只是把自己的心靠近它、等待它、理解它、感受它。當代的消費者的概念更為復雜,多角度地關心消費者將創造更多的機會,變消費者\"一次性購買\"成為\"一輩子使用\",將顧客滿意變顧客忠誠。
個人簡介:
張曉冬,工商管理碩士,資深日化行業研究專家、市場營銷策略顧問,知名行業媒體經營專家,多年潛心于日化行業研究,擅長于以宏大視角與前瞻思維進行宏觀戰略研究、可行性研究、品牌策略研究、市場趨勢研究,善于以多角度、全方位整合日化行業的技術與市場資源,創新性提供獨特思考與解決之道.他還是多家行業媒體與網站的特約撰稿人。
手機:13761210159
郵件:zhangxd2008@126.com
編輯/胡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