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風
未來五年扶貧工作具體目標是“兩個基本”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堅指出,國務院扶貧辦對扶貧資金的安排實行“四到省”:任務到省、責任到省、資金到省、權力到省。要求省扶貧項目的安排要在主要媒體公開、公示,同時加大審計和檢查力度,對出現問題的發現一個,嚴厲查處一個。“十一五”期間扶貧工作具體目標是“兩個基本”:一個是基本解決溫飽問題,目前還有2365萬人口沒有解決溫飽;二是基本完成148000個貧困村的整村推進扶貧規劃。這148000村覆蓋中國80%的貧困人口,占行政村的21%,是中國最貧困的村。(《經濟要參》2007年1月7日)
我國要積極推進六大稅制改革
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強調,新時期我國的治稅思想應在繼續強化籌集財政收入功能的同時,重視公平原則,探尋稅收中性與積極發揮稅收調控作用的平衡點,堅持合理負擔的稅制改革取向,強調稅收發展的可持續性,發揮和提高稅收在國家宏觀調控方面的作用和能力,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樓繼偉指出,近期我國要積極推進六大稅制改革,加快推進企業所得稅“兩法合并”改革。(《經濟要參》2007年1月11日)
問題
檢查工作中的不正之風嚴重,濫竽充數不負責,結果好壞看接待
近年來,上級部門在檢查工作中存在種種不正之風。一是形式主義問題突出。檢查前,上級往往事先通知,要求下級做好迎檢準備。檢查中,重點是聽匯報、看材料,被基層干部群眾稱為“坐著小車轉,隔著玻璃看”。二是檢查隨意性大,缺少規范。不同部門對同一內容交叉反復檢查,使基層苦不堪言。如教育收費,先后有物價、財政、減負辦、紀檢監察、糾風辦和教育等多個部門例行檢查。不同的上級部門對同一基層單位同一內容的檢查卻留下相互矛盾的檢查結論,叫基層哭笑不得、無所適從。三是一些檢查人員利用檢查權撈好處。一些檢查人員特別是少數擁有“一票否決”權的檢查人員盛氣凌人,不可一世。有的檢查人員有“吃拿卡要”行為,有的甚至利用手中的檢查權做不正當交易。一些上級單位有好處的就多檢查,好處少的就少檢查,沒好處的就不檢查。四是接待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檢查結果。不少檢查團少則五六人,多則十多人。基層干部普遍擔心接待不周、檢查不公。(《中國青年報》2007年1月26日)
中國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升高
越來越先進的醫學技術使中國家庭得以按照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采取行動。越來越多的夫妻通過超聲波鑒定胚胎為女性后進行墮胎。最新預測顯示,10年后,中國達到適婚年齡的未婚男性將比女性多出3000萬。2005年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8(即男女比例為118∶100)。這個比率自2000年以來大幅攀升,當年的比率為110。個別省份的出生人口性別比高達130。相比之下,工業化國家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4至107。(《參考消息》2007年1月25日)
外貿順差的確存在數字失真
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商務部研究院,以及多家投資銀行的研究人員,對外貿順差數字問題都有過專門研究。他們的研究方法盡管不一,各自給出的估計數字也不一致,但結論幾乎一樣,即中國實際的貿易順差沒有公布的這么大。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陳錫康教授與香港科技大學鄭國漢教授等人經過研究發現,中國每對外出口1元的產品,留在國內的附加值只有3毛錢,而美國是8毛錢。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指出,一些外商出口企業出口額居然超過營業額100%,更高的達到150%,這說明貿易作假導致的資本內流問題的確非常嚴重。此前,渣打銀行分析師王志浩曾指出,在2005年中國約1000億美元貿易順差中,真實部分也就310億美元。也就是說,超過60%是虛假的。(《21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1月26日)
趨勢
中國2007年有望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
世界貿易組織在2006年度全球貿易報告中說,鑒于中國經濟持續增長,貿易順差不斷擴大,中國有望在明年超過德國,成為繼美國之后世界第二大貿易國。報告指出,去年全球商品貿易總額增加6%,達到102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額則增加10%,達到24萬億美元。去年全球電信和計算機設備的出口增長幅度5年來首次超過制成品的出口增長幅度,而燃料價格的上漲使石油輸出國的出口額繼續增加。去年美國的貿易逆差高達7930億美元,約占全球商品貿易總額的8%,這使美國更加依賴外國投資來平衡資本的流動。中國的貿易順差繼續增加。(《經濟要參》2007年1月3日)
網絡成網民獲取信息主要途徑
截至2006年底,我國網民人數達到了137億,占中國人口總數的105%。對于網民這個特定群體來說,網絡是其獲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徑,其次是大眾化的電視,然后是紙質的平面媒體,最后是廣播。在中國互聯網進入寬帶時期的同時,3G時代也悄然臨近,手機上網將成為互聯網接入方式的新潮流。目前在我國137億網民中,手機上網的網民數達到1700萬,占網民數的124%。(《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1月25日)
QQ辦公:時尚又高效
伴隨著”嘀嘀”的聲音響起和小企鵝歡快的閃動,QQ作為一種新型的辦公方式,正風靡整個商務圈,在寫字樓中掀起高效時尚辦公的新潮流。由于QQ具有對話、留言和發送文件等功能,只要開啟QQ,輕點鼠標,就能夠方便、快捷地傳輸文件,沒有容量限制。與傳統的傳真、快遞等辦公方式相比,這種新的網絡溝通方式有效地節省了辦公開支,提高了工作效率。(《青年時訊》2007年1月26日)
保護和發展中醫藥成為社會共識
2006年,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呈現出嶄新的變化: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發展被列為《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優先主題,中醫生命與疾病認識方法、中藥炮制技術、中醫診法、針灸、中醫正骨療法、藏醫藥等九個傳統醫藥項目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經穴部位國際標準制定,百余名老中醫獲中醫藥傳承特別貢獻獎,廣東率先提出建設中醫藥強省,我國首家藏醫藥文化博物館落成等重大事件成為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光明日報》2007年1月27日)
未定稿
巨額增量財政應更多服務民生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社論,認為以往的財政支出結構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國家機器的耗費巨大,尤其是行政機構的管理費用居高不下;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與經濟調控職能權限模糊,政府在微觀的經濟活動領域有許多錯位舉動,從而導致經濟支出中也有許多扭曲行為,占用了不該占用的財政經費;此外,衛生、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產品供應不足,備受詬病。2006年財政收入創下歷史紀錄,增收7000多億元,這給了提高公共產品數量和質量一個非常好的契機。一些疑難的命題因為財政的相對寬松而有了更堅實的物質基礎,從而具備了加快改革步伐的機會。此時,國家應堅決落實將財政增收部分更多地向民生傾斜、向弱勢群體傾斜、向改善公共服務傾斜。(《第一財經日報》2007年1月26日)
大國經濟須以內需為本
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認為,中國經濟不僅增長速度保持了一個比較快的增速,而且經濟效益大幅度地提高,財政增收比較多。中國經濟要保持平穩,還得靠擴大內需。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大國經濟必須以內需為基礎。如果我們說中國經濟確實存在內需不足的話,主要就是在消費。主要原因是我們的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我們的醫療、教育這些過去主要是吃大鍋飯的領域,現在慢慢地在推動改革,使得居民對于未來的消費要留有余地。風險意識增強了,他們就把更多的錢存起來,以備今后可能出現的這種支出的需要。要擴大消費需求,很重要的就是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推進教育、醫療體制的改革,進一步規范我們的房地產市場,穩定房地產的價格等等。這樣,消費需求就會慢慢有所上升,經濟才可能增長。(《中國工商時報》2007年1月26日)
打擊“炒樓”將抑制房價上升
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室主任張學誕說,在目前不規范的市場環境中,房地產的投機行為表現之一是“炒樓”,出現了“溫州炒房團”這樣的“專業炒家”。近乎瘋狂的“炒樓”行為導致許多城市房價飆升,增加了實際需求者的購房成本。開征物業稅后,由于土地取得成本接近于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炒地”行為。而初始房價下降后,老百姓購房成本也隨之下降,抑制了高價物業的轉手。此外,由于物業保有階段的成本增加,也加大了“炒樓”者囤積住房的成本,有利于打擊“炒樓”者的“積極性”。因此,根據預測,開征物業稅后,至少可以將現行房價降低10—20%,降價幅度最高甚至可達35%以上。(《經濟要參》2007年1月11日)
舉措
山西:要求領導干部做到七條
一是少開會、開短會,講短話、講實話。二是每位委員至少聯系一個基層單位,主要是貧困縣、鄉、村和困難企業。三是親自處理群眾來信來訪,定期接待上訪群眾。四是每年要有兩個月以上的時間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五是下基層輕車簡從,不大吃大喝,不講排場。六是不參加一般性的剪彩、奠基、首發式等禮儀性和慶典性活動。七是堅決不搞“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黨政干部文摘》2007年第1期)
上海:青年局工作助推政府青年事務創新
上海市從2005年起在閘北和閔行兩個區進行了青年局的試點工作,主要為生活在區域內的青少年提供公益設施和服務,搭建活動平臺。兩家青年局的工作圍繞各區的特點展開。與共青團主要服務組織青年不同,青年局更多把目光投向生活在該區域的青少年,包括外國、外省青少年以及失業、罪錯青少年。青年局是政府直屬機構,是共青團手臂的延伸。青年局在政府體系中有兩項特有職能;一是研究青年問題和青年需求的專業性;二是成為青年群體利益訴求的反映者和代言人,推動青年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中國青年報》2007年1月27日)
數據
鄭州:將實施全民醫保惠及254萬城鎮居民
今年,鄭州將實施全民醫保,這一政策將惠及該市254萬城鎮居民。屆時,凡是具有鄭州城鎮戶籍,不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內的居民,主要包括學齡前兒童、中小學生、職工家屬、轉為城鎮戶籍的被征地農民、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員、喪失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無收入的孤寡老人、孤兒等,以及城區全日制在校大中專學生均可參保。(《中國青年報》2007年1月28日)
我國居民個人負擔衛生費用比例增加到536%
從1980年到2004年,我國衛生總費用由143億元增加到7590億元。其中,居民個人負擔的比重,由21%增加到536%,這就意味著,24年來我國居民個人負擔衛生費用比重增長了326%,年增長率大約在136%左右。(《經濟要參》2007年1月11日)
我國未來關閉小煤礦數將超過1萬個
國家將繼續關閉非法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小煤礦,到2008年上半年,國家關閉的小煤礦總數將超過1萬個。(《經濟要參》2007年1月11日)
中央財政出資5億提高中職教師素質
“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5億元專項資金支持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就此啟動。15萬名中等職業學校專業骨干教師將接受培訓。(《中國青年報》2007年1月26日)