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以前,王先生去了一家婚姻介紹所。那一年他三十八歲,卻還沒有討過一個老婆。
這家婚姻介紹所在一所天主教堂旁邊的白樺林中,按照當地老人的說法,這婚介所和那天主教一樣,都是世界聞名的。曾經有一對可憐的外國游客來這座城市旅游,無意中迷路了,鉆進了這片白樺林,像一對無頭蒼蠅似的團團轉。當他們團團轉的時候,在婚姻介紹所工作的張大姐沖著對面的一位大齡男青年興奮地說:“看!我們這里連外國人都有!我們這里是世界聞名的!”
當然,王先生并不想找什么外國女人,他只想找一個本分的、和他年齡相仿、體健貌端、無不良嗜好、可以有婚史但最好無孩的中國女人結婚。王先生體格健壯,性格沉穩,一進婚介所就引起了周圍單身中青年女性們的竊竊私語。王先生注冊登記的時候,管登記的便是張大姐。
張大姐和藹地、滿意地并略帶女性魅力地問王先生:“年齡?”
王先生恭敬地回答:“三十八。”
“有無婚史?”
“無。”
當王先生說出“無”字的時候,張大姐凝視了他一下。他誠懇地點點頭:“真的沒有!”
張大姐繼續問:“工作單位?”
王先生遲疑了一下:“殯儀館,開喪葬車。”
張大姐霍地一下站起來,拿著登記簿像趕蒼蠅一樣往外扇起來:“走走走!快走!不要霉了老娘的生意!”
旁邊一直把耳朵伸得老長的單身中青年女性們頓時一哄而散。
就這樣,體健貌端的王先生很不幸地被趕出了白樺林中這家世界聞名的婚姻介紹所。
從此,王先生又單身了七年。在這七年中,這座城市發生了一些變化。很多老屋被推倒,在上面建起了精裝公寓;很多老街被鏟平,在上面建起了購物廣場。一部分頭腦精明的人賺到了錢,成為了這座城市的新貴;一部分命運蹉跎的人要么維持原狀,要么下了崗。很多當地人離家去更大的城市發展,很多農民工來到這座城市做活。錢在這個城市變得比任何時候都更有尊嚴。
王先生所在的殯儀館,與其他民政直屬單位相比,效益算很不錯的了。王先生已經四十五歲了,積攢了多年的積蓄與上輩留下來的老宅子,讓他手里闊綽了許多。王先生也算有些頭腦,買了幾處商品房,自己住一套,其余的都租了出去。房價越炒越高,他適時地賣出了兩套房子。之后他又買了輛車,雖說不是多么豪華,但也足夠他用了。舒適的住房環境,私人的國產轎車,足夠的存折積蓄,穩定的房租收入,再加上他在殯儀館的那份工資,這些,足以讓王先生再一次鼓起勇氣走進那世界聞名的婚姻介紹所。
在婚介所管理注冊登記的還是那位張大姐,她看著眼前這個似曾相識的中年男人,問了七年前同樣的問題。不過,這一次,她沒有拿起登記簿趕蒼蠅,而是把登記簿收起來,左右看了看,然后用一種中老年女性特有的矜持語氣問道:“老王,嗯,你看我合不合適?”
王先生一掃當年的沉穩謹慎,如少年般狂放:“老子要找三十五以下的活潑開朗的體健貌美的性格溫柔體貼的愛好文藝的心靈手巧的可以有短暫婚史但絕不能有小孩的——女——人!”然后,他頓了頓,穩了穩神,平靜地說:“聽說你們這里是國際聞名的,外籍女性也不是不可以。”
旁邊一直把耳朵伸得老長的單身中老年女性們頓時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