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研究員,中國教育協會理事,中華醫學保健國際究院研究員。著有《心理咨詢實用技術》等心理學著作30余部,從事心理咨詢和研究工作20余年,接待各地界心理求助者無以記數,享譽全國》
有一天,我的心理咨詢室來了一位少婦,她講述了這樣的故事:
我好像有了心病,做事總是思前想后,不知怎樣表達我的內心感受,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65377;別人一個熱情的招呼,會讓我很高興,反之哪怕是一個眼神不對,我的心情就墜入低谷#65377;我知道應該擺脫別人的影響,但是做不到#65377;我心情不好時經常胡思亂想,根本無法控制,越想越傷心,越想越覺得活著沒勁#65377;
結婚幾年來,我和婆婆沒吵過一次嘴,沒打過一次架#65377;并不是沒有矛盾,而是因為我是一個沒有個性沒有主見膽小懦弱的人,一切都聽別人的,習慣了#65377;即便有時婆婆的話讓我心里很生氣,當時也不反駁#65377;
我現在的性子越來越壞,心里特別煩#65377;我愛人上班早出晚歸,一天不著家,挺不容易的#65377;可是,他一回到家里我卻看他不順眼,弄得愛人也很困惑,常常對我說:你這是怎么了?面對4歲的孩子,我雖然盡量克制,但有時腦袋一熱壓不住火就對孩子大發雷霆,把孩子嚇得直哭#65377;我這是出了什么毛病?我該怎么辦呀?
聽完故事,我情不自禁地笑了:不是嘲笑,是你的心病反映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心理現象#65377;不信,我給你講個故事,你也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的#65377;
一位丈夫在單位受了冤枉,心里憋著一肚子氣回到了家中#65377;本想好好放松一下,沒料到和妻子不過幾句話,就鬧了起來#65377;面對丈夫的大發雷霆,妻子莫名其妙#65377;正好一肚子氣的時候,6歲的兒子小建跑回家#65377;“你為什么才回家?!”妻子滿腔怒火,抬手給了兒子一巴掌#65377;小建剛才還高高興興的,讓媽媽一巴掌打得不知如何是好,正不知如何發泄的時候,回頭看見了小花貓“喜歡”在院子里朝自己搖尾巴#65377;小建轉身來到院子,一腳踢在“喜歡”的肚子上,踢得“喜歡”跑出去老遠,回頭朝小建嗷嗷地直叫,那叫聲分明是在表達自己的強烈抗議和極度困惑:我不是你最喜歡的好朋友嗎,今天為什么平白無故踢我?
聽到這里你已經暗自好笑了吧:真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65377;小建爸爸在外面的火氣,轉來轉去,最終轉到了小花貓的身上#65377;這是小花貓無論如何也鬧不明白的道理,它只有困惑了#65377;可你能夠明白其中的道理#65377;這個故事中的道理在心理學上叫做“轉移作用”#65377;
人們常有一種心理傾向,把自己對某一對象的憤怒或喜愛的感情,由于某種原因無法面對對象直接表達或發泄,而轉移到其他較為安全或較為大家所接受的替代性的對象身上,從而滿足情感需求,化解心理焦慮,緩解心理壓力,維護心理平衡,這就是轉移作用#65377;這是人們常用的一種心理防衛機制#65377;
轉移作用雖然可以讓人的心理壓力得到一時的緩解,但往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65377;對此你有切身體會#65377;既然你心病的根源是婆媳關系造成的心理壓力,那么還是采取積極的心理自救策略,妥善地調整婆媳關系為好#65377;
一是進行性格重塑#65377;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學會表達自己的心聲,學會主動和干練#65377;慢慢地就會贏得婆婆的喜歡#65377;
二是學會心理換位#65377;多站在婆婆的角度來看問題,就會對婆婆有較多的理解#65377;你一定愛你的丈夫和孩子,他們同時也是婆婆最親近的人#65377;你們婆媳之間就是這樣地親情相連#65377;仔細想想這些,對婆婆會多些諒解和理解#65377;
三是增進心理溝通#65377;婆媳吵架當然不足取#65377;但你把怨氣都憋在心里,比爭吵也許更有害#65377;你的心病主要不是因為婆媳矛盾,而是因為你在人際交往上缺乏表達和溝通而形成了心理壓力#65377;溝通當然不一定要吵架#65377;退一步說,即使爭辯兩句,只要對婆婆心存愛意,也比憋在心里好#65377;此外,你還可以和丈夫做些交流,也比拿丈夫出氣要好得多#65377;
四是來個虛擬宣泄#65377;家庭生活中原本不是找什么是非對錯,而是個心理調節問題#65377;隨便畫一個人物頭像來象征婆婆,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你面對頭像,盡情地表達你的抱怨,你心中的壓力就宣泄出來了,心情也就輕松了,好比一場大雨之后空氣會格外新鮮一樣,你的心中也會有一片晴空#65377;
只要婆媳關系給你帶來的心理壓力得以化解,你的心病就會隨風飄散,你就不用再拿愛人和孩子當替罪羊了,你也就會用燦爛的笑容來面對家人,享受家庭的溫馨和生活的陽光#65377;
(責編江有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