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是2006年6月7日,外面剛剛下過雨,天色清澄,空氣清爽。我認真地寫著這篇文章。
整整一年之前的這個時候,我正坐在靠窗第一排的座位上,用黑色水筆認認真真地往語文A卷上寫高考作文。陽光明媚,透過窗格投在我的桌上,有些耀眼。
居然真的都這樣過去了。
似乎漫長無邊的高三,那場仿佛承載了人生全部意義的高考,我曾經(jīng)以為會永不磨滅的高中生活。
我不知道該用怎樣的文字來描述那段生活,可能當我把所有書本資料分門別類的裝好放入紙箱推入床下的那一刻,仿佛許多記憶也在剎那間離我而去,灰飛煙滅。
高三于我而言似乎并不是首尾清晰輪廓分明的,它像奔馳的列車外飛速掠過的風景,明明是確實存在的,可過去之后,只留下一片模糊混沌的印象。惟有一些零散的片段,如同停站時定格的畫面,不經(jīng)意間留在腦海,異常清晰。
高三開始了
高二的暑假是意料之中的短暫。
期末考試之后,沒有一天的停頓,我們就開始了補習——不是正規(guī)的學校補課,而是班主任建議下全班同學報名的一個“課外補習班”。
我上的高中是一所因驕人的“奧賽”和保送成績而傲視群雄的省重點,學校下設有一個開辦各種補習課程的教育機構,從小學奧數(shù)到各科先修復習應有盡有,所有課程的講授均由我們學校的老師擔任。大概由于家長們對“二中”聲名的仰慕和對二中老師的信賴,我們學校的所有補習課程都是期期爆滿,尤其到假期和學期初的集中報名時間,很多家長從半夜就趕到報名點排隊,以求第二天九點開始辦公的時候能趕早報上名給孩子找個好座位。
我一向是不報課外班的人,所以不了解行情。第一次聽說時也頗覺訝異,或者說并不相信。可當自己終于也不能免俗成為其中一員時我才知道原來此言非虛。
我媽媽離家時是凌晨四點,外面下著中雨,本想著應該沒什么競爭對手了,可當她十分鐘后到達學校時發(fā)現(xiàn)早有守候了半個晚上的家長們撐著雨傘穿著雨衣整整擠滿了半條人行道……
近一個月的補習結束后有七天左右的暑假,我用這段時間在趕完了作業(yè)的同時去西安參加了第三屆美文寫作大賽。回家后的第二天,2004年8月1日,我重新回到教室,正式開始了漫長且不知結局如何的高三。
我把從西安帶來的證書交給語文老師,簡單說清楚比賽的題目和經(jīng)過,然后安安靜靜回班,坐下讀書。
那天是陰天,教室里開著燈,白蒙蒙的日光燈并不能讓屋里顯得明亮。下課了,沒什么人離開座位,我坐在后排,走進來時可以看見滿是深埋在書堆里的背影。
高三了,我淡淡地想。
其實一切,也并沒有什么大的不同。
這似乎就是我們班一直以來的風格。
高二分班,理科重點班和英語特長“國際班”里分出來的學文的學生一起組成了這個新的“02文二”。老師說,你們是二中歷史上空前強大的一個文科班。
從高二下半學期開始,我們班從來不用任何人維持紀律,有沒有老師監(jiān)督?jīng)]有任何區(qū)別。
上課時絕對不會有人講話或做小動作,自習課亦是如此。課間大多數(shù)人不離開座位,去廁所或累了要出去轉轉的人輕手輕腳自行離開,就連學校安排的活動課最少也有四分之三的人留下學習。
我們沒有經(jīng)歷高二暑假好像即將奔赴刑場似的“最后的瘋狂”,也沒有高三伊始要“大干一場”的摩拳擦掌,老師們照常講課輔導留作業(yè),一直強調時間緊迫競爭激烈的班主任也沒有一句“動員”性質的講話。所有的同學都似乎一如既往地平靜而坦然。
一切都輕巧平穩(wěn)地沿原有軌跡繼續(xù)前進,順其自然又理所當然。
“你們班一貫就這么變態(tài)。”曾有鄰班同學無奈地給過我們這樣的定論。
微笑。在那樣的環(huán)境和形勢下,“變態(tài)”也并非不是好的評價。
然而那時,我對自己其實已經(jīng)無比熟悉的場景,卻有些迷惑。
在西安的三天接觸到了許多同齡人,與他們所說的恣意飛揚的生活相比我身處的就仿佛是另外一個世界。
我們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就習慣了這樣的沉默和對很多東西的放棄。我不知道如果把精力從書本轉移開來,我不得不面對的高考會呈現(xiàn)出一種怎樣猙獰的面貌。
和朋友講起這樣的困惑,換來對方蒼白而無奈的微笑。
其實也不需要解答。這個世界上不是沒有天賦異稟的人,可惜不是我。
我們各有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面對山一樣橫亙面前無從回避的高考,我們并沒有太多的剩余時間用來疑惑,嘗試,或改變。
我們可以做的只是按自己習慣的路走下去,努力走得意氣風發(fā)義無反顧,因為我們無從回首,也根本不能選擇。
那段回憶哪兒去了
我實在不記得那些日子是怎樣過來的了。似乎每節(jié)課都那么漫長,總要掃一眼手表想一下還有多久下課,而每一天卻都那樣地短暫。剛剛來到周一,轉眼就又是周末。我經(jīng)常會想有些什么課程還沒有看,要用這個時間系統(tǒng)地從頭看一下,可到了周日不知怎么就那樣荒廢過去了。也不叫荒廢,心里一直惦著要學習的,也沒有出門逛街閑轉,但晚上想想,似乎仍是沒什么收獲。不禁后悔如果一早起來便怎樣怎樣就好了……不過等到下一周結束,卻依然在困倦與歉疚遺憾的糾纏中沉沉入夢……
覺永遠睡不夠,題永遠做不完,每天離校時騎著自行車飛快掠過夜晚空曠冷落的街道。尤其是冬天,整條街上幾乎沒有其他人,空氣凜冽,橘紅色路燈透過蒙在燈罩上的塵土在高處發(fā)出迷蒙而沒有絲毫溫暖的光亮。
日子那般岑寂,幾乎要磨盡人的心性。
在那個時候,我和很多同學都期待的,不過是那樣帶點空茫的溫暖的人間煙火氣。講臺上的講解,自習課的輔導,這些也仿佛都模糊了,只留下我由衷的感謝和敬重。
不過仍然記得每天最忙的是數(shù)學老師,我們可愛的圓圓從一踏進教室門就不再有輕易脫身的機會。教室最后一排擺一張桌子,圓圓就坐在那里等有問題的學生一個個過去。其他各科老師背著手在教室慢慢轉著等有問題的同學舉手就趕過去……
班主任的教導確實是深入人心的,數(shù)學在每個同學心中都有無可替代的地位。每節(jié)自習課上大伙埋頭寫寫算算的樣子讓人疑惑這到底是文科班還是理科班……
剩下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市里的模擬,校際的聯(lián)測,學校的月考……各種各樣的考試越來越多,這種一場接一場的家常便飯般的考試,讓我們漸漸從忐忑不安變得麻木而不那么介意。真正的較量是六月初那兩天,隨著時間的迫近我們也越來越不在乎這眼前的“小測試”究竟有怎樣的結果。
所有的目光,都凝滯在最后的目標上。
該來的總會來
2005年的6月7日,陽光明媚,完全看不出前兩天有瓢潑大雨的痕跡。
或許就是這樣,經(jīng)歷過那么多艱辛拼搏之后,老天也會讓陰霾散盡露出明媚的陽光。
考場還沒到開放的時間,學校外面的便道上就已經(jīng)擠滿了家長和成群結隊的考生。
我到了之后就下意識地尋找其他同學——一張張臉看過去,青春明朗的,或說或笑,都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樣子。
總算看到了,于是分開人群擠過去。同學們這個時候都變得分外熟絡而親近,隨意地說上幾句,也沒有刻意回避高考的話題。是啊,都已經(jīng)站在這里了,又何必自欺欺人故作輕松。
或許那個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很踏實很安然地有了一種勇氣橫生的感覺。
真正的考試并沒有什么特別的,第一科語文一向是我的長項,題目不難,作文也發(fā)揮得很好。其實一年以來每周一篇的訓練,無論什么題目我應該都可以從過去的素材和舊稿里很容易地套過來。但是第一天下午的數(shù)學卻考砸了。
當晚也沒怎樣,和爸媽說了沒考好,照常吃飯看電視,晚上背背文綜,困了就睡了。
難關在第二天早上,起來后忽然完全喪失了面對的勇氣。從小到大這么些年,我第一次感覺到“心慌”,真的是心慌。
我躺在床上不停地流眼淚,我覺得恐懼,我不知道在剩下的這一天考試里又會遇到什么,如果文綜也沒有把握我不知道還能不能經(jīng)受起壓力。
后來到了考場,我跟同學講我昨天的數(shù)學考砸了,小武拉著我寬慰了半天,她說沒事的,今年數(shù)學確實出得挺難的,好多人都做得不好……
過了會兒,我就一點不適的感覺都沒有了。可能真要面對的時候,反而能鎮(zhèn)定下來。
第二天的考試我發(fā)揮得也算正常,遇到生疏的知識點也沒有慌亂,早上的可怕的情緒總算過去了,沒有帶來任何不良影響。
不過想起來,還是覺得心有余悸。
后來英語也考完了。我們來到校門口時還不允許離開,和很多人一起擠在鐵欄桿的大門前,看著蒼灰的天色和外面凌亂的街道,隱隱有了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解放了。”想要刻意擴大自己的喜悅,但是,并沒有如自己曾經(jīng)以為的那般有如釋重負的輕松。 一切,就這樣結束了嗎?
未曾終結
從最后的成績來看,基本算是發(fā)揮得還可以。文綜英語都正常,數(shù)學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樣慘到極點,語文如我所愿得了很高的分數(shù)。我覺得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高考還是很公平的,只是在應有的水平內有小小的波動。學得比較好的科目自然不會差,也不要奢望本來就不是很好的科目會在最后時刻超常發(fā)揮。
任何投機的想法在高考面前都太兒戲,我們能做的只是在過程中一步步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
還記得在復習的最后階段,路過旁邊的復讀班,他們正在開班會,老師站在前面非常嚴肅非常鄭重地對學生說:“人生并不是只有這一次機會……”
朋友扭頭說:“人家都考過一次了,還怎么著呀?”
我笑笑,沒說話。
我們沒有任何輕視或嘲弄的意思。其實復讀真的一點都不丟人,那只是對韌性和勇氣的又一次巨大的挑戰(zhàn)。
而我自認,根本沒有再次面對的信心和勇氣。
大家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
河北省的文科狀元,探花以及第五名都出自我們班,全市前十名我們班占了八個。
五個北大,四個人大,兩個復旦,還有同學去了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中央財經(jīng)大學,四川大學,對外經(jīng)貿大學,北二外……
我有一段時間認為這就是高三,是高中留給我們的全部。但后來才發(fā)現(xiàn),其實那些日子給我?guī)淼挠绊戇h遠沒有消失。
是在過了很久之后我才明白,自己曾經(jīng)希望快些擺脫的生活原來是那樣值得銘記。
在踏入二班之后我才懂得了“學習”的真正含義:老師的強調和同學們的實踐讓我相信,原來努力和付出真的是取得進步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我經(jīng)過了多少?我看到了多少?刻苦其實一點都不可笑!努力,哪怕看起來似乎徒勞的努力也一點都不可笑,我曾經(jīng)的不屑一顧是因為我淺薄到對其不相信也做不到!
能夠保持那種狀態(tài),從早到晚不浪費一分一秒,全力以赴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真的需要超凡的意志和不懈的追求。做到這點的人才叫真正的優(yōu)秀。
不要說高考中取得佳績的人都是“讀死書”的呆子,我見到的“頂級高手”中沒有一個是高分低能的反面教材。高考需要的是學習的靈氣,努力的付出以及堅持不懈的韌性。
他們最后的勝出,是因為他們在天分與勤奮的融合中清楚知道應該追求什么,如何去做,并付諸實踐。
每份成績的取得都關系著背后等值甚至加倍的汗水辛勞。不要期待這個世界上會有不勞而獲的事情降臨。
“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所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古人誠不欺我啊。
我一點都不后悔,在那樣的年紀里有過那樣的經(jīng)歷。
或許曾經(jīng)抱怨,曾經(jīng)灰心喪氣,但經(jīng)過短暫的調整總能又回復到正常的軌跡上來。
我確實不喜歡對生命本質不假思索的一門心思的學習,但我更加厭棄對自己的人生都不負責任的自甘墮落的放縱。
其實我們都是魚,偶爾太累了,壓力太大了,可以到水面上來換換氣,終歸還是會選擇回到水下的——那才是我們真正的生活空間。
這段生活讓我知道了在燈下伏案直到深夜是什么感覺;讓我知道辛苦白白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會有怎樣的酸楚;讓我知道面對可能破滅的理想會有怎樣的失落。知道其實簡單的小事也能帶來那樣明朗的愉悅;知道為自己的未來全情投人心無旁騖也是一種純凈的幸福……
高考對于我們每個經(jīng)歷的人來說,其實是未曾終結的。
尾聲
那確實是一段漫長而辛苦的日子。沒完沒了地聽課,筆記,背誦,練習,考試,還有考后的排名和讓人窒息的迷茫和恐懼。但我仍要強調的是,即便在那樣的氛圍里,我們的生活也始終不曾缺少歡樂、動力和勇氣。
我們曾經(jīng)那樣投入地為學業(yè)或其他瑣事而煩惱,忙碌。即便在最最艱難的時候,也始終不曾喪失信心和希望。努力著,充實著,快樂著。人的一生,總該有一段日子是在全力拼搏的,而我們既然處在這個階段,就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這段日子盡可能地完滿。
面對烽煙彌漫的嚴酷高考,我們至少可以選擇奮勇拼搏,而不是痛苦掙扎。
班主任說,能夠這樣全身心地投入做一件事情其實是一種簡單的幸福。而我們都應該珍惜自己擁有的幸福。
語文老師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過了這個六月,我們就不再有機會可以為這一生的這次考驗而拼搏。
我喜歡的作者說,所謂一件事情的難易,只是人的意志與所面臨的問題的對比。在壓力和挑戰(zhàn)面前表現(xiàn)出才智和堅韌,是人的驕傲。每個人都應該勇敢去面對所遇到的困難,讓繼續(xù)走下去的決心,漸行漸遠還生。
而我站在高考的身后,只想對每一個為理想付出汗水的可敬而可愛的孩子送上最最真誠的祝愿。
頭頂或許有烏云,但烏云散后,就是風和日麗。
坦然接受必須面對的一切,讓我們微笑著期待終將會到來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