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告訴我們,西瓜總是圓的,如果有一天我們看到一只方形的西瓜會是何種反應?懷疑西瓜是真的,還是懷疑自己的眼睛?其實不必懷疑,它的確是一只真的西瓜--據報道,日本農民早在上個世紀就種出了方形西瓜。我們在生活的其它方面也會碰到類似的情形,存在會不斷改變我們對世界的看法。生活中的方西瓜,其實就是“生活中的新事物”。
——題記
提起“超女”,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更有不少為之吶喊,狂熱的粉絲就在我們身邊。與許多高雅的藝術相比,“超女”顯得如此平民化,如此“草根”化。大家在“超女”的舞臺上,不用花錢,想唱就唱。百姓飯后看“超女”的比賽,不用花巨金,打開電視即是。但最近,這最新的“草根”文化卻遭到了某劉姓名人的“炮轟”。說其玷污藝術,宣揚一夜暴富,一夜出名的思想,毒害年輕的一代,并揚言要靠自己手上的權力,對“超女”進行封殺。
其實“超女”就是這個方西瓜,也許因為太新、太奇,“超女”還不為許多老一輩的人所理解,他們認為這樣的比賽不“正道”、不好。我并不是“超女”的狂熱支持者,甚至沒看過幾場“超女”的比賽,僅聽過擁有無數粉絲的她們唱的幾首歌,感覺與許多高雅藝術也的確存在一定的差異。
但是,陽春白雪也好,下里巴人的“草根文化”也好,在我看來,它們都是一種藝術,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更確切地說,是必然性。像“超女”這樣的“草根文化”,可能不會給予人像許多高雅藝術所給予的那份神圣,那份美感。但是,美感與神圣是需要代價的,那就是高昂的門票和高超的音樂功底。看一場音樂會要多少錢?而看一場超女比賽要多少錢?用普通人的功底,唱高雅藝術的歌,談何容易?而唱一些通俗的,如“超女”帶給我們的許多歌曲,卻非常容易。為什么“超女”能大行其道,估計也是因為他們的種種好處吧!
宣揚高雅藝術是好事,但如果阻止百姓飯后自娛自樂,我認為就不那么妥當了。說“超女”宣揚一夜暴富,毒害少年。我覺得有些言之過重,時下的確出現了許多有關“超女”的負面新聞,但我認為也畢竟是少數,沒到毒害青少年的地步。至于宣揚一夜暴富,也有點言重了。每年參加“超女”海選的的少女數以萬記,而最終只有少數幾人實現夢想,看到她們頭頂光環的同時,更應看到她們為之付出的汗水,“超女”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即使一夜成名,那也符合市場經濟規律。說到要“封殺”超女,我就覺得極其不妥了。為什么不能用一種正常的眼光去看生活中出現的新事物呢?就像看見一個方西瓜,不能不滿它是方的,就要用刀將其剖爛,并下令永遠不許再種方西瓜。從推動社會發展的角度看,你說這合適嗎?舉著反對玷污藝術的旗子,以宣揚高雅藝術為名,用權力去封殺另一種文化,在我看來,更是一種對藝術的玷污。
對藝術文化的扼制與封殺,通常不能真正在本質上扼制文化與藝術的發展,即使讓你真正扼制“超女”又怎樣?隨著時代的發展,我相信“草根文化”會逐漸普及社會,到那時便終會有千千萬萬個“超女”涌現,難道你還要一個個抹殺,一個個扼制?這是不現實的,更是不可能!憑你一個人的力量就想阻止文化的發展?答案是否定的。
既然最終還是無法阻止新事物的出現,何不用一種寬容,善待的目光去看待現在風靡一時的“草根文化”呢?比起許多高高在上的藝術,不可觸及的文化,“草根文化”體現了其極大的真實性、平民性,它是一種真真正正來源于生活的藝術,一種實實在在的文化。
放“超女”一條生路,放“草根文化”一條生路,這不僅僅是善待新事物那么簡單,更是給我們社會的發展營造一個更廣闊更自由的氛圍。
評點:
蔡明:從方西瓜說起,引出“超女”現象這類“草根文化”,進而對企圖抹殺、扼制這類文化的荒唐言論進行了層層深入地剖析與批評,言之有理,言之有力。好文。一類卷,模擬評分:56分。
郭吉成:從“超女”這只“方西瓜”入題很奪人眼球。以寬容的目光看待以“超女”為代表的“草根文化”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充分顯示了作者較深刻的思想和兼容并蓄的個性。本文語言老練,說理清晰,成一家之言。但文章也存在一些瑕疵:一是通暢的語言在追求精巧之中,有些地方還欠斟酌,在說理過程中顯得有點生硬;二是有些段落之間的轉接不夠自然,有牽強之感。本分擬判為50分。
羊剛:“方西瓜”之喻嚴正中有諧趣;對某名人言論的批駁,盡管談不上嚴密的邏輯性,但總的來說還是有力度且有分寸的;最后一段陳述的議論目的,更讓人見出作者的見地和胸襟。如果刪減三四百字,當更理想。模擬評分: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