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內容:
遼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上節課學生對生活中的綠色植物有了初步的感受和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生活中綠色的空間。教學安排從孩子的生活入手,從認識綠色食品開始,進而理解綠色產品、綠色消費等概念,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綠色,綠色已成為各個領域中健康、環保、向上的代名詞,體現“回歸生活”的課程理念。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綠色的含義,了解必要的環保常識。培養學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實踐調查、發現與創新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明白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從自己做起,為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盡力,形成一種創造美好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綠色食品。
教學難點:理解綠色。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上節課,我們己經感受了綠色,綠色能給我們帶來清新、美好的環境。你們喜歡綠色嗎?那你們知道生活中還有什么是用綠色來命名的嗎?它們都是綠顔色的嗎?好,今天我們就來共同認識生活中的綠色。(教師板書課題。)
[評析:這樣的導入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使學生帶著興趣、帶著問題進入這節課的學習。]
二、創設情境,認識綠色
師:同學們,這是我收集到的一個會標,你們見過嗎?你知道它象征的意義嗎?(教師出示齊齊哈爾市綠色食品博覽會會標,如果學生答不上來或答不完整,教師給予及時的補充并作簡要的介紹。)
師:同學們,我市從2001年起,每年都要召開一次非常盛大的綠色食品博覽會,你們參加過嗎?能說說當時的盛況嗎?你們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因為“綠博會”就發生在同學們身邊,備受人們的關注。這時學生有可能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說出“綠博會”開幕式的盛況,也有可能說出“綠博會”中一些精彩的文藝節目,或者是某一具有特色、印象深刻的食品。教師播放綠色食品博覽會開幕式及綠色食品展廳錄像。)
師:同學們,通過錄像,我們看出,成功舉辦一次綠色食品博覽會,不但要有豐富的綠色食品,而且還要對產品精心分類,布置展廳,突出食品特色。同時,為了使中外客商對產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還需要有人為產品的產地、特色進行詳細地說明。就像旅游景點的導游一樣,她們是形象大使,她們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成為一名形象大使可以說是一件很光榮的事,你們想不想也來做一名形象大使啊?
師:好,課前我讓大家收集了有關綠色食品的資料,收集到了嗎?讓我們共同為收集的產品布置一個展廳,也來做一次綠色形象大使好嗎?請大家看:這是四組模擬展臺,下面以小組為單位,把收集到的齊齊哈爾市各地的綠色食品圖片或包裝貼在模擬展臺上。每個小組布置一組展臺,然后小組同學根據掌握的資料以形象大使的身份互相介紹自己所收集的綠色食品的特點。比一比,看誰的展臺布置得科學、井井有條;誰的介紹恰到好處。
(待學生布置完畢,教師和其他組同學以參觀者的身份參觀。學生介紹綠色食品的同時,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并對分類合理的小組給予充分的肯定。)
師:你能告訴我這些食品為什么要用綠色來命名嗎?(因為這些食品無污染、環保。)它對人類有什么好處?(有利于身體健康。)怎樣辨別綠色食品和非綠色食品?(針對這個問題學生會指出他所收集的包裝袋上的綠色食品標志。這時教師在大屏幕上出示綠色食品圖標。)
師:同學們,誰來說說它的含義?(學生回答,如果講解不全面,教師給予補充。)
師:我們一起來看這個圖標,它由三部分構成:上方的太陽、下方的葉片和蓓蕾。標志外形為正圓形,意為保護、安全。整個圖形描繪了明媚陽光照耀下的和諧生機。它告訴我們貼有這種標志的食品是安全的、無污染的,提醒人們要保護環境和防止污染。綠色食品商標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的還有以下三種形式。(教師出示另外三種形式的圖標,并告訴同學們帶有這些圖標的食品也是綠色食品。)
師:通過剛才參觀,我看到大家搜集的綠色食品資料很齊全,而且按類擺放、井然有序,大使們講解得很生動。下面,我們評出優秀展臺和優秀形象大使。(評出后,教師為學生佩戴紅花。)
[評析: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注重挖掘生活中的課程資源,以人人皆知并參與的綠色食品博覽會為載體,使課程內容來源于學生生活,貼近學生生活,并通過設計模擬展廳,提高學生的認知興趣,師生互動、暢所欲言。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整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合作討論、合作創新的能力。]
三、拓展知識,課外延伸
師:同學們,隨著綠色食品博覽會的成功舉辦,人們的環保意識逐年增強,單一的綠色食品消費己滿足不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綠色消費需求,更多更好的綠色產品將會走進人們的生活。人們都在追求綠色,除了無污染的食品用綠色命名外,還有哪些產品是用綠色命名的?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如無氟摩絲、無鉛汽油、無磷洗衣粉、低噪音洗衣機、節能螢光燈等都是綠色產品。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標志,你們發現了嗎?請同學們打開教材36頁,認識中國環境標志,并齊讀右邊的一段文字。
師:這些產品為什么要用綠色來命名呢?
師:除了綠色食品和綠色產品之外,你還知道哪些事物是用綠色命名的?(依據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應點出這些概念——綠色奧運、綠色上網、綠色計劃、綠色消費、綠色貿易、綠色建筑、綠色行動、綠色通道等。)(教師再出示太陽能熱水器、風力發電廠、水力發電廠圖片,師生共同探討、理解太陽能、風能、水能、地熱能等都屬于綠色能源。)
師:同學們,下面依據自己的需求、社會的發展展開想像:你還能說出哪些事物可以用綠色來命名?(這時教師對每一個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充分的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創造欲望。)
師:讓我們想像一下,未來的“綠博會”是什么樣的盛況呢?到那時展廳里展出的又會是什么樣的產品呢?請把你們的想法、建議寫下來,用你們的智慧、豐富的想像,為未來的“綠博會”提交一份合理的方案,并設計一個有特色的會標,然后提交給“綠博會組委會”。小組討論,組長組織好,按順序發表自己的見解。(學生匯報。)
師:綠色、環保、健康己成為我們家鄉人一個永恒的追求。隨著經濟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家鄉一定會建立起更多的綠色產品生產基地,開發出更多的綠色資源,形成更完善的綠色服務網絡,讓家鄉走向世界,讓綠色永駐鶴城。
[評析:通過對知識的拓展、延伸,學生加深了對綠色的認識,讓學生全方位地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通過想像、討論、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通過對綠博會的設想,培養孩子關心家鄉、建設家鄉的責任感。]
總評:
本節課教學設計成功之處在于:
一、通過兒童的生活進行教學
杜威說過:準備生活的唯一途徑就是進行社會生活,離開了任何直接的社會需要和動機、離開了任何存在的社會情境來培養兒童,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過做動作教兒童游泳。
本節課教師挖掘學生生活中的課程資源,以齊齊哈爾市綠色食品博覽會為載體,學生通過搜集綠色食品資料、做形象大使,向大家介紹自己展臺中的食品,來認識綠色食品及其標志,從而理解綠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掌握生活中的技能,樹立環保意識,在生活中學習生活。
二、教學注重發展學生的能力
教師通過設計學生搜集綠色食品資料,課上布置展臺、匯報講解等活動,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分類處理信息的能力及組織語言的能力;通過說一說還有哪些事物可以用綠色來命名,及設計下一次綠色食品博覽會的方案和會標,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三、合作學習效果明顯
教師創設情境目標明確,從小組布置展臺到形象大使匯報,再到給綠博會組委會提建議、設計下一次綠色食品博覽會的會標等,都是需要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完成的,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提高了他們的合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