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的赤壁很美,赭紅色的陡峭石直逼浩蕩東去的大江,坡上有險道可以攀登,江面有小船可供蕩漿。地方不大,卻又渾然形成了一種氣勢。這會不會與當年的他選擇了黃州有關?
嘉佑二年中的進士,卻又在熙寧年間夾在王、司之間左右為難,歷遭排擠,一次次的得罪,一次次的累貶,使他看清了爾虞我詐的官場,敏銳地洞察了整個人世。那次從監獄出來,他太累了,狼狽地來到了這個叫黃州的地方。“大江東去,浪淘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可以說,黃州的自然美是他發現的。自然給予了他更多的精神力量,讓他洗去了人世的喧鬧,尋到了無言的山水和遠逝的古人。他的《念奴嬌#8226;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讓黃州的赤壁更加美麗,也讓它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閃光。
可惜的是,許多歷史學家認為,赤壁之戰不是在那里爆發的,蘇東坡的懷古怕是懷錯了地方。真的嗎?恐怕不是如此。
他的詞所緬懷的是勝者周瑜:沉魚落雁,美人英雄,風光無限;英俊肖像,姿態威武,風采動人;氣宇不凡,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詞是赤壁,心實為已發,周瑜是賓,但主仍是蘇軾。濃墨重彩,渲染出的英雄周瑜,不就是為了渲泄出自己身處逆境有志難伸的悲憤嗎?人生如夢啊。
賦的主角卻已轉為敗者曹操。當年,他可是“破荊州,下江陵”,軍兵千萬,氣勢洪大,水軍船隊,相接千里,軍旗遮蔽,鋪天蓋地。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好一個蓋世英雄驚天地!但蘇軾只一句“而今安在哉”就把一切化為烏有。是啊,擁有百萬雄兵,不可一世的曹操,一樣淪為寇者,一樣敗于周瑜,更何況是被貶謫放逐的詩人呢?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一詞一賦,一勝一負。就算蘇東坡懷錯了地方,那又怎樣?一樽還酹江月。如果你認為世間只有文赤壁和武赤壁,那你就真的錯了。殊不知這天地間還有一方赤壁,它藏在蘇軾內心的最深處!站在這樣的一方赤壁懷古,難道還需要地點?需要時間?他的赤壁,穿越了千年的歷史,永恒地保留在他的詩篇中;他的赤壁,讓他看清了人世,感慨了人生;他的赤壁,成就了他豪邁奔放、瀟灑飄逸的一代詩風。站在蘇軾的赤壁上,我們能感受到一種身處困境的大氣與瀟灑,一種面對凄苦的掙扎與超脫。
指導老師:黃海燕
作者系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