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信息社會時代,對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掌握成了人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而計算機教材和參考書籍在人們學習計算機知識中又發揮著指導作用,所以教材的合理與否將對使用者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了給廣大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電腦教材,本文就這方面的一些問題作些初步的探討。
一、計算機教材的特點
計算機教材確實不同于其他學科,大致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生長快而壽命短
由于各類應用軟件幫助文檔的完善性和互聯網上計算機資源的豐富性,使得計算機教材的編寫與其他教材相比相對較易,特別是大量插圖的獲取幾乎不要親自動手繪制,可以簡單到幾乎只要用“Ctrl+C”和“Ctrl+V”就可快速完成一本教材的編寫,其生長快度可謂快矣。
在IT行業中,摩爾定律的運行,不光使計算機硬件技術更新換代的步伐急如星火,計算機知識和應用軟件的升級也是目不暇接。因此盡管計算機教材的出版周期短,可知識的更新和軟件的快速升級使計算機教材更新的步伐遠遠落后,雖然書中所講的大部分方法仍然不變,但用戶還是難以接受,這導致了計算機書籍壽命較短的現象。
2.對教材的依賴性強
對于其他學科的教材,只要看書或聽講,就能學到東西。而對于計算機學科,一般來說,光聽或看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它所傳授的主要是一種技能而不是理論,技能是必須通過實踐才能掌握的。讀者只有借助書本的指點,通過教材插圖和操作界面的對比,親自上機操作才能理解并掌握,離開了書本,上機時就會漫無目標,無從下手。
另一種現實就是目前的大部分計算機授課是教師借助投影儀講解演示,學生在下面只能看,只有到了上機課的時候才能操作,這之間的時間間隔往往較長,學生容易忘記,所以書本成了他們的第二老師。即便是已掌握的知識,由于計算機操作的繁雜性,在操作中也經常忘記,還要借助以前的書本才能重溫曾經熟悉的操作。
3.同類教材競爭激烈
計算機的全面普及促進了計算機教材的熱銷,而此類教材易于編寫,使這一領域的競爭異常激烈,各類出版社、教育機構、學校以及個人都在爭分這一“蛋糕”。筆者在超星數字圖書館中統計了部分計算機圖書的數目,書名大同小異,但只要內容相同就當作同一類書籍,結果發現書籍的重復建設驚人,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同類書籍數量統計表

表1所統計的數據還都是一些舊書,如果把最新版本的包括進去,重復的將更多。
4.購買具有穩定性
讀者特別是教師選擇計算機教材的穩定性高于其他學科的教材,幾家出版社同出一本Photoshop,教師只會選擇其一作為授課教材,若干年內都不會改變。計算機教材尤其是基礎類教材的相互替代性也很強,但教師也不會隨便改換教材,因為在改換教材時,他會付出一定的轉換成本。這一成本包括重新購買教材的費用、重新備課的精力、重新編寫教案和配套習題集的精力等。因此,如果一本教材沒有質量問題,比較符合教學實際需要,一般是不會輕易改換的。
二、當前計算機教材的通病
市面上雖然有很多優秀的計算機教材,但也有不少教材確實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有些教材存在一個或幾個問題。
1.抄襲嚴重,真正有特色的少
由于計算機類的電子文檔來源很多,給抄襲者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同類書籍基本上大同小異,缺乏新意和特色,有的無非是把某些內容挪動或重新組合一下,或者只是把例子換一下,有的甚至把文字錯誤也繼承下來了,誤人子弟。
2.可操作性差
有的教材只強調理論的系統性、邏輯性,忽視實踐操作,理論不能聯系實際;有的教材基本上是抄襲了相應軟件的幫助文檔,大量功能說明的羅列令人頭暈,全書找不到一個好的操作實例,一本書學完了,卻做不出屬于自己的東西來。學生學完一些編程教材后卻編不出實用的小軟件,只能完成教材上的實例,真正要用時還要去參加短期培訓班的強化培訓。
3.授人以魚者多,授人以漁者少
有的教材過分強調實踐操作,疏于介紹必要的理論基礎,學生不能舉一反三地產生聯想。一些實例的操作步驟使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依樣畫葫蘆。結果使學生不能創造性地使用,也不容易掌握其方法。
4.練習少,教育性差
大部分教材對練習沒有足夠的重視,有的教材甚至通篇沒有一個練習。一些舉例也沒有很好地結合實際。很多實例都是隨便舉個例子加以說明,沒有考慮到實用性、科學性和教育性的統一。
三、計算機教材編排的建議
1.教材內容的精選
在用戶購買教材時,首先比較的是該書的內容提要和目錄,可見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讀者的取舍。
(1)讀者對象的準確定位
要確定內容首先要為教材定位,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教材可分為面向高校和中小學在校學生的,面向各類短期培訓班的和面向自學者的三種類別;若按讀者行業定位,定位類別為計算機專業和非計算機專業的。在非計算機專業中,還可細分為面向不同類別專業的教材;若是為計算機書籍定位,可確定是教材還是參考書;對于培訓班教材和參考書,可定位為初級、中級、高級或專題四類。
編者要在“內容提要”中明確其讀者對象,不宜把對象范圍放得過寬,選擇一個泛泛的讀者群,這樣,對讀者的指導意義并不是很大,越是追求通用性的教材就越無實用價值。
(2)教材內容的精心挑選
要在博大精深的計算機知識體系中精選教學內容,力爭達到基礎性、系統性、先進性、實用性的最大統一。在考慮課時數的前提下,選擇基礎為主,中小學計算機教材應相當于“初級”、大學則要相當于“中級”水平;教材應盡可能保持知識的系統性而不要雜亂無章,而適當的理論是必須的。
先進性的教材應著眼于當前最先進的技術或軟件版本,堅決淘汰早已落伍的東西。
實用性是教材成功的重要因素,盡管有時實用性與系統性存在矛盾,但首先考慮的應是讀者的利益而非知識的理論體系,應以實用性為主。在以“崗位”為中心的培訓班教材中,要圍繞該崗位的從業人員應具備的基本技能和現有的崗位需求來選擇教材內容,明確崗位目標和崗位中各項技能實訓的目標,結合現有各行業的實際應用,將課程設置深入到各行業的應用中去。
2.教材結構設計
教材結構設計是否合理,也影響到讀者的學習效率,主要從三個方面探討。
(1)結構模式
計算機教材是以知識體系為主線還是以實戰案例為主線是根據內容而定的。如《編譯原理》之類的教材當然是前者,若是以介紹軟件使用為主的應該是后者。因為計算機教材是要讓用戶學到一門實際操作技能,所以首先要讓其有一個基本的理性認識,再通過一個具體而簡單的實例得到感性認識,然后再提升理性認識。像所有介紹編程的教材都有一個最初的經典實例,顯示“Hello,World!”界面,能讓用戶在最簡單的操作中馬上體會到成功的快感。
為了提高知識層次,還要對操作中的有關理論加以詳細說明并進行操作拓展,最后要通過實戰練習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技能,這類教材的結構模式可用圖1表示。因此對于這一類教材,第一部分應按照知識體系編排,保持知識的完整性,當然里面必須通過小案例進行實例示范,第二部分應提供綜合實戰案例進行練習,通過任務驅動模式讓學生根據教材自主完成,不作為教師主講的內容。

圖1 教材結構模式
(2)章節和圖片布局
教材內容以章為知識模塊,章內分節,節內分點(知識點)。每一章的內容一般剛好整數個課時能夠講完,每一章的篇幅相對均勻。對各章節內容的安排不一定總是按照軟件菜單的順序,應根據操作的自然順序和由易到難、由常用到不常用的順序進行。在每章內容之后最好加一小結,將本章學生該掌握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以提綱形式簡明扼要地總結一下,有助于教師教完一章內容后把教學重點和難點再強調一遍,使學生加深對本章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出現在教材中的圖片都是居中格式的,但按照筆者的想法,應該把圖片居左或居右安排,以便騰出更多的空白區域讓讀者在上面作一些必要的批注之類。因為單獨作筆記的人很少,且日后查找也不方便,把一些教材上沒有的重要內容順便寫在書本相應的位置上更能讓學生接收,效果也更好。
(3)資料安排
對于一些較高級的操作或情感性的內容,應以選學的標志出現,如標明“進階”、“閱讀材料”等,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選學這些內容,提高操作技能。而像人物傳奇、計算機發展形勢等閱讀材料,不但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他們學習計算機的樂趣,還可以起到啟發、勉勵的積極作用。
對于配套光盤,若是面向自學者的教材,最好提供,若是面向在校學生則不一定用得上,因為學生不一定都有電腦,解決方法是把配套光盤的內容放在出版社網站上供教師或需要者下載。至于配套光盤的內容,如果是給教師用的,最好有電子教案或課件,有習題的參考答案和模擬試題,服務好教師是一個雙贏的戰略措施。
3.實例與習題編制
實例和習題在教材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在編排中主要應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1)思想性和趣味性的融合
教材的思想性不可忽視,我們除了在“閱讀材料”上做些文章外,還要在實例和習題的選擇上盡可能兼顧這一點。思想性并不僅僅只是愛國主義,如把一些陶冶情操、激勵斗志、富有哲理等的小文本作為文字處理軟件中的排版練習材料就很好。計算機內容本身枯燥無味,在實例和習題中選擇一些有趣的內容,如通過網上下載、自己繪圖和掃描圖片等各種手段,設計“愿我國的國防更強大”等主題卡片,編制小游戲,可充分體現學生的個人風格,提高學習積極性。
(2)較寬的學科覆蓋面
中小學的課程改革強調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對于非計算機專業人員來說,電腦只是一種現代工具,為了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不論哪種計算機教材,除了面向本專業知識外,應盡可能體現更廣泛的學科性。學科性的另一個含義就是要搜集各行業在實際工作中的內容作為實例和習題素材,尋求解決之道,如編程之類的習題不宜過多地做數學題。
(3)習題內容與上機指導
習題可分為書面練習和上機操作。書面練習不要設置成選擇題,多用填空和簡答,因為適量的文字書寫可進一步加深印象。為了減小教材成本,可以把單獨成冊的《上機指導》和實訓內容作為習題的上機部分編制,使學生上機時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可行的操作步驟進行練習,減小上機的盲目性,降低操作難度,激發興趣。
總之,教材建設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為了適應當前信息社會發展的要求,全面的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出各種應用層次的計算機從業人員,愿有更多、更好、更新、更適用的精品教材閃亮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