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我隨分區冬季適應性訓練人員到邊防八團六連駐訓,當天下午,分區張參謀長帶車將我和裝備部王助理拉到582哨所換防。
哨所離連隊只有6公里,緊傍著烏爾遜河,四周地勢平坦,河水流動平緩,是捕魚的好場所,也是春秋季節執勤管理的熱點地區。現在哨所共有三個人,一名士官,兩名戰士,由于我們來了倆人,就換回去了一名安徽籍的戰士。
哨所內部很整潔,面積不大,燒著自制的暖氣,室內溫度保持在零上二十多度,擺放著兩張高低床,上下鋪能住下四個人,靠門右側放著一個書柜,里面整齊地擺著很多圖書、雜志。地方單位為哨所提供了一部風力發電系統,團政治部門為哨所安裝了衛星電視接收系統,戰士們每晚都能收看到中央臺的新聞聯播。
這個哨所我以前來過,那時的環境條件要比現在差得多,文化娛樂設施也不全,戰士們平時只能聽聽收音機、看看報紙。因此,平時我最喜歡的就是在吃罷晚飯后獨自站在哨所旁邊,凝視蕩漾著散碎斜陽余光、美麗眩目的烏爾遜河。
烏爾遜河發源于貝爾湖,向北流經新巴爾虎左、右兩旗的遼闊草原,中游經過烏蘭諾爾濕地分出兩個支流,像一條玉帶將貝爾湖、烏蘭諾爾和呼倫湖連接在一起。河的兩岸是大片大片的濕地,長著高高的葦子和成簇的柳條。烏爾遜河是魚類回游的通道和繁殖場,春季,貝爾湖的魚類順流而下,尋求自己的產卵場所,秋季,又逆水南歸貝爾湖越冬。屆時,成群結隊的魚兒黑壓壓一片,“啪啪啪”擊打水面的聲響幾里地外都能聽見。
一次在和戰士們閑談時,我問他們,現在河里的魚還像往年一樣多嗎?河南籍班長回答道,不多了。近年來,由于人們對無污染野生魚的需求猛增,境內呼倫湖的魚被捕撈得近乎絕跡,貝爾湖屬于我方境內捕魚點的魚產量也連年下跌。春季開河期間,人們架著小船,開著小艇,劃著簡易輪胎舟,沿河搭建攔魚柵,瘋狂捕撈產卵的魚群。由于過度捕魚,現在已經沒有多少魚了,捕魚網的網眼也越來越小了,寸把長的小魚也難逃一劫。班長搖了搖頭,說道:“一些不法捕魚者的眼光開始伸向邊境界河甚至境外,如果現在不采取措施制止這種濫捕行為,將來要想品嘗美味的天然野生大鯉魚,真的只能是做夢了。”“說實話”,他嘆了口氣,搖了搖頭說:“我們現在的主要任務不僅是防止蒙方人員越境,而且還要防止我方人員越境到蒙方捕魚。不光是魚,你看看,這幾年我們境內的各種野生動物,像黃羊、狍子、野鴨,甚至還有狼,哪個不是被人們吃得快要絕跡?還真得感謝建了邊境鐵絲網,蒙古那邊的野生動物過不來,得以生還。”
夜幕下,烏爾遜河的河道,依然是那樣的寬闊,烏爾遜河的河水,卻已在漸漸地干涸。河中沒有了魚,就如同母親失去了孩子。寒風中,冰層下,烏爾遜河輕聲嗚咽著,那緩緩的流水中會不會有她傷心、無奈的眼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