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魯番盆地氣候炎熱、干燥、多風, 光熱資源十分豐富, 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2 900~3 100 h ( 小時) , 太陽總輻射581.7~644.5 kJ/cm2, ≥10 ℃ 積溫4 525.5~5 548.9 ℃, 無霜期長達200~230 d( 天) , 是新疆最好的棉花種植區(qū)域, 同時又是新疆特色瓜、果的重要產(chǎn)區(qū)。由于水資源非常短缺, 發(fā)展多熟立體復合種植已成為本區(qū)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效益的重要途徑。
甜瓜、棉花復合種植技術(shù)從1998 年開始在新疆吐魯番盆地試驗示范, 此項技術(shù)以生態(tài)經(jīng)濟學原理為依據(jù), 將立生與匍匐作物互補搭配而組建成為具有多生物種群、多層次結(jié)構(gòu)、高效益的人工生態(tài)群落。近年來, 吐魯番盆地采用甜瓜、棉花復種技術(shù)的年種植面積保持在4 667~6 667 hm2, 在生產(chǎn)上已較大面積推廣應用。
為了促進瓜棉復合種植栽培技術(shù)的推廣應用, 提高生產(chǎn)效益, 根據(jù)吐魯番盆地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實踐經(jīng)驗和自治區(qū)科技攻關(guān)項目科研成果, 提出了瓜棉復合種植栽培技術(shù)規(guī)程, 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提供參考。
1 主要配套栽培模式
( 1)甜瓜: 株行距3 m ×0.45 m; 棉花: 瓜苗間點播3~4穴, 每穴2 株, 同期播種或瓜播種后15~20 d 后點種棉花, 拱棚覆蓋。理論密度: 甜瓜14 815 株/hm2; 棉花88 893~118 524株/hm2。( 2) 甜瓜: 株行距4 m×0.45 m; 棉花: 瓜苗間點播3~穴, 每穴2 株, 同期播種或瓜播種后15~20 d 點種棉花, 拱棚覆蓋。理論密度: 甜瓜11 111 株/hm2; 棉花66 670~88 893 株/hm2。( 3) 甜瓜: 株行距4 m×0.45 m; 棉花: 瓜苗間點播3~4 穴,每穴2 株, 同期播種或瓜播種后15~20 d 點種棉花, 拱棚覆蓋; 瓜畦中間再點播與瓜苗間相同數(shù)量的棉花。理論密度: 甜瓜11 111 株/hm2; 棉花133 340~177 786 株/hm2。( 4) 甜瓜: 株行距4.5 m ×0.45 m; 棉花: 瓜苗間點播3~4 穴, 每穴2 株, 同期播種或瓜播種后15~20 d 點種棉花, 拱棚覆蓋; 瓜畦中間再點播與瓜苗間相同數(shù)量的棉花。理論密度: 甜瓜9 877 株/hm2; 棉花118 524~158 032 株/hm2。
應根據(jù)市場變化和農(nóng)田肥力狀況選擇適合的種植方式,在中等以上肥力條件下, 推薦選擇模式: 甜瓜株行距0.45 m×4~4.5 m; 棉花在瓜苗間點播4 穴, 每穴2 株, 同期播種或瓜播種后15~20 d 點種棉花, 拱棚覆蓋, 瓜畦中間再種植兩行棉花。
2 品種選擇
甜瓜宜選擇早熟品種: 如黃醉仙、早黃蜜、新紅心脆、金鳳凰、金龍等。棉花宜選擇耐肥水品種: 如新高抗5 號、33B、岱80、新陸中23 號等。
3 土地準備
3.1 選地
選擇土地平整、農(nóng)田建設(shè)完善、土壤肥力中上等農(nóng)田, 富含有機質(zhì)的沙性土壤最好。瓜田最好與非瓜類作物輪作3~5年, 前茬作物宜選擇苜蓿、小麥、玉米、高粱及休閑撂荒地等適宜甜瓜生長發(fā)育的土壤, 鹽堿含量要低, 在病蟲害發(fā)生危害較輕的地區(qū)種植。
3.2 整地
冬前深翻, 翻耕深度25~30 cm, 翻后冬灌, 春季化凍后及時整平, 耙磨, 撿出雜草、根茬。
3.3 春季開溝、施基肥、打瓜溝
沿瓜溝中心線兩側(cè)70~80 cm 處開2 條深30 cm 的施肥溝, 將基肥均勻施入施肥溝內(nèi), 每hm2 基施優(yōu)質(zhì)農(nóng)家肥30 000~45 000 kg, 磷酸二銨300 kg, 硫酸鉀150~225 kg( 也可施用氮、磷、鉀復合肥) 。然后開瓜溝, 覆土蓋肥。一般瓜溝上口寬80~90 cm, 底寬30 cm, 溝深40~50 cm。瓜溝長20~30 m為宜。
3.4 灌水整溝
沿灌水水平線整平瓜溝, 依水位線平行清除干土, 將溝沿、溝壁修整拍平。做到溝底、溝棱、溝坡平直, 且均在同一水平線上, 無大土塊和植物根茬。
3.5 鋪膜
在瓜溝兩側(cè), 距溝頂10 cm 左右開溝鋪膜。覆膜要做到平、緊、實, 地膜務必與壟面及兩側(cè)貼緊貼實, 膜底埋實, 地膜采光面要在40 cm 以上。
4 種子處理
4.1 甜瓜種
用20% 福爾馬林200 倍液浸種1~2 h, 清水沖洗干凈, 可殺死種子表皮所攜帶病菌, 預防甜瓜細菌性病害。浸種催芽:播種前用溫水或冷水浸種4 h 以上, 并用清水將種子表皮黏液沖洗干凈, 能促進種子發(fā)芽。溫湯浸種: 用55 ℃ 溫水( 三開一涼) 浸泡種子, 浸種4~12 h 將種子漂洗干凈或?qū)⒎N子浸濕在30~35 ℃ 恒溫下催芽, 當種子剛露白時及時播種。
4.2 棉花種
為防止棉花前期生長過旺, 棉花種子還應用縮節(jié)胺0.1%~0.2% 溶液浸泡4~5 h, 1 kg 棉種用0.1~0.2 g 縮節(jié)胺, 晾干后備用。
5 播種
5.1 播種期
在5 cm 土壤溫度穩(wěn)定在15 ℃ 以上時播種較為適宜。拱棚覆蓋種植, 一般早熟瓜3 月上、中旬播種; 無拱棚種植, 4 月上、中旬播種。
5.2 播種
經(jīng)過處理的種子, 按預設(shè)種植模式、株距, 在溝沿處開穴點播, 播種穴距瓜溝邊緣10 cm 左右。甜瓜播種深度2~3 cm,每穴點播種子2~3 粒; 棉花播種深度3~5 cm, 每穴點播4~5粒種子。覆土蓋實。
6 拱棚覆蓋
6.1 竹片大拱棚用3~4 m 長竹片制作骨架, 橫跨瓜溝, 間隔2~3 m, 上覆塑料棚膜, 棚膜邊緣蓋土壓實, 每隔5~6 m 設(shè)防風土袋壓嚴。一般拱棚高80~100 cm, 寬110~130 cm。
6.2 竹條小拱棚
用細竹條沿瓜溝兩側(cè)制作骨架, 間隔1 m 左右, 上覆普通塑料薄膜, 一般拱棚高20~30 cm, 寬30~40 cm。
6.3 土袋大拱棚
用塑料袋裝土高30~40 cm, 沿瓜溝外側(cè)擺放制作骨架,間隔1 m 左右, 上覆塑料棚膜, 棚膜邊緣蓋土壓實。
7 栽培管理
瓜棉復合種植栽培是2 種作物的混合種植, 栽培管理有其特性, 一般前期( 共生期) 以瓜為主, 兼顧棉花。根據(jù)土壤墑情、甜瓜的長勢長相, 適時追肥、灌水, 充分滿足甜瓜生長發(fā)育需要, 促進甜瓜早發(fā)、早成熟, 提早上市。由于前期為滿足甜瓜生長發(fā)育的需要, 提供了充足的水分、養(yǎng)分, 很容易造成套作的棉花生長過旺, 形成中空, 同時與瓜爭奪營養(yǎng), 影響產(chǎn)量, 必需進行棉花的化控、化調(diào)。瓜收獲后, 應合理調(diào)控、管理棉花, 滿足其生長發(fā)育需要。
7.1 苗期
7.1.1 保苗出苗后應及時查苗, 如有缺苗, 應及時補種,確保全苗。補苗可先浸種催芽, 挖穴補種, 補種穴與播種穴錯開。在瓜苗長至1 片真葉時間苗, 每穴留2 株健壯苗。在瓜苗長至2~3 片真葉時, 每穴定留1 株健壯苗。棉花2~3 片真葉時定苗, 每穴留2 株健壯苗。
7.1.2 田間管理在瓜苗未伸蔓之前, 將畦田的雜草鏟鋤干凈, 并將畦面整平, 以利于幼果的生長發(fā)育, 避免造成畸形果。拱棚覆蓋條件下, 溫度、濕度較高, 影響幼苗生長, 大拱棚要適時開棚通風, 煉苗; 小拱棚要在棚膜上打孔通風。7.1.3 施肥灌水甜瓜苗期植株小, 需水需肥量較少, 出苗后要控水蹲苗。如果苗情較弱, 可在瓜苗2~3 片真葉時用速效肥提苗, 每hm2 用45~75 kg 高氮復合肥(N ∶P2O5 ∶K2O=20 ∶10 ∶10) , 灌水。
7.2 甜瓜伸蔓期
7.2.1 揭棚瓜苗5 片真葉時開始伸蔓, 一般在4 月下旬溫度逐漸穩(wěn)定時, 適時揭棚, 注意天氣預報, 揭棚時避開大風天氣。
7.2.2 田間管理將瓜溝、畦田的雜草鏟鋤干凈, 并將畦面整平。
7.2.3 甜瓜壓蔓、整枝、打杈瓜苗長至20 cm 左右, 將瓜秧基部的土壤松動, 挖一小溝將瓜蔓放倒, 向畦面拉伸, 用土塊將瓜蔓壓住, 一般每隔4~5 節(jié)壓1 次, 直到瓜蔓封畦面為止。早熟品種及早熟栽培宜用“一條龍”整枝法, 即單蔓單瓜, 主蔓不摘心: 早熟品種一般在植株5~6 片真葉時, 摘除1~4 節(jié)的腋芽, 在5~6 節(jié)發(fā)出的子蔓如出現(xiàn)雌花, 則在雌花節(jié)位留2 片葉摘心、留瓜; 中早熟品種在9~10 節(jié)留瓜, 摘除1~8節(jié)的腋芽, 在9~10 節(jié)位的子蔓如出現(xiàn)雌花, 則在雌花節(jié)位留2 片葉摘心、留瓜。
7.2.4 施肥、灌水瓜伸蔓到坐瓜期間, 追施尿素75~150kg/hm2, 基肥未施鉀肥的應補施硫酸鉀75~150 kg/hm2。一般在瓜溝兩側(cè)壁上, 距瓜苗10 cm 左右下方處開溝施肥或穴施, 隨后覆土灌水, 5~7 d 灌1 次水。每次灌水達到瓜溝的1/2 為宜。
7.2.5 棉花化調(diào)在揭去拱棚( 一般4 月下旬) 后、灌水前, 套作棉花噴施縮節(jié)胺15~30 g/hm2。以后根據(jù)棉花長勢長相適時進行化調(diào), 一般在套作棉花現(xiàn)蕾初花時、花鈴期噴縮節(jié)胺30~45 g/hm2, 全程控制棉花株高, 全生育期化控3~4 次。
7.3 甜瓜開花期
在甜瓜進入開花期內(nèi), 生產(chǎn)中盡量少打殺蟲劑, 以免影響昆蟲傳粉。在昆蟲少的地區(qū)或陰天下雨期間, 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促使花期授粉坐果。
7.4 甜瓜坐果至成熟
7.4.1 留果果實雞蛋大小時及時留果, 一般選留發(fā)育正常、坐果節(jié)位適中、無畸形、無損傷、無病菌, 果柄中等長, 色澤新鮮, 符合品種特征的幼瓜, 同時去掉不符合標準的幼瓜。摘除留瓜節(jié)位以下的側(cè)蔓、幼瓜, 選留1 個果。
7.4.2 追肥、灌水果實膨大期適時追施復合肥(N ∶P2O5∶K2O=15 ∶15 ∶15) , 每hm2 150~225 kg。保持土壤中有水分供應, 又不能過多大量灌水, 果實膨大期5~7 d 灌1 次水, 上網(wǎng)紋著色后應少量多次, 水量控制在以前的50%~70%。切忌大水漫灌、串灌和瓜畦跑水, 水面不可漫過瓜壟面。
7.4.3 果實管理為了提高果實商品率, 在果實發(fā)育至2kg 左右時, 上網(wǎng)紋著色后要對果實進行3~4 次的翻瓜, 最好下午進行, 每次翻動角度不宜過大, 動作要輕。吐魯番地區(qū)陽光強烈, 要將果實用草或瓜秧遮蓋, 防止曝曬, 適當墊瓜。成熟期控制灌水, 甜瓜坐果30~45 d 進入成熟期, 果實表皮開始著色及呈現(xiàn)網(wǎng)紋, 此期灌水量要小, 灌水次數(shù)也要嚴格控制,灌水量最多達瓜溝深的1/2 為宜。采收前10 d 停水, 以確保甜瓜品質(zhì)。
7.5 甜瓜采收
7.5.1 適期采收根據(jù)不同品種適期采收, 確保甜瓜品質(zhì)。供長途外運上市的甜瓜以八至九成熟采收為宜, 就地近距離銷售的甜瓜以九成熟以上采收為宜。
7.5.2 果實采收包裝甜瓜具備品種特有的特征和風味再采收, 將大小均勻一致、無畸形、無裂口、無斑痕、無病斑、無碰傷的果實采收上市。采收時果柄剪留5~8 cm, 呈“ T ”字形以示新鮮。抹去果實表面灰塵、泥土, 用發(fā)泡網(wǎng)套住, 裝箱打包, 避免碰傷。
7.6 甜瓜收獲后棉花的管理
7.6.1 清蔓甜瓜收獲后, 及時清除瓜蔓, 運出田間, 為棉花生長創(chuàng)造空間。
7.6.2 追肥、灌水清蔓后立即追施尿素120~150 kg/hm2, 花鈴期追施尿素120~150 kg/hm2, 覆土灌水, 保證棉花后期生長的需要。根據(jù)棉花的長勢長相, 適時灌水, 保持土壤濕潤狀態(tài)。灌水亦不能偏晚, 防止棉花貪青晚熟。
7.6.3 中耕除草灌水后應及時中耕除草, 直到棉花封壟為止, 以利于保墑、保肥。
7.6.4 整枝適時打頂、打群尖, 去除老葉、贅枝、無效蕾。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 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 提高光合作用, 促進棉鈴發(fā)育。
7.7 棉花收獲
棉花吐絮后及時采收, 合理采用催熟劑, 防止棉花貪青晚熟。收花工作結(jié)束后, 及時拔除棉稈, 拾凈殘膜, 以利運肥、秋耕、冬灌, 為下茬作物打好基礎(chǔ)。
8 病、蟲、鼠害的防治
8.1 病害
8.1.1 甜瓜病毒病( 1) 癥狀: 發(fā)病時葉脈透明、花葉, 嚴重時節(jié)間縮短, 呈簇生狀。葉片變小、皺縮、畸形。果實被害時形成畸形瓜。病毒病可通過蚜蟲傳播, 還可通過整蔓、風吹和人工磨擦傳染。( 2) 防治方法: 適時早播; 治蚜防病。藥劑可選用病毒必克, 以300 g/hm2 藥液噴霧; 病毒A 以375 g/hm2藥液噴霧。
8.1.2 甜瓜果斑病( 1) 癥狀: 從苗期開始發(fā)病, 坐果期至果實膨大期發(fā)生嚴重, 主要危害葉片, 也可危害果實和莖蔓。葉片上沿葉脈形成病斑, 最初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淺黃褐色半透明病斑, 在潮濕條件下呈水漬狀, 病斑逐漸擴大, 病斑后期呈黃褐色, 嚴重時葉片干枯。( 2) 防治方法: 種子處理; 發(fā)病初期噴藥, 用50% DT 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 新植霉素或農(nóng)用鏈霉素4 000 倍液, 7 d 噴藥1 次, 防治2~3 次。
8.1.3 甜瓜蔓枯病( 1) 癥狀: 主要危害瓜蔓, 病蔓開始莖基部呈淡黃色水浸狀, 病部龜裂并分泌黃褐色膠狀物, 后期漸漸干枯呈灰白色, 有黑褐色小點。( 2) 防治方法: 栽培防病, 注意控制灌水量, 保持瓜根周圍干燥, 摘除病葉, 晾曬莖部; 藥劑防治, 發(fā)病初期全面噴施70% 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或用1 ∶50 托布津涂抹病部和莖部。
8.1.4 甜瓜疫霉病( 1) 癥狀: 果實膨大期發(fā)病較重, 發(fā)病初期莖部呈綠色水漬狀, 病部漸漸皺縮軟腐, 全株萎蔫枯死。( 2) 防治方法: 選用化學藥劑灌根, 可選用25% 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 倍液, 58% 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70% 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 70% 敵克松可濕性粉劑300~500 倍液。發(fā)病初期開始防治, 每隔7 d 灌1 次,灌2~5 次, 每株灌藥液500 mL。
8.1.5 甜瓜霜霉病( 1) 癥狀: 霜霉病主要危害葉片, 天氣多雨或田間濕度大極易發(fā)生, 病害流行速度較快。發(fā)病初期葉片呈現(xiàn)淺黃色小斑點, 病斑擴大后, 受葉脈限制呈不規(guī)則多角形, 黃褐色。( 2) 防治方法: 發(fā)病初期及早噴藥, 間隔1周噴1 次, 噴3~4 次。常用藥劑使用濃度: 72% 霜霉必克800倍液; 72% 杜邦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 70% 乙磷錳鋅500 倍液。
8.1.6 甜瓜白粉病( 1) 癥狀: 主要浸染葉片, 葉柄和莖蔓也可受害。發(fā)病初期葉面產(chǎn)生白粉狀小霉點, 以后逐漸擴大形成白粉層。( 2) 防治方法: 用12.5% 敵力康可濕性粉劑1 200 倍液噴霧防治。注意從發(fā)病初期開始, 每7~10 d 噴藥1 次。
8.2 蟲害
8.2.1 地下害蟲( 1) 為害: 目前主要地下害蟲有黃地老虎、金針蟲等, 咬食幼苗造成缺苗斷壟。( 2) 防治方法: 毒餌誘殺, 敵敵畏+鋸末制成毒餌; 藥劑噴霧防治, 用功夫、氯氫菊酯等農(nóng)藥按推薦濃度噴霧。
8.2.2 蚜蟲蚜蟲既可危害甜瓜又可危害棉花。防治方法: 充分保護利用自然天敵, 增益控害。擴散蔓延期以生物防治為主, 嚴禁棉田噴藥, 依靠天敵自然控制; 化學防治, 點片發(fā)生時, 用30% 乙酰甲胺磷加水5~10 倍涂莖。
8.2.3 葉螨葉螨俗稱紅蜘蛛, 生長后期危害嚴重。防治方法: 農(nóng)業(yè)防治, 對紅蜘蛛采取秋耕冬灌, 清除雜草; 化學防治, 發(fā)現(xiàn)點片植株受害時, 應立即噴藥, 用10% 瀏陽霉素按推薦濃度噴霧。
8.2.4 棉鈴蟲一般在棉蕾鈴期危害嚴重。防治方法: 采用綜合防治方法, 適時防治, 化學防治掌握在幼蟲3 齡以前進行。
8.3 鼠害
瓜田發(fā)生鼠害, 可造成大量甜瓜受害腐爛, 應及時設(shè)置毒餌誘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