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是一個神秘的地方。這里海拔最高4888米。登高俯瞰,宛如金色的巨龍遨游天地,故稱“黃龍”,其藏語“瑟爾嵯”,即“金色海子”的意思。
據傳,遠古的時候,這里曾是一片浩浩蕩蕩的海洋,后經喜馬拉雅運動,使這片滄海變成了連綿的高山。如今,在黃龍,舉目四顧,美麗的雪山讓你感到非常地神奇。
人說在西藏有高原反映,其實在黃龍,高原反映特強,我揣摸,我們一行,差不多每人都或多或少地感到不適,都頭昏腦脹、血壓升高、頸椎疼痛,盡管大家仍是歡聲笑語,那是在忍著、堅持著。特別是幾個女同志,在車上恨不得躺下才好,話語明顯減少,食欲明顯減退。
游黃龍,都必須步行,車子不好開,因都是陡峭的山路,要由低到高,順著人工修建的棧道一直朝雪山頂上攀登,往返共有12公里。
當然,也可以由當地民工抬著上山或下山,可我沒有看見被抬著上山的,倒是看到有不少打工的背著木板、水泥、黃砂、石子等上山的。山上的建設所用建筑材料只能靠人力背上去,別無他策。一包黃砂、水泥100斤左右,一人背一包;一塊木板45斤,有人背兩塊,有人背3塊。我問了一個身背兩塊木板的女孩,背一塊木板多少錢,她說:“五塊錢。最多每天跑兩趟。”我說:“唉呀,夠辛苦的!”
生在平原地區,又是長期蹲機關,缺少體力勞動的人,一下子來到這高原缺氧地帶,別說背東西上山,即使空手閑步,也是十分艱難的,走到精疲力盡的時候,真正體會到“蜀道難,難于上青天”啊!這時候,純粹是靠一腔觀光賞景的激情,靠一股頑強的精神動力推著朝前走。
最難得到的,也是最美的。登黃龍難,但登上黃龍,收獲也是頗豐的,這里有許多世界罕見的奇觀。
這里集彩池、灘流、雪山、峽谷、森林五絕為一體。我們看到,這里的地質構造、冰川遺存、江源地貌都保存完好。“游人不可以在景區內亂扔垃圾,也不可以吸煙等,否則,要罰款的!”導游小姐經常提醒說。
這里有逶迤的千里岷山。我們走在岷山上,踏著當年紅軍走過的足跡,聆聽革命先輩鏗鏘有力的足音,心里默吟著毛澤東同志那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的千古絕唱:“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是的,當年的紅軍戰士在長征途中,為擺脫國民黨大軍的圍追堵截,他們爬雪山、過草地,終于,雪山爬過來了,草地走過來了,紅軍戰士越戰越勇,那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可歌可泣!
這里有萬頃森林,參天的樹木、豐富的寶藏蘊含其中。如大熊貓、金絲猴、冬蟲夏草、貝母、蘑菇等珍稀動、植物,在這里應有盡有。
這里氣候多變,一日之間有四季之別。走在黃龍溝,要帶四季的衣服。但你不用在家出門時就備好,那太麻煩了,在這里有人會向你出租,如滑雪衫啦等等。游黃龍,傘是必備的,它既可以擋雨,又可以遮陽,這里離天近,紫外線特強。在登黃龍的半途中,天忽然下起了雨,游人們紛紛撐起了雨傘;可不一會,雨過天晴,陽光燦爛,天邊連一片云彩也沒有,游人們又撐起傘。傘的作用還真大!可過不了一會兒,好端端的天,又飄起了鵝毛雪花,真是應了“正是五月赤炎天,雪花白絮紛紛下”。我們驚訝:“下雪了,下雪了!”過不了多久,我們正在林中棧道上行走,忽然我的肩膀好似被什么東西擊了一下,原來天上下起了冰雹。“叭叭”,晶瑩明亮的雪球,打在林中的樹上,滾在棧道上,我立即摘下頭上的旅行帽,接住彈子般大小的冰球。不一會,帽子里接了一層呢!我及時給遠在揚中、南京的女兒發了信息,讓她們一起分享這大自然的奇特景觀,女兒們也驚奇,連呼“稀奇,真好玩!”
按照預定目標,我們堅持走到了山頂。這時候,距約定的下山時間已不遠,時間不允許我們逗留憩息。我們在盈紅漾綠、瀉翠流金的彩池群邊拍照留念,然后匆匆下山了,導游和半途下山的旅伴們正在山下等著我們,晚上還要趕到茂縣住宿,明天一早還要去都江堰參觀呢!
與藏民同舞
游完九寨溝,我們又走進藏民家中,體驗藏族地區的風土人情。
看起來,藏人比較好客,也許是開發旅游的緣故吧,我們去的那個藏民在屋里專門為來客備了長條桌,桌上擺放著一些土特果品,屋中央燃起篝火,走進屋子,藏族的姑娘小伙們立即熱情地迎了過來,一聲“扎西得勒”顯得格外親熱。
姑娘們端來了酥油茶,藏胞和漢人一樣,客人來了,總也要沏上一杯茶。不過,我們漢人待客常用的是“龍井”、“茅尖”茶,而藏胞用的都是酥油茶,酥油茶是藏人招待客人最高的禮遇。據傳,這酥油茶還是當年文成公主創制的,貞觀十年(公元641年)藏王松贊干布派人攜帶貴重的禮品到長安向唐太宗求婚,幾經波折,唐太宗同意將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時隨帶了大量嫁妝,包括茶葉、茶等土特產,文成公主不但教藏族婦女如何碾茶和烹茶,還親自創制了奶酥和酥油,并以“酥油茶”待客,可見藏族同胞用酥油茶待客的歷史已有一千三百多年了。我們一邊喝著這獨具風味的酥油茶,一邊品嘗著歷史久遠的茶文化。
一會兒,小伙們又斟來了青稞酒,這是用當地的青稞特釀的一種黃酒,酒精度不高,一般在幾度左右,甜甜的香香的。在我們內地常見的品牌黃酒,有丹陽黃酒、紹興黃酒、九江陳年封缸酒、貴州的黑糯米酒等,從來喝不到青稞酒,在這異域他鄉喝上青稞酒,真是稀奇,我們喝了一碗又一碗,藏胞一點也不吝嗇,“你喜歡喝,就喝吧!扎西德勒。”
藏胞們還拿出了烤全羊,一般來說,烤全羊是新疆、內蒙古的風味名菜,據說維吾爾族人每遇到大節日或招待貴賓必用此菜,唐代和清代時,曾成為宮廷的名菜,如今,藏人和新疆人、內蒙古人一樣,烤全羊已成為招待貴賓的名菜。藏民介紹,烤全羊是將1-2只閹羊宰殺,剝皮,去頭、內臟、蹄,然后洗干凈,用鹽、姜、蔥、酒和香料等調味品撒在羊腹腔內腌清,并在羊外身涂上一層顏色和香料,用鐵叉吊起入烤煬內烤熟,就成了烤全羊。藏胞把烤全羊端上桌亮相后,用刀切成肉塊,放上桌子,讓人們撕扯著吃。烤全羊盡是皮脆肉嫩,鮮香味美,盡然一點膻腥味也沒有,可我們漢人都吃不來,這也許是生活習慣吧,我們喜歡吃紅燒羊肉、白煨羊湯。我硬著頭皮吃了兩塊烤全羊,就再也吃不下了,其他的人我看了,也一樣,一只烤全羊僅吃了一小部分。
藏族姑娘小伙子特喜歡唱歌跳舞,他們圍著篝火跳起了藏舞,唱起了藏歌,他們邀請我們一起唱歌一起跳舞,我們走進他們的隊伍一起唱、一起跳,不會跳不要緊,藏族姑娘們會拉著你的手,讓你跟著學,讓你踩著她的腳步翩翩起舞。
我們吃著、喝著、唱著、跳著,真是應了李太白詩: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不知不覺,已是深夜,外面噼噼啪啪地下著大雨,好似美妙的音樂又好似有節律的伴奏,天公作美,有意留客,我們繼續唱、繼續跳,直到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