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會發現,即使你覺得平時再沉悶的學生,一到做游戲,或聽故事時,也會十分高興。這說明每個人的骨子里多多少少都有快樂的因子,只不過有些人比較顯性,有些人比較隱性而已。教學中教師如能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激活學生的快樂因子,對培養學生健康活潑的個性,創建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很有幫助。我在一年級數學課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一、教學資源要多樣化
1. 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
新課程倡導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具有極大的優越性。要想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于創設問題情境。這種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那么如何更好地創設問題情境呢?這就要求教師認真鉆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識的內在規律和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通過巧妙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這樣才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問題情境。
例如,在教學《第幾》一課時,我采用了講故事方法創設問題情境。我先在黑板上畫了美麗的森林,然后依次貼上了小白兔、小熊貓、獅子、松鼠、小馬。邊貼邊講故事:美麗的森林里新來了一群可愛的小動物,它們今天都搬到新家了,現在我們一起去看看它們都住在什么地方……這節課我創設了一個生動而有趣的問題情境,我和學生一起編故事,一起講故事,讓他們猶如進入了一個美麗的大森林。通過巧妙新穎的形式,引發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進一步的思維活動。
2.改變例題和練習的呈現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教材已經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課本內容的呈現方式也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但這些畢竟是靜止的東西,要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還有欠缺。低年級兒童往往對活動的事物更感興趣,如能把這些靜止的資源活動化,進一步增加它的趣味性,那一定會牢牢地抓住學生的雙眼。
如在教學《10的認識》一課時,我把0 ~9十個數字設計成擬人化的“數字小朋友”,讓這10個“小朋友”一一在黑板上呈現。看到抽象的數字長上了手腳,變成了會哭會笑的小精靈,學生的熱情異常高漲。
二、讓學生動手操作、體驗
1.給學生創造動手操作、親身參與的機會,讓他們在參與中體驗成功。
如在教學《連加連減》一課時,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天鵝頭飾,并且請班里的9個小朋友戴著頭飾表演天鵝飛來飛去的情景。下面的小朋友一看到這道活動的“例題”,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教師很輕松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2. 利用學生好動及好勝的心理特點,組織一些數學游戲、競賽搶答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
學習競賽以競賽中的名次或勝負為誘因,可以刺激學生自我提高的需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學習效果。一般的學習競賽對于中等的學生影響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會在競賽中通過努力不斷進步。若采用競賽與自我競賽相結合的形式就會使優秀的學生更優秀,后進的學生變得先進。這樣還有利于防止學生的驕傲情緒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學10以內加減法、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復習整理課時,我采用了小組競賽的方式,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競賽分為三部分:口算、我當小考官和搶答思考題。每一項均為全班參與,并從各組選出不同人進行評判記錄該組成績。由于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都很強,以比賽的形式上復習課大大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安排層次性強,同學自己出題考自己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快樂教學”是當代教育界正在深入探討的課題。隨著我國教育體制從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今天,“快樂教學”必將代替傳統的、枯燥的、呆板的教學模式,苦學、樂學、會學,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安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