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三課。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活動和體驗,知道接受別人為自己提供的服務或幫助后,要表示感謝。懂得對勞動者的尊重不僅僅是口頭上的感謝,更重要的是尊重他們的勞動,愛惜他們的勞動成果。
2.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的教育,初步滲透愛的教育。
3.初步學習運用觀察、訪問等方法進行簡單的社會調查,并把所調查到的情況和自己的感受記錄下來,在同學中交流。
教學準備:
1.學生在課前準備短小的文藝節目。
2.準備相應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感受“謝謝”
(課件出示溫馨和諧畫面,渲染課前氣氛。)
師:同學們,上課之前先讓我們一起來放松放松吧,聽首歌怎么樣?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播放歌曲《感謝你》。)
師:這首歌曲中,你聽到最多的是哪個詞?
生:感謝。
【點評:歌曲的引入,既自然生動又讓學生感受生活的和諧,同時引出話題“感謝”。】
師:今天上課之前,老師手里拿的書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我們班的同學幫老師撿了起來,這時我該對她說什么?
生:說聲“謝謝”。
師:是的,在生活中如果有人幫助了我們,我們應該說聲“謝謝”。(板書課題:說聲“謝謝”。)
【點評:用教師自身生活事例,由學生揭示課題,這樣讓學生感到談論的話題來自于自己的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課件播放“感謝”畫面。服務員為我們端茶倒水的時候;醫生為我們看完病的時候;演員們為我們演完節目的時候;電梯工為我們打開電梯門的時候。)
師:當你們遇到這種情況時,你們有什么想說的呢?
生:我們要對他們表示感謝。
師:是呀,一聲聲感謝溫暖了人們的心,它像一座溝通人與人心靈的橋梁,使我們彼此的心貼得更近了。
【點評:多媒體課件出示學生所熟悉的幾個場景,讓學生意識到社會上有許多為自己服務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們表示感謝。】
二、談話交流,感知“謝謝”
師: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說過“謝謝”嗎?給大家講講你們的故事吧!
生:每天媽媽為我收拾書包時,我對媽媽說“謝謝”。
師:是的,媽媽對我們那么好,我們該說聲謝謝。但我想如果學會自己收拾書包,那才是對媽媽最好的感謝方式。
生:有一次我有道題不會做,同桌教會了我,我對他說了聲“謝謝”。
師:你做得很好。
生:有次上體育課時,我摔傷了,老師和同學們把我送到醫務室,我對他們說了聲“謝謝”。
師:學會感謝,我們才能得到更多的幫助。
(板書:幫助。)
生:我每次在飯店吃飯的時候,服務員為我們端上菜來,我都會對他說聲“謝謝”。
師:非常好,別忘了對為我們服務的每個人說聲“謝謝”。
(板書:服務。)
……
師:生活中,我們每天都在得到家人的關愛,還會經常得到別人的幫助、鼓勵,接受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服務,請一定不要忘記對他們說聲——“謝謝”。
(板書:鼓勵、關愛。)
師:我們常常送出自己的感謝,那么你得到過別人的感謝嗎?
生:媽媽生病的時候,我為媽媽倒水、拿藥,媽媽對我說“謝謝你,好女兒”。
師:你真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生:我借給同學一支筆,他對我說了聲“謝謝”。
師:聽他這么說,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心里感到很高興。
生:有一次,我們全班同學為老師過生日,老師對我們大家說“謝謝”。
師:你們為什么要為老師過生日呢?
生:因為老師每天教我們學知識,付出了很多關愛,我們為他過生日,表達我們的敬意。
師:看來你們在得到老師關愛的同時,也獻出了你們對老師的敬愛。
……
師:我相信同學們一定做過很多幫助別人的事情,都得到過別人的感謝。這讓我想到了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點評: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親身經歷入手,引導學生梳理往事,學會觀察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助、服務、鼓勵和關愛,讓學生感到在接受別人幫助和服務后需要說聲“謝謝” 。】
師:同學們,當你們幫助過的人對你們說出了“謝謝”,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心里特別舒暢,很高興。
生:我很激動。
生:得到感謝,我很幸福。
……
師:是呀,這一聲輕輕的“謝謝”太神奇了,它使人與人之間多了一份關愛;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尊重……因為自己所做的事情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勞動得到了別人的尊重。其實不光是你們,老師也是這樣。
【點評:教師這里的設計對學生的文明素養進行了提升,使學生感到: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在得到別人關愛的同時,也為別人付出了自己的關愛。】
三、現場調查,感悟“謝謝”
師:工作在不同行業的叔叔、阿姨們每天都辛勤地忙碌著,為我們提供著幫助和服務。他們得到過別人的感謝嗎?今天老師還特地請來了一位你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清潔工劉阿姨,進行一場現場采訪。
要求:先在小組設計采訪提綱,采訪提綱要跟我們今天的主題有關,設計的問題要跟阿姨的工作有關。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采訪提綱。)
師:現在我們就隆重請出清潔工人劉阿姨!
生:請每組派出代表采訪劉阿姨。
(學生進行現場采訪。)
師:同學們,現在請你們把采訪結果匯報一下吧!
生:我們采訪知道了劉阿姨的工作非常辛苦,她每天天還沒有亮就投入工作,當我們去上學時,她已經把街道打掃得干干凈凈了。每次工作完后,她身上已經是汗水和著泥土了!
生:我們通過采訪劉阿姨,了解到了劉阿姨每天都要拎著撮子和掃帚在街道上走無數個來回,哪個地方出現垃圾她都要隨時打掃干凈。
生:劉阿姨剛才對我們說,每天都會有人自覺地把果皮等垃圾扔到果皮箱內,可也有一些人把垃圾亂扔亂倒,這給劉阿姨的工作帶來了很多麻煩,我覺得這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表現。
師:嗯,你說得很對,這種人確實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
師:(問阿姨。)和同學說了這么多,你有什么心理話要對我們同學說嗎?
阿姨:我想要說的是,在接受他人幫助和服務的時候,不一定說上一句“謝謝”就代表了感謝,還要把感謝體現在行動上!
師:同學們,聽了剛才劉阿姨的心里話,看了剛才的采訪,你們又有什么想說的?
生:我覺得我們應該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
生:感謝不應該光在嘴上,還應該是從心而發的。
師:是啊,不尊重別人的勞動,只是把“謝謝”掛在嘴邊,這可不是真正的感謝。我們再來看兩個情景劇,想一想:小主人公真正懂得感謝嗎?
【點評:請清潔工人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與學生面對面地交流,呈現真實的生活體驗。在與清潔工劉阿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她的工作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從而深刻地體會到她為我們的生活付出的辛苦,激發學生的感激之情。】
四、情景表演,辨析“謝謝”
(學生觀看情景劇表演。)
情景一:一個學生在家里,早晨起床后讓媽媽穿衣服,然后說“謝謝”媽媽。
情景二:校園里,值日生正在打掃衛生,一位同學吃完零食的包裝袋隨手丟在地上,值日生幫他掃起那個包裝袋,他說了聲“謝謝”。
師:同學們,你們的掌聲是對他們精彩表演的鼓勵與肯定嗎?
生:是!
師:得到他們的鼓勵你們該怎么做?
生:謝謝。
生:鞠躬。
師:真好!那你們贊同剛才這幾位同學所表演的行為嗎?說說看。
(學生展開了討論。)
師:是啊,我們要真誠地感謝他們的勞動,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不僅要學會說“謝謝”更重要的是——
生:用行動表示感謝!
師:對,讓我們把感謝體現在行動上吧。
師:我們對人表達感謝的方式還有很多種,你們還想到了什么更好的方式來表達你內心的感激之情呢?
生:不給值日生添麻煩,主動把垃圾扔到垃圾桶內。
生:我要感謝老師,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用優異的成績來感謝、回報老師。
生:我要幫父母做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生:我平時要勤儉節約,不浪費父母辛苦賺來的錢。
……
師:在生活中我們處處得到別人的幫助,我們要用自己的行動來學會感謝。一個眼神、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個動作,無處不閃爍著愛的火花。讓我們將這份愛不斷傳遞,我相信,只要有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生活中將處處充滿親切的問候和真誠的感激,讓我們每個人都在這樣充滿愛的和諧家園中生活、學習!
(板書:感恩行動。)
【點評:本節課的設計不只是引導學生懂得并愿意向他人說“謝謝”,更重要的是給予具體的行動方法指導,引導學生學會用行動表示感謝。體會尊重別人不僅是口頭行動,還要從內心尊重別人,以及他們的勞動成果。】
五、總結升華
(課件出示配樂詩歌《我感謝》,師生一起大聲朗誦。)
師:(課件歌曲《感恩的心》伴奏。)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感謝所有關心我們為我們服務的人,讓我們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吧!下課!
【點評:感人的詩文和歌曲將師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這樣的課堂,給予學生的是美的享受與洗滌。】
總評:課程理念強調“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在本課教學活動中教師既注重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又選擇了適合本階段兒童特點的教學方式。通過采訪、匯報、談話、體驗、交流等形式讓學生“感受謝謝”、“感知謝謝”、“體驗謝謝”、“感悟謝謝”、“辨析謝謝”,進而認識表示感謝的意義。教學活動由淺入深,逐步深入,環環相扣,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獲得直接的感受,達到了以情促行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