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雙關法呢?所謂雙關法就是利用詞語具有多重意義的性質,刻意使其具有雙重含義,以達到此言為彼意的表達效果。雙關應用頗廣,下面就有這樣的兩個例子。
其一,雙關是用于抨擊時政的有力武器。
有一次,魯迅的侄子問他:“伯父,你的鼻子怎么又扁又平?”魯迅回答說:“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四周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么?”
魯迅先生借用語言的多義性,一語雙關,揭露了社會的黑暗,諷刺了時局的動蕩。其二,雙關還是懲治壞人的巧妙手段。
鄭板橋年少聰穎。他家鄉有個財主十分霸道,人們在路上見到他都得叩頭,讓路。鄭板橋設法要治一治財主。他和給財主喂驢的孩子商量好,每天背著財主,向驢鞠個躬就打一下驢,再鞠個躬又再打一下。后來,只要鄭板橋向驢鞠躬,驢就驚跳起來。一天,鄭板橋見財主騎驢過來,沖著驢子就鞠躬,驢子亂蹦亂跳,把財主摔倒在地上,磕得鼻青眼腫。過了幾天,財主又騎驢出門,鄭板橋連忙迎上去鞠躬,驢子又驚得亂蹦亂跳起來。財主急忙下驢,哭笑不得地說:“小板橋,你小小年紀就這樣知禮,實在難得,以后就免了你的禮吧。”小板橋高興地說:“那我還得謝謝你這條蠢驢呢?”財主忙說:“不必!不必!”鄭板橋妙用雙關法,痛快淋漓地諷罵了財主,令人看后拍手稱快。
除了上面兩種具有攻擊性的應用之外,雙關還可用于調侃生活,為生活增添不少歡樂。
小亮出院了,高興地向醫生告別:“再見,醫生!”小亮的奶奶在一旁聽了,很生氣地說:“再見?你還要來醫院嗎?”
小亮慌忙改口說:“那……醫生,永別了!”小亮在這里無意之中撞上了雙關運用,弄得表達更為糟糕。
假設有甲、乙、丙三個人,雙關最大的妙處就在于,甲聽著似乎覺得乙在說自己或是在說丙,但甲聽得出來,實際是在說他自己。這樣,說者就處于主導地位,可進可退,游刃有余,而聽者卻找不出借口反擊,只能默默承受。
雙關,即利用語音或語義上的聯系,有意使某一詞語牽涉兩個事物,從而具有雙重意義,造成一種言在此而意在彼或亦此亦彼的效果。
雙關可以分為兩大類,即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
(1)諧音雙關即利用語音相同或相近的特點,使某一詞語字面上在說此,用意上卻指彼。
明代馮夢龍的《古今譚概,機警部》之中有這么一個笑話:在明宣宗宣德年間和明英宗正統初年,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共同執政。當時,有一個叫齊雅秀的妓女,極其聰慧靈巧。
一天,三楊讓她去助酒,眾人對她說:“你能不能讓三位閣老大人笑一笑呢?”齊雅秀回答:“我只要一入酒席便能讓他們笑。”
于是讓她去見三楊。等到見面,三楊問齊雅秀:“你為什么來晚了?”她回答說:“我在看書。”三楊又問:“看什么書?”
她答道:“是記敘古今貞節孝女的《烈女傳》。”三位閣老一邊笑著,一邊罵她:“母狗無禮!”齊雅秀馬上反唇相譏:“如果我是母狗,你們幾位就是公猴了。”一時間,這段故事在京城中四處流傳,世人大稱其妙。
齊雅秀最后所說的話是諧音雙關,既可理解為“公侯”,又可理解為“公猴”,表面上說的是前者,實際上說的是后者。“公侯”的地位高商在上,權勢顯赫,威震八方,而“公猴”則一下子降格為低下的動物,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對比,令人忍俊不禁。這個地位低賤的妓女巧妙地運用雙關,還擊了權傾朝野的三楊,捍衛了自己的人格尊嚴,這種機智,令人欣賞。
清代游戲主人的《笑林廣記》第一卷有一則《田主見雞》的笑話:有一個富人,家中有好幾畝多余的田租給張三種,每畝索要一只雞。張三把雞藏在背后,富人就沉吟著說:“這田不租給張三種。”張三連忙將雞獻出,富人接著又說:“不給張三卻給誰?”
張三說:“你先說不租給我,后又說租給我,這是為什么?”富人說:“當初是無稽(雞)之談,后來是見機(雞)行事。”
無稽之談的“稽”與見機行事的“機”與“雞”都是同音字,在這特定的語言環境里作兩種理解都可以。
梅貽琦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時間很長,而清華大學從1911年開辦時起,大約換了十幾任校長,有的只做了幾個月,有的還沒上任就被學生抑制掉了。
有人問梅貽琦:“怎么你做了這么多年?”梅貽琦笑道:“大家倒這個,倒那個,就是沒有入愿意倒霉(梅)吧!”
梅貽琦對于別人問他怎么做了多年的清華大學校長,巧妙地利用了“倒霉”與“倒梅”這一語音上的相同之處,一語雙關,避免了自我欣賞、自我褒獎,顯示出謙遜和幽默的品格。
(2)語義雙關即利用詞語的多義性。使之言在此而意在彼。如雪屏先生的《幽默對聯》中載:宋朝有個紈绔子弟,以“詩才”自居。他聽說歐陽修吟詩作賦如行云流水,就想找歐陽修比試高低,于是攜著幾冊唐詩就上路。途中,他看見路旁有一株枇杷樹,長得特別古怪。頓時詩興大發,吟誦起來:“路旁一古樹,兩個大’廠權。”但吟完這兩句就再也吐不出詞了。
歐陽修正好路過這里,就給他續了兩句:“未結黃金果,先開白玉花。”
“詩才”聽了不由得點頭稱贊。于是二人結伴而行。路過河邊,“詩才”又吟道:“遠看一群鵝,一棒打下河。”吟罷兩句,又沒詞了。
歐陽修笑了笑,續道:“白翼分清水,紅掌踏綠波。”“詩才”拱手道:“好,想不到你也會來兩句,我們一起去拜訪歐陽修吧!”
于是二人來到渡口,上了小舟,“詩才”又詩興大發:“詩人同登舟,去訪歐陽修。”歐陽修哈哈大笑:“修已知道你,你卻不知修。”
這個“修”宇明說的是歐陽修,卻暗名“羞”的意味,雙關的幽默確實高明。
南宋的張俊貪財好利。有一次,宮中的優伶為皇上演戲,扮作一個善于看天象的術士。他說:“人世間的貴人,必定應合天象,如果用渾天儀來觀看他們,就只能看到星星看不到人。現在沒有渾天儀,可以用一枚銅錢代替。”
讓他看皇上,他從錢孔一看,說:“這是帝星。”看秦檜,說:“這是相星。”看韓世忠,說:“這是將星。”輪到看張俊,說:“看不見星。”
大家大吃一驚,叫他再看一遍,術士說:“到底還是看不見星,只見張王坐在錢眼里。”滿座大笑起來。
宮中優伶所表演的節目意在諷刺張俊的貪財好利,節目的關鍵在最后一句:“只見張王坐在錢眼里”,這也是一語雙關。
雙關集明與暗、藏與露于一個詞語之中,它蘊含著說話人的語言智慧。從信息接受方面看,聽者需要借助于語境去悟說話人的言外之意。當順利地由詞面意義轉入詞里意義時,便會由衷地產生解碼成功的欣喜快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