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編輯/林 洪
團中央開展“鄉村青年文化節”活動
共青團中央前不久決定,2006年12月20日至2007年3月5日在全國農村開展“鄉村青年文化節”活動。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倡樹和諧新風.共建和諧家園”?;顒拥闹饕獌热轂椋?.唱響時代主旋律。支持農村青年用剪紙、編織、繪畫、雕刻、布藝等民間藝術,描繪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幸福生活與美好未來。2.服務生產新發展。舉辦青年科技大集、科技大篷車鄉村行等活動,通過圖片展覽、播放錄像、發放資料、現場咨詢、租借圖書、銷售農用物資等方式,為農村青年和農民群眾提供科技、產品、信息等服務。3.培育生活好風尚。舉辦講座培訓、科普宣傳、醫療義診等服務項目,為農村青年提供切實有效的醫療衛生服務。組織農村青年挖掘和推廣優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創新一批形式靈活、內容健康、富有特色的體育項目和健身方式等。4.真情助困送溫暖。動員青年鄉鎮企業家、青年民營企業家、青年經紀人開展對口支援、勞務對接等活動,組織農村青年中心理事會成員、會員和特約服務單位開展“一助一”結對幫扶活動。(北京李亞杰)
農業部出臺水稻生產機械化十年發展規劃
農業部辦公廳前不久印發了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制定的《全國水稻生產機械化十年發展規劃(2006—2015年)》(以下稱“十年發展規劃”)。
“十年發展規劃”提出了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的思路,即以水稻優勢產區為重點,農機與農藝技術相互適應、相互促進;以育秧插秧和收獲兩個關鍵環節的機械化為著力點,帶動耕整地、田間管理、烘干等環節機械化,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十年發展規劃”明確,經過5—10年的努力,水稻優勢產區生產機械化水平要達到70%以上,基本解決種植與收獲兩個環節機械化問題,有條件的地方率先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這個目標分兩個階段實現:“十一五”期間基本解決收獲作業機械化。到2010年水稻主要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達到50%。其中耕整地機械化水平達到70%、種植機械化水平達到20%、收獲機械化水平達到55%?!笆濉逼陂g基本解決種植作業機械化。到2015年水稻主要生產環節機械化水平達到70%,其中耕整地機械化水平達到85%、種植機械化水平達到45%、收獲機械化水平達到80%。(北京 辛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