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當重視情境教學,在具體生動的場景中,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課堂上,單純依靠教師的語言描述,要求學生進行一定的思維創作,學生會感到很困難或無從下筆,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往往怕作
文,把作文當作苦差事。那么,如何在習作指導中,創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開拓學生寫作思路,為學生習作開辟自由、想像的空間呢?我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嘗試:
一、創設觀察情境,培養觀察力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一切外部信息要通過觀察才能進入大腦。只有熱愛生活并且善于觀
察的人,才能從生活中發現許多可寫的素材,并產生強烈的寫作愿望。如果學生對周圍事物缺乏認識,硬要他們去表達,他們會感到無從下筆。只有認真細致地觀察,才能對事物有全面細致的了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那么怎樣能激起兒童的情感呢?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奇異的自然現象和參與實際生活,此外還必須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渲染氣氛,為學生創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捕捉寫作時機,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經常布置觀察作業,有時也參與其中。春天來了,我會帶著孩子走向大自然,和孩子們一起去尋找春姑娘的笑臉,讓學生到小河邊觀察小蝌蚪。下雪了,我和孩子們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孩子們置身于此情此景中,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常常即興描述他們的所見所聞。他們既在情境中學習語言,也在情境中運用語言,這是真正的語言的綜合實踐。例如在指導寫《記一次參觀活動》的作文時,我布置學生到植物園游玩,并布置了觀察作業:游覽之中選三種你喜歡的植物,認真觀察它的顏色、樣子以及生長特點,回來后畫下來在班里展覽。有了明確的目的,學生們在活動中看得非常仔細,摸一摸,聞一聞,甚至有的同學還專注地拿筆記一記,生怕忘了似的。回來之后,一幅幅逼真的作品誕生了,真讓人目不暇接,作文的第一步——“畫”的工作完成了。接下來進行作文的第二步——“說”,在第一節作文課上,我組織孩子們暢所欲言地把自己畫的植物介紹給大家,讓大家也了解這種植物,喜歡這種植物。學生爭先發言,講起來滔滔不絕,熱烈的掌聲、喝彩聲,不時從教室里傳出。作文第三步——“寫”,安排在第二節課。學生們聽了要求之后,都埋頭在桌子上寫起來,再沒有左顧右盼,呆呆坐著的同學了。有的同學寫到:“美人蕉盛開的花朵從遠處看像一個個小喇叭,可是走到近處看,卻是四、五片花瓣組成。風兒一吹,花朵就像一個美麗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葉子就像一把大扇子,上下晃動;花蕊就藏在花瓣里,如果你用手摸一摸它,手上就會沾上不少花粉,滑溜溜的。再用鼻子一聞,一股清香味撲鼻而來。”精彩的片段真讓我愛不釋手。這種觀察不僅不是負擔,還給了孩子們樂趣,因為有了樂趣所以才會有收效。
二、創設想像情境,激發想像力
詩人雪萊曾說過:“想像是創造力。”人的想像過程,就是創造力的發展過程。作文教學是發展學生想像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上,教師應積極創造想像情境,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努力提高學生的素質。
除了觀察時激發學生想像,在進行思維訓練時更要注重想像力培養。如寫《××的對話》想像作文的片段練習,課堂上,我設計學生喜歡的動畫課件,要求學生想像它們之間會說什么話,會做什么動作,有什么表情和心里活動。接著分組展開討論,讓學生自己選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喜歡的學習伙伴,共同編寫故事,集體創造,把想像的內容具體地講出來。學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啟發、相互溝通、相互學習,使想像更充實、更完善,為每一位學生提供了充分表現的機會、創作的機會,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環境,激起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經常為學生創造激發想像的情境,啟發學生寫想像作文,培養學生的創造想像能力。想像作文是拓寬學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樂寫的文章,把自己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無所顧忌地用各種寫法表達出來,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例如寫想像作文《假如我是______》。因為在學生心靈世界里,都蘊藏著一個個美好的愿望,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和興趣愛好不同,所想像的內容也就豐富多彩了。課堂上教師最大限度地解放學生的思想,給學生一個自由想像的空間,讓學生敞開心懷說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這時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無拘無束地進行想像、構思。有的說自己想當一名考古學家;有的說自己想當一名宇航員;有的說自己想當一名科學家;還有的說自己想當一名探險家……學生的發言生動形象,風趣幽默,用兒童的語言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感受,說出了真情實感。課堂上營造出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氛圍,引導學生充分展示個性,激發了學生求新求異的創造思維。
(作者單位:佳木斯市第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