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植物——菜芙蓉
菜芙蓉為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米以上,莖粗壯,抗倒伏,莖部木質化,葉互生,掌狀,無深裂。花蕾位于上部葉腋間,花黃色,花蕊紫色。花莖15~20厘米。蒴果,種子醬褐色,花期7~9月。菜芙蓉花可從盛夏開至深秋,花大如碗,宛如出水芙蓉,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特別適合于園林綠化。可在庭院、公園、機關、學校、旅游景點叢植或單獨栽植;與其他花卉混植時,宜作背景材料,也可植于路邊或作花籬;大田種植可作觀光農業和花卉產業開發。其花不但有觀賞價值,還能泡茶。它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其中生物黃酮的含量特別高,是銀杏、大豆的近百倍,是目前知道的植物中含量最高的。生物黃酮在抗心腦缺氧缺血、增進人體代謝中抗氧化功能及緩解抑郁緊張癥等方面具有顯著的效果。其嫩果富含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可炒、炸、涼拌、做湯等。長期食用可延年益壽,特別對腎功能低下者具有特殊的調解和促進作用。其籽粒還可加工成油脂,除能食用外,還可制作化妝品及入藥,對治療燒傷具有顯著的效果。
菜芙蓉對土壤要求不嚴,抗旱、抗病,適應性強,我國南北均可種植。一般3~5月播種,播種前施足底肥。可條播或穴播(或育苗移栽),株行距30厘米×50厘米,每667平方米(1畝)需種子5000粒。在生長過程中要及時中耕除草,追肥2次,遇干旱澆水。整個生育期無病害,果實8~10月陸續成熟。籽粒成熟時易脫落。應及時分批采收。(山東省鄆城縣武安鎮作物研究會 葛紀新 郵編:274706)
熊貓豆
“熊貓豆”是我國河西走廊的珍稀名貴彩色豆種。形狀、口感獨特。營養豐富,易熟,經濟價值高。
熊貓豆外型呈橢圓形,半面白色,半面(臍背面)咖啡色,臍白色,其上生有酷似熊貓眼睛、鼻子、腳形狀的斑點,所以稱為“熊貓豆”。由于形狀有奇趣,異常美觀,所以既有工藝品價值,可供觀賞,又香味迷人,別有風味。一般鮮莢炒食味同四季豆,老熟的豆粒煮、炒、煎均酥松可口,是外貿出口的優良品種。
熊貓豆生育期90天左右,南方可在清明前后播種,北方在小滿前后播種。苗高80~100厘米時開花,15天以后就可食嫩莢,20天以后豆莢變黃時種子便慢慢成熟。熊貓豆單株結莢30~50個,莢長5~13厘米,莢寬1.4厘米,每個豆莢有種子4~5粒,667平方米(1畝)可產400公斤左右,低者200公斤。葉片為三出復葉。適應性較強,具有耐旱、耐低溫、耐瘠薄等特點,全國各地均可種植。(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今朝農技站 張勇郵編:010031 電話:0471-596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