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課是教科版課程標準教材語文第四冊中的集中歸類識字。內容可分為三部分:一是兒歌形式的導學材料;二是利用“龍龍”的話進行的內容拓展;三是要求會認和會寫本文所接觸的生字。這些字的意思大多與“鳥”字旁和“日”字旁有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鵲、鶴、鶯、鳴、報、拂、暮、昏”8個字,會寫“旁、鴉、與、鴨、鵝、鳴、報、昏、暗、稀”10個字,學習偏旁“方”,鞏固筆順規則。
2.過程與方法:學生在發現探索、合作交流和動手書寫中提高識字、寫字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是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熱愛鳥類和祖國文字的情感;二是培養識字興趣,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卡片、錄音機等。
教學策略:
1.教學方式:利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去看、說、問、想、寫,營造一種開放、探究型的課堂氛圍。
2.學習方式:發現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書寫。
3.評價方式:在課堂學習評價中,嘗試讓自評與互評、師評與生評相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評價中成長。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為識記漢字搭建平臺
(播放課件:由田野、綠樹、花叢、各種鳥構成的從早晨到黃昏,再到黑夜的動態畫面。)
孩子們,這兒美嗎?(美。)大自然真美啊!你們喜歡這兒嗎?(喜歡!)今天,有幾個小朋友來到了這兒,他們要干什么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課件:在前面的畫面中加上孩子們的活動。)
評析:教師創設的情境情趣豐茂,為隨后漢字靈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平臺,營造了人文氣息濃郁的課堂氛圍。
二、寓識于事,加強漢字的識寫意識
1.幾個小朋友在忙著做什么呢?(觀察大自然。)他們都看見了什么?(有烏鴉、喜鵲、白鴿、仙鶴、黃鶯、杜鵑、雞在叫,還有鴨和鵝。)分別出示帶拼音的上述詞語卡片,指生讀、領讀、齊讀。
2.孩子們,再仔細觀察一下,太陽有什么變化?(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說出:日暮、黃昏、雞鳴、拂曉等詞語,并隨著出示上述詞語,相機引導學生讀準字音)你們的音讀得真準,特別是后鼻音,孩子們再一起讀一讀。(復現卡片,學生齊讀。)
3.今天我們認識的字可真多,現在老師想檢查一下大家是不是會認讀了,沒問題吧?(隨機抽取卡片——一字一張且不帶拼音,先讓學生搶讀,再指名學生讀。)
4.孩子們,編書的叔叔阿姨為了讓我們讀起來更加瑯瑯上口,還把我們剛才認識的這些詞語編成了兒歌。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識字》。(師板書課題。)
5.大家打開書,先自由練習讀文,把每個音讀準、讀熟,接著在小組里練習讀。注意:一個讀,三個聽,把兒歌讀順,并把喜愛大自然,喜愛鳥的感情讀出來。(讀后反饋,形式有:自我推薦讀、找伙伴一起讀、小組上臺讀。)
評析:以“小朋友看見了什么?”“太陽有什么變化?”為線索,不僅把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而且使靜態、零散的漢字依附在一個完整、活動的事件中,同時通過形式多樣的朗讀,收到拾零為整,峰斷云連的效果,從而使漢字擁有了靈性。
三、發現探究,挖掘漢字文化的底蘊
1.孩子們仔細觀察這些字,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會發現:鴨、鵲、鶴、鴉、鳴、雞、鵝等字都有“鳥”字旁,它們都是鳥的一種;昏、暗、暮等字都與太陽有關,都有“日”字旁。)
2.用龍龍的話,拓展延伸:你還認識哪些“鳥”字旁和“日”字旁的字?
(全班交流,師適機將學生的答案板書在黑板最右側。)
3.過渡小結:我們的祖先造字都有一定的規律,根據這些規律可以幫助我們掌握漢字。他們真了不起,給我們留下世上獨一無二的漢字,我們應該為擁有這些舉世無雙的漢字而自豪。
評析:采用這種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的探究性學習方法,是以人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對《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語文教育要遵循語文教育規律的理念的具體落實,及對漢字文化底蘊的充分挖掘。這對于學生吸納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四、寫字指導,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1.讓學生觀察,按結構把10個要寫的字分成獨體字、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三類。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憶:你和哪個生字寶寶交上了朋友?應怎樣記住它們呢?
(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充分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3.指導書寫。
(1)書寫上下結構的字:旁、昏。
A.學寫“方”字旁;
B.觀察“旁”字每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探討書寫時應注意什么;
C.師范寫,然后學生仿寫;
D.指名板前書寫;
E.師生點評;
F.學生自己試寫“昏”字。
(2)學寫左右結構的字(這是本節指導的重點):鴉、鴨、鵝、鳴、報、暗、稀。
A.指導書寫“鵝”字;
B.指導書寫“暗”字;
C.學生小組合作學寫其余5個字。
(分別指名板前書寫,師生點評,修改自己的字。)
(3)學寫獨體字“與”。
A.指名板寫;
B.師生點評、修改。
評析:發展教師“導”和“扶”的作用。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歸類引導,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的有效時間,抓住重點、難點,以點代面,積極引導學生發現規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課堂的主角。
五、鞏固練習,總結回歸
1.找朋友游戲:請3名同學拿著“日、方、鳥”做偏旁朋友,再請幾位同學拿著“口、氏、甲、我、牙”等字的卡片,然后在《找朋友》的音樂聲中,3位偏旁朋友開始找朋友。每組成一個漢字,學生讀一讀。
2.課件再次展示大自然風光,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喜歡、愛護鳥類的情感。
評析:把學生引進大自然,陶冶了情操,培養了學生關心生活、認識生活、創造美好生活的習慣。
總評:
1.尊重學生的差異,相信學生的能力。
在本節課中,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服務于學生的差異,讓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課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多種形式復現生字,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受興趣和情緒所支配,容易被新鮮的刺激所吸引。在本節課中,教師采用多種形式復現生字,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學生的無意注意被充分利用,有意注意也被調動起來。
3.創設大自然情境,在情境中識字。
識字教學的最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但對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似乎更應該培養他們的識字興趣。真正的“興趣”能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和表現欲,成功地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潛能。創設大自然美好情境,用意正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