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設施栽培甜瓜在本縣已近10 年, 至2006 年春季發展面積已超過0.4 萬hm2 , 其中甜瓜套袋栽培面積近67hm2, 667 m2 效益1.3~1.6 萬元。由于設施甜瓜具有上市早、含糖量高、口感好、色澤鮮艷等特點, 很受消費者的歡迎, 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現根據本地栽培經驗, 將設施甜瓜套袋栽培技術總結介紹如下:
1 設施種類
根據生產者的條件和產品計劃上市的時間, 可以選擇溫室、加苫中棚( 簡易溫室) 、塑料大棚等。一般溫室和加苫中棚栽培甜瓜投資較高, 對生產者的技術要求也較高, 而塑料大棚栽培投資較低。溫室甜瓜產量低, 但售價高, 效益高; 塑料大棚甜瓜產量高, 但售價低; 加苫中棚甜瓜介于二者中間。
2 品種選擇
選擇抗逆性強、早熟、高產、品質好、適銷對路的優良品種, 薄皮甜瓜品種如京香2 號、紅城10 號、紅城15、富爾9號、永甜9 號等, 薄厚皮甜瓜雜交品種如驕雪5 號、賽雪8號、棚抗518 等。
3 培育壯苗
3.1 建育苗棚
育苗棚可以建成1 個小型溫室, 長度視育苗量而定, 一般長15~20 m, 寬6~7 m, 南北向做成寬1 m 左右的育苗畦。也可以利用溫室隔開一部分育苗。
3.2 種子處理
溫室栽培甜瓜在本地一般11 月上中旬播種, 苗齡35~40d( 天) , 12 月中下旬定植。加苫中棚栽培甜瓜一般于1 月上中旬播種, 苗齡30~40 d, 2 月中下旬定植。塑料大棚甜瓜一般2 月上旬播種, 苗齡25~35 d, 3 月上旬定植。
3.2.1 曬種播前2~3 d, 在陽光充足的地方晾曬種子, 并經常翻動, 使種子受光均勻, 可殺死種子表面病菌, 打破種子休眠, 增強種子活力。
3.2.2 浸種催芽先將種子放入涼水中浸泡1 h( 小時) ,使種子慢慢吸水, 再放入50~55 ℃ 的水中燙種10~15 min( 分鐘) , 并迅速攪拌。浸泡后撈出倒入50% 多菌靈800 倍液中浸泡5 h 左右, 每30 min 攪動1 次, 使種子吸藥均勻。然后將種子撈出用清水沖洗干凈, 在30 ℃ 溫水中浸種6~8 h 后用濕布包好, 置于25~30 ℃ 條件下催芽, 待萌芽后即可播種。
3.3 營養土配制
用未種過瓜菜的田園土和腐熟農家肥各一半, 每m3 土加30 g 多菌靈, 加1.5 kg 用水溶解的三元素復合肥, 拌勻過篩后裝入10 cm ×8 cm 的營養缽或紙袋中, 整齊緊密擺放在育苗畦中準備播種。也可用瓜類專用營養塊育苗, 將育苗畦平鋪一層塑料薄膜, 把營養塊按1 cm 間距擺放好, 淋水澆透至完全膨脹無硬心, 待播種。
3.4 播種
每個營養缽( 營養塊) 中播1 粒種芽, 種芽平放, 覆土厚1cm 左右, 澆小水。用營養塊育苗時, 澆水不要太大, 暫時不能移動或按壓。
3.5 播后管理
播種后每個育苗畦要再支成1 個小拱棚, 以保溫保濕。當一半苗出土時, 白天撤掉棚膜, 晚上蓋好。出苗前溫度保持白天28~30 ℃, 夜間在18 ℃ 以上; 第1 片真葉展開后白天20~25 ℃, 夜間13~15 ℃, 濕度控制在60%~85%。如溫度達不到要求, 必須人工增溫。用噴淋的方法使營養缽或營養塊保持濕潤, 有利于瓜苗生長。
3.6 低溫煉苗
定植前5~7 d 進行低溫煉苗, 白天溫度18~22 ℃, 夜間8~12 ℃。這樣可以使瓜苗適應以后設施中的環境, 同時對花芽分化和坐瓜有利。
4 整地與定植
4.1 深翻、施肥
種植設施甜瓜的地塊要在入冬前旋耕深翻, 深度在20cm 以上, 結合深翻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 667 m2 施2 500~3 000 kg。上凍前將設施準備好, 最后澆1 次透水。
4.2 蒙棚、起壟
溫室在上凍前就可以用無滴膜蒙好, 加苫中棚在12 月蒙好, 塑料大棚在1 月中下旬蒙好, 以提高棚內的溫度, 待土壤解凍后起壟。在溫室和加苫中棚中, 壟向為南北方向, 塑料大棚中可以采用南北或東西壟向。無論采用何種設施, 都可采用大小壟栽植以方便后期管理。大壟行距110 cm 左右, 小壟行距70 cm 左右。起壟后先掛“二幕”、“三幕”( 掛“二幕”、“三幕”就是在設施棚膜的下面再吊一層或兩層塑料薄膜, 使總層數達到兩層或三層, 也可以稱為“二膜”、“三膜”) , 進一步提高設施內的溫度, 也可以覆蓋地膜, 增加地溫。
4.3 定植、澆水
一般采用單壟單行栽培, 株距25~30 cm, 667 m2 栽甜瓜苗2 300~2 800 株。未覆蓋地膜的可在壟中央開溝, 將用營養缽或營養塊育好的甜瓜苗擺放在溝中, 撤掉營養缽并埋好土, 埋土時不要超過原來營養缽或營養塊的土表面。壟上蒙地膜時要用打孔器按株距打好孔, 然后依次定植埋土。定植后澆1 次透水。
5 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生產優質甜瓜的關鍵, 雖然生產時間不同,但溫室甜瓜和加苫中棚甜瓜與塑料大棚甜瓜的管理方式大體一致, 只是由于環境不同, 前者要求較高。
5.1 溫度、濕度
定植后白天將二幕、三幕拉開, 保證陽光充足, 溫度控制在25~30 ℃, 晚上將二幕、三幕閉攏, 盡量保證棚內較高溫度, 15 ℃ 以上有利于瓜苗緩苗( 二幕、三幕上出現“水兜”時,可扎眼將水放掉) 。緩苗后白天溫度盡量控制在35 ℃ 以下,溫度高時及時放風, 夜間不低于15 ℃, 溫度過低時要人工增溫。開花期及以后各個時期, 白天溫度均不宜太高, 溫度過高時要及時放風, 有利于開花、坐瓜, 后期要延長放風時間, 加大晝夜溫差, 促進糖分積累, 提高甜瓜品質。空氣濕度一般保持在60%~80%。
5.2 水、肥
在甜瓜整個生育期間, 土壤不要過干或過濕, 以手抓時似散非散為好。定植時施用基肥, 施于兩苗中間, 667 m2 施三元素復合肥50 kg。以后在土壤較干時澆小水, 可隨水適量施用液體沖施肥。瓜膨大期可葉面噴灑0.2% 磷酸二氫鉀溶液1~2 次。值得注意的是后期澆水不可過大, 以免引起裂果, 采收前5~7 d 停止澆水, 促進糖分積累, 提高甜瓜品質。
5.3 整枝、吊蔓
采用單蔓整枝, 保持主蔓的生長優勢。當甜瓜苗主蔓長到一定高度就會歪倒, 此時可從棚頂順1 條細尼龍線, 下端系于瓜苗根部, 將瓜苗纏繞在細尼龍線上, 使主蔓向上生長,以利用空間立體結瓜。吊蔓要隨時進行, 保證瓜苗主蔓直立生長。吊蔓方式較傳統的匍匐生長方式最大的優點在于方便管理。
5.4 花、果管理
主蔓在向上生長過程中不斷分生子蔓, 采用子蔓結瓜,一般在溫室和加苫中棚中, 第1 茬瓜用第5 片葉以上分生的子蔓結瓜, 塑料大棚可用第4 片葉以上分生的子蔓結瓜, 視瓜秧長勢留3~5 個瓜。由于棚內缺少昆蟲, 必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應用較多的是藥劑處理, 如0.1% 吡效隆或者0.5%2, 4- D, 對剛開的花或即將開的花進行噴霧或涂抹, 可在藥劑中加入食品色來區分處理的和未處理的花朵。授粉時可適當多授2~3 朵花, 待甜瓜定個后, 保留生長正常果形端正的,其余再去掉, 這樣可防止坐瓜量太少而降低產量。第2 批瓜從第17 片葉以上分生的子蔓開始結瓜, 一般留2~4 個瓜, 塑料大棚甜瓜可以適當多留, 一般情況留兩批瓜, 如果瓜秧長勢良好還可以留第3 批瓜。畸形瓜隨時去掉。
5.5 套袋
甜瓜套袋可以減少農藥的殘留, 同時使甜瓜表面光滑,亮度增加, 口感較好, 提高商品質量, 增加效益。
5.5.1 套袋時間甜瓜套袋的時間一般在甜瓜成熟采摘前15~18 d 進行, 如果套袋太早, 影響瓜的膨大, 瓜個小, 產量低, 影響效益。套袋太晚達不到套袋的目的。套袋時瓜上要沒有水, 一般在10: 00 后進行。
5.5.2 套袋選擇可以選用愛宕梨用的套袋, 一般16 cm×20 cm 的果袋就可滿足要求。
5.5.3 套袋方法套袋時, 先將果袋用手撐鼓, 小心將瓜放入袋中, 然后將袋口的鐵絲掐緊, 固定在瓜柄處。
5.5.4 摘袋時間成熟時果袋隨瓜一起摘掉, 裝箱時摘掉果袋。
5.6 打頂、摘心
對坐瓜的子蔓見瓜打頂, 瓜前不留葉片, 對未坐瓜的子蔓或不需要坐瓜的子蔓留1 片葉摘心。當瓜苗主蔓長到距離棚頂40 cm 時, 將主蔓打頂, 使其不再向上延伸, 使養分集中供應甜瓜生長。當第1 批瓜快成熟時, 用最上面的1 條子蔓或孫蔓作頭延伸。在第1 批瓜采收完后, 可以將下面失去功能的葉片摘除, 利用上面的葉片進行光合作用, 營養整個植株。
5.7 采摘上市
根據品種的特性或客戶的要求采摘, 一般甜瓜長到八九成熟時即可采摘上市。可根據甜瓜的品種、大小、顏色等進行分級, 爭取最好的收益。
6 病蟲害防治
設施甜瓜第1 年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 但也要預防, 發現病蟲害及早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