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有人觀摩的課堂中,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提出的問題,大多數學生的回答幾乎差不多,只有一兩個不同的聲音。這時,教師會因這少許的異音打亂了正常的教學程序而顯得手足無措,草草地一句:“關于這個問題,我們課后再去交流、探討,好嗎?”此時的學生沒有了激情,一句應付式的“好”而結束。
就沖著這少許的異音,我們是不是就簡單地應付一下就行了呢,是不是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備課呢?課堂中出現不同的聲音,給我們提供了反思的機會,備課時,我們不妨多思考一下這個教材怎么教,應達到什么樣的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怎么去解決。
在教學中,即使出現沒有預設到的情況,教師也不必害怕,不要見到學生提出的問題與自己預設的不一致,就一味地“放”到課后解決,要迎著問題去解決。
1.對于能夠在課堂上解決的問題就不要留到課后。
只要教師冷靜處理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探討,做好指導者和組織者的工作,問題可以很容易解決。關鍵是教師不能懼怕。
2.對于一時不能馬上解決的問題可留到課后或下節課解決。
有時,有的問題也不是很容易解決的。對于這樣的問題,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當遇到阻力時,可讓學生通過查資料、上網搜索、咨詢老師等途徑進行解決。這時有些條件和資源,課堂一時無法提供解決。這樣,老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課后再去研究或查完資料,下節課再一起研究、交流。
(廣東省佛山市實驗學校 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