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基因已經在我們體內扎根,只是何時蘇醒的問題。
很少有人喜歡肥胖,不需要科學家告訴你,自己就可以感覺出來,精力充沛的人大多都是身材勻稱的瘦子,而體重超標、腰圍過大的家伙總是以好吃懶做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肥胖不但會讓我們看上去不甚體面,使魅力度下降,而且更會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像高血壓、心臟病、腦血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多半與肥胖有關,因此胖子們抵抗外界壓力的能力普遍偏低。
導致肥胖的原因有很多,少吃多運動有時也不太靈光,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中還是有不少胖子。“環境同樣也會使我們發胖”,加州大學的布魯斯#8226;布拉姆勃格教授的研究結論既驚人又有趣。根據他的研究,內分泌失調是導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當人的內分泌出現問題時,通常的結果是打破了體內正常的荷爾蒙分泌量,如雌激素,根據布拉姆勃格教授的研究結果,在影響內分泌的眾多因素之中,生活和工作的環境所產生的后果竟然相當顯著,在醫學角度上講,這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但它確實存在。
肥胖DNA!布拉姆勃格教授用了這樣一個新鮮的詞匯來形容體內那些使你變成胖子的討厭物質,盡管醫學界對此仍舊爭論不休。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缺少運動和不良飲食習慣才是肥胖的真正元兇,另外一個就是遺傳因素,這一數十年來的權威理論早已根深蒂固。爭論由此而生,在不久前的美國科學促進協會的一次論壇中,一些專家開始質疑,之前的結論并不足以解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遍布全球的肥胖爆發現象,原因很簡單,近二十幾年來,人們所攝入的熱量和運動比例并未發生太大變化,而遺傳基因的改變在這么短的時間根本無法完成。難道真是因為環境? 
某些環境專家表示,嬰兒從出生后就一直被塑料玩具包圍,長時間接觸這些化學和塑料產品的后果之一就是內分泌失調,長胖是無可避免的。來自美國環境健康科學院的報告提到,經過對數十種人工合成化學材料的實驗和分析,研究員發現當環境中這些不良材料達到一定數量時,長時間生活在周圍的人體內的活躍基因將發生變化,轉化為另一種容易使人發胖的基因,甚至在類似材料的數量并不多時,人體內的活躍基因也會不同程度地發生著微妙的變化,如同這一理論的激進派鼓吹者約翰#8226;彼得斯博士所說,“環境會喚醒你體內的肥胖基因,每個人都無法避免。”
關于環境肥胖論,至今還沒有有力的證據予以證實,對此彼得斯表示,由于我們無法保證這項研究的安全性,因此并沒有在人身上進行實驗。不過通過在動物身上的實驗證明,一些合成的化學藥物同樣也會導致肥胖。美國國家環境健康研究院的研究員瑞薩#8226;紐勃德通過在成年老鼠身上的實驗證實,一些常用的化學藥物也會引起肥胖。在最初實驗中,紐勃德選擇了常用藥物“二已烯雌酚”(DES),一種避免孕婦流產的口服的人工合成雌激素補充藥,類似藥物從1950年就開始使用,后因可能引起胎兒發育不良而漸漸不被大量使用。紐勃德把成年老鼠分為兩組,一組不改變生活習慣只是在食物加入DES,另一組也在食物中加入DES,并控制它們飲食和運動,結果數星期后兩組老鼠都不同程度地發胖。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如果胎兒過早接觸類似藥物,那就會增加長大后變肥胖的機率,換句話講,也就是肥胖基因已經在體內扎根,只是何時蘇醒的問題。
導致肥胖基因產生的原因還不止這些,即使你不去服用那些化學藥品,也不再玩塑料玩具,肥胖的隱患同樣存在。一項來自日本的研究顯示,我們生活中常用來制造水杯、保溫杯、餐具等的化學原材料“雙酚A”(bisphenol-A)同樣存在導致肥胖的隱患。美國密蘇里大學的專家弗雷德里克#8226;文薩爾也表示,通過實驗發現那些暴露在“雙酚A”材料的動物都有身體變肥胖的跡象,盡管沒有確鑿證據表明“雙酚A”將導致肥胖,但存在“導致肥胖的隱患”一說是沒有問題的。
更可怕的是,專家們擔心的還不止這些,“不只是塑料才會喚醒你體內的肥胖基因”,布拉姆勃格教授補充道,“我們有證據證明,一些非塑料材料,比如裝飾材料PVC中常用的磷酸三丁酯及一些有機金屬材料都可能是你肥胖的原因。”在相關的研究中,已有數據顯示,類似合成材料將改變人體內的脂肪結構,當這一結構出現問題時,脂肪的堆積就如同向倉庫里裝貨一樣,機械性地過量儲存,用布拉姆勃格的話講就是“把一個吹起胖”。
肥胖真的離我們越來越近,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10億成年人體重超標,其中肥胖人數超過3億人,有“肥胖第一大國”之稱的美國,超重人口比例高達70%以上。難到全球有這么多的人整天好吃懶做嗎?專家們也不清楚每個人到底是如何發胖的,但他們相信肥胖基因的存在,環境、年齡和生活習慣,這也許是肥胖真正的奧秘所在,人到30歲后都免不了會發胖,因為體內的肥胖基因蘇醒了,再加上現代人生活習慣改變,肥胖基因蘇醒得更為迅速,鼠標、鍵盤、電話、家具、汽車、日用品等等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產品都可能隱藏著讓你肥胖的兇手。當然事情并沒有想像的這樣嚴重,一個好的建議就是,別去管那些討厭的肥胖基因,斷續吃你喜歡的Pizza,記得要經常鍛煉。
阻擊肥胖基因的有力武器
蘿卜 富含豐富的辛辣成分芥子油,它的最大功效就是能夠促進脂肪類物質更好地在體內進行新陳代謝,從而避免脂肪在皮下堆積。
韭菜 含有較多的纖維而且不容易被消化,它的好處就是,可促進腸蠕動,有較強的通便和排毒功能,能有效地抑制身體吸收過多的營養。
冬瓜 營養成分較少而且還能幫助身體燃燒掉過剩的脂肪,并具有較強的通便功能。
辣椒 含有豐富辣椒素,既能促進脂肪的代謝,又可有效溶解脂肪,抑制脂肪在體內堆積。
綠豆芽 含水分多,食用后在人體內產生的熱量非常少,因此不容易形成脂肪堆積皮下。
大豆 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防酸,能分解體內的膽固醇,促進脂肪在體內的代謝,防止皮下脂肪堆積。
黃瓜 與其他蔬菜相比,黃瓜中所含的營養成分相當少,最重要的是,黃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有助于抑制各種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體內轉化為脂肪。
全麥面包 是面包中熱量最低的食品,食用后很容易產生飽脹感,是絕佳的早餐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