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領袖與戰(zhàn)友》
吳冷西著 新華出版社
從1956年3月赫魯曉夫在蘇共20大上發(fā)表《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秘密報告,到1966年5月陳伯達帶領工作組入駐人民日報“奪權”,吳冷西以新華社社長和人民日報總編輯的身份列席了最高決策層的若干重要會議,成為那十年中許多關鍵瞬間的見證人。
吳冷西既非直接當事人,又與那些秘書出身的列席者們不盡相同,他以新聞記者的眼光和筆調(diào)留下的記錄,為后人了解那段歷史提供了相當獨特的視角。
《走出神話:中國不會改變世界的七個理由》
喬納森·安德森著 余江等譯 中信出版社
本書想要告訴讀者,中國不會改變?nèi)蚧囊?guī)則,因為它在這個規(guī)則中得利和崛起,它對世界經(jīng)濟即將帶來的影響要比目前流行的“中國崩潰”、“世界經(jīng)濟發(fā)動機”等等說法和緩得多。
《科龍變局》
李國華 當代中國出版社
作為科龍曾經(jīng)的一員,李國華在本書里詳細回顧了顧雛軍的資本運作經(jīng)歷——從收購科龍到迅速扭虧,從產(chǎn)品營銷到產(chǎn)業(yè)整合,從宋秦羅生門到郎顧之爭。李國華選取了資本與媒體博弈的角度來回顧整個過程,獨到而犀利。
《鯊魚與海鷗:法國與美國的天下爭鋒》
[法]多米尼克·德維爾潘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法國現(xiàn)任總理德維爾潘以“鯊魚”和“海鷗”為喻,闡述了美國式政治思維和法國式政治思維的不同:美國的思維是以達爾文弱肉強食的生物進化論為基礎,倡導暴力和霸權邏輯;而法國則反其道而行之,提倡“世界精神”,主張世界穩(wěn)定。
《戰(zhàn)爭指導》
[英]富勒 綻旭譯 解放軍出版社
富勒是一名職業(yè)軍人,可他不是以軍人聞名;富勒賴以揚名立萬的,是他博大精深的戰(zhàn)略思想。
《戰(zhàn)爭指導》是這位裝甲兵之父晚年貢獻給人類的不朽之作。在書中,富勒十分贊賞普魯士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的觀點:戰(zhàn)爭是政治的工具。不過,和克勞塞維茨不同,富勒認為大戰(zhàn)略的目標是謀求有利的和平,而不是不惜代價把對方殲滅。
《孫中山——壯志未酬的愛國者》
[美]韋慕庭著 楊慎之譯 新星出版社
在所有孫中山的傳記中,《孫中山——壯志未酬的愛國者》顯得與眾不同。韋慕庭筆下的孫中山,一如英文書名《Sun Yatsen:Frustrated Patriot》所概括,是一個上下求索、處處碰壁,到生命最后一息,“尚未成功”的愛國者。
在韋氏眼中,孫中山是一個充滿激情而又矛盾重重的領導者。對于孫中山的歷史功績和革命熱情,韋氏一則佩服,一則保留了足夠的冷峻。他認為孫一生完成了兩件大事:推動辛亥革命和改組國民黨,但離他的最終目標“中華民族躋身于世界強大民族之林”距離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