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請您介紹孔子學院的一些情況。
許院長: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是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中國國家漢辦”)與南洋理工大學合作建設的高層次中華語言與文化機構,是新加坡唯一經中國國家漢辦正式批準設立的孔子學院。
學院自成立以來,已經為新加坡大學、中小學校、社會團體、企業以及個人提供了廣泛的中華語言文化課程,協助促進漢語、中華文化以及中國研究在新加坡及東南亞區域的整體發展,取得的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
南大孔子學院也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學術交流,為東南亞地區提供權威的華語教學資源,并將持續不斷地總結和研究,為中華文化的長遠發展提供健康且多元的養分。
本刊記者:孔子學院作為第六屆全球華人美文寫作征文大賽國外主辦方,您有什么想法?
許院長:“全球華人少年美文寫作征文大賽”已經成功舉辦了五屆,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成為海內外家喻戶曉的華文寫作比賽。今年,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作為大賽在國外的主辦方,將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同中國主辦方積極配合,進一步提升新加坡本地中學生學習中文的興趣和熱情,提高海外特別是新加坡和東南亞其它國家廣大青少年的華文文學素養,提升華文教學水平,促進文化交流,拓展國際視野,力爭向全世界展現華人社會多元文化的內蘊活力。
本刊記者:去年第五屆大賽,您是終評委,對于去年大賽的參賽選手和作品,您是怎么看的?
許院長:第五屆大賽有許多精彩的文章,同時在主題、選手個人風格等方面,不時有創新、變化,每一篇作品都使人有一種閱讀的喜悅。當我看到參賽學生的創作時,不由地打從心里羨慕與佩服他們的才華。他們少年作家的夢,通過文字,終于在《美文》實現了。他們的作品或以校園題材與個人感受為描述對象,筆調從容、閑逸,富校園情趣,幾乎每篇美文,都是記敘與抒情的結合,在閱讀過程中,讓我對現代中學生的生活感受有所了解;同時通過他們文字的敘述、對周遭事物的關懷、對生活小物件的留意與熱愛,給我帶來不少啟示。閱讀他們所創造出來的優美意境、或因事緣情,或因情生意,不難看到他們在敘事中,含蓄地表達著自己內心深處的思想情感。
本刊記者:今年孔子學院作為大賽主辦方之一,對于打開整個海外賽區賽事的局面,您有什么總體想法?
許院長:南洋理工大學孔子學院將立足于新加坡,充分利用學院現有的教育資源和社會影響力,積極同相關院校、文化機構以及媒體配合,開展一系列扎實有效的宣傳活動,突出大賽的社會效益,進一步提升“全球美文寫作征文大賽”在新加坡及海外其它國家的中學生文化活動和青少年寫作活動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本刊記者:中國大陸與海外的中學在漢語教學以及寫作訓練上有很大區別,那么第六屆大賽海外賽區的命題,您打算怎么運作?
許院長:海外學生,接觸的文化比較多元,在漢語學習以及寫作訓練方面,受現代與西方思想影響較大,他們的學習與生活也大多跨越不同文化與族群。因此,第六屆大賽中海外賽區的命題,我準備以全球化、國際化與現代化為背景,讓學生在這樣的框架下書寫跨文化流動給他們帶來的沖擊與影響,題目可圍繞在一些跨文化母題的關鍵詞,如圓缺、離散、因緣、漂泊、放逐等,讓學生在同一母題話語體系下各自書寫獨特性、文化整合與地域歧異,從不同范式的文化母題與華族文化的關聯的角度去寫作,這有助于以“文化紐帶”增強離散于異國他鄉的華裔的文化認同與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